03.08 范进中举疯掉,被嘲笑“没出息”百年,可你知道后来他有多牛吗?

古代科举考试是皇帝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使不少寒门有机会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甚至有名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白了,这既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也是寒门唯一的出路。即便现在看来,科举考试依然是最好的制度,至少在范进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

范进是吴敬梓先生所著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一个重要人物,其人物在小说第三、四、七、十八回均有所提及。而中学时期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范进中举》更是让这个人物成为大家嘲笑的对象,而科举也成为我们讨厌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

但如果我们跳出这个人物标签,忘掉他是“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身份,才发现范进毫无疑问是明朝科举考试制度中受益的一员。

范进中举疯掉,被嘲笑“没出息”百年,可你知道后来他有多牛吗?

从家徒四壁到荣华富贵

原著第三回描述了范进中举前的状态:老丈人没日没夜的羞辱他:“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当范进因为没有考试的盘缠而向丈人借钱时,丈人又说:“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吃天鹅屁!趁早收了这心”;而范进的家是这样的“一间草屋,一扇披子,门外是个茅草棚”,而他的母亲也已经饿的两眼都看不清了。

范进中举疯掉,被嘲笑“没出息”百年,可你知道后来他有多牛吗?

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在没中举之前,范进是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常受到丈人辱骂,此时范进的生活状况就是最底层的贫苦人,苦不堪言。

而当范进中举后,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著第三回结尾是这样描述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也不用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著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

可以看出,通过科举考试,范进彻底改变了自己原来贫穷落后的生活,彻底从“饿的眼睛都看不清了”变成锦衣玉食,试问如果没有科举考试,范进能获得这么多利益么?

范进中举疯掉,被嘲笑“没出息”百年,可你知道后来他有多牛吗?

从被人嫌弃到万人朝拜

前半部分的范进还在社会最底层饱受冷眼折磨,而到了后半部分,他便摇身一变成为了社会的上层人物,在书中第七回这样描述“会试已毕,范进果然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数年之后,钦点山东学道。”范进中举之后,又成功考取了进士,之后由考选御史升为了范学道,又由范学道升为了范通政一路犹如火箭升空,一直从社会最底层升到明代正四品官职。

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真可谓大转弯,所有的人都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送房子的,当地的乡绅都来拜望,跟他攀关系,还有很多的平民百姓过来托付在范进家中,说是自愿成为范老爷家的丫鬟、仆役,就连一向凶神恶煞的丈人说话都变得轻声细语,小心翼翼起来,直言:“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范进中举疯掉,被嘲笑“没出息”百年,可你知道后来他有多牛吗?

事情的结果有其必然性

古人很有意思,告诉我们“铁杵磨成针”也要告诉我们“懂得变通”,如果坚持没有成功就会被说成迂腐,如果成功就会被说成坚持的结果。范进的后半生明显是成功的,但我们却不知道他背后付出了多少个日夜,多少个冷眼。

范进中举疯掉,被嘲笑“没出息”百年,可你知道后来他有多牛吗?

今天范进的结局真相大白,纵观范进的一生,前半生苦不堪言,直到50岁才中举人(省考会试考中的人),同考者都是年轻人,只有他白发苍苍还在考,家中一贫如洗也要考,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范进的这种坚持精神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呢?所以我们在笑话范进时,却没想到范进已经变成了如此厉害的人。

如果你有一件事情坚持了几十年,终于成功了,你会什么感觉?或许比范进更厉害也不一定。因为那是几十年的压抑,终究释放了。这才是范进的真性情显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