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是否應該撤點並校?

鹿邑鄉村教師


關於撤點並校,上世紀90年代,走了一個極端,就是下任務給指標,必須撤,有學生也得撤,因為要完成撤點並校的任務指標!

現在,我們必須防止走人另一個極端,其實,有些地方,已經出現了這樣的苗頭。就是不管有沒有學生,一律不得撤併。於是幾個老師一個學生的狀況出現了,這本來就是極大的浪費教育資源,但還被一些人樹立成典型進行宣傳,實在是滑稽的很!

農村學校是否應該撤點並校,完全取決於實際需要,有生源,不但保留,還應該加大投入,全力以赴辦好辦強。沒有生源,該撤併必須撤併。教育資源本來就是有限的,認為造成浪費,不是犯罪嗎?

什麼只要有一個學生,就會保留學校,就會有教師堅守,這些,不值得宣揚。堅守的結果是什麼,是浪費資源,是學生教不好。一個學生,會配備語數外音體美老師嗎?留一個老師,老師能勝任這麼多學科的教學?

一切從實際出發,多到鄉村小學校、教學點去看看,瞭解一下實情,再拍板決定。對得起農民子弟,也對得起教育資源,這才是是否撤併的最根本的依據!


教師妹子一枝花


關於“撤點並校”,十幾年前曾有一場轟轟烈烈的工程,許多鄉完小和教學點被併入鄰近的鎮小。這項政策在後來被叫停。如今,十年以前熱議的“撤點並校”問題再一次被引向輿論的焦點,只不過上一次的制定者是教育行政部門,這一次的倡導者換成了企業家。對於這一倡導,首先我們應該為這些企業家點贊,因為至少他們在關注農村兒童的成長,並願意為此做出自己的貢獻。其次,通過撤點並校,讓農村孩子能夠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這看起來似乎非常美好。我曾經研究過西部地區的一個現象,即很多家長寧願舉債租房,也要送自己的孩子去縣城的學校上學。這反映出來的現象很令人深思。基礎教育的差距已經到了一個足以影響到孩子成長的境遇。因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些企業家會提出撤點並校的主張。從社會政策的視角來看,這裡面有著很強的普惠主義的精神和意識,值得讚賞。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看到,這一議題背後是複雜的鄉城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效率與公平的問題。沒有點閱歷、沒有點對鄉村生活的浸泡式感悟、沒有點系統論的思維,而單憑一腔父愛主義或者是慈善主義的熱情是做不好這件事情的。這也是為什麼政策制定者會在這一議題上反覆推敲的原因所在。作為90年代初的一代,我在鎮小上學那會恰逢第一波“撤點並校”的熱潮,周邊鄉村的完小、村小大規模撤併,鎮小的規模迅速擴張。我所在的鎮小是可以寄宿的,但即便如此,這一進程也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許多一年級的小孩連基本的生活起居都還難以自理,飯菜餿掉,甚至尿床的現象都不在少數。高年級的學生則有著很濃的地域意識,拉幫結派,鬧出了不少故事。以此窺見,馬雲的倡導固然反映出其慈善主義的一面,但這一工程的前景如何還需更多的討論和論證。也就是說,撤點並校要在哪些地區實行,要在哪個年齡段開始實行,有些小孩子還太小,過早地離開家庭所在的村莊不光生活自理能力還沒有完全養成,也有可能會對其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從而,如果沒有關注到並很好地權衡了其中的各種關係,單憑一己的慈善,很可能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frankzju


農村撤點並校,是大勢所趨,是近幾年縣級教育管理機構的一項重點工作,但是農村百姓大多持反對意見。

就在昨天,在我們縣教育局的門口,某鎮幾個村的村民擁堵著教育局的大門,打著橫幅,反對將他們幾個村的中學撤掉。

一、農村為什麼要撤點並校?

1.農村人口向城鎮流動,農村學生流失嚴重,數量急劇減少。

2.學校規模太小,會造成師資、硬件投入等教育資源的浪費;對學生的成長也有一定的制約。

3.布點太多,國家進行均衡教育驗收的話,需要縣級財政投入巨大的資金,縣財政往往負擔不起,或者不想負擔,就把教學點合併到已經通過了驗收的學校去,從而節省開支。

二、老百姓為什麼反對撤點並校?

1.孩子上學交通不方便。很明顯,反對的,都是被撤掉的村子的村民,他們說,村子裡有學校或者附近幾個村子一所中學,孩子走路或者騎自行車十分八分鐘就能到學校,現在合併,路更遠了,走路太慢太遠,騎車騎太遠過馬路也不放心。

2.小學的孩子太小。合點並校,很多村子就連小學一二年級的教學點也沒有了,六七歲的孩子就得去學校食宿,家長怎麼放心?

3.布點學校食宿條件不好。布點學校雖然有學生食堂和宿舍,但條件還是比較簡陋的,就拿宿舍來說,沒有空調,有的還沒有熱水,沒有在家裡生活條件好。公立學校也大多並沒有生活老師來照顧學生,家長覺得孩子在學校會受苦。

4.加重了百姓負擔。

原本孩子在家吃住,不用額外花錢,但合點並校後,孩子吃飯要付費,每月三四百元的費用對農村有些家庭來說也是一筆額外的負擔。

三、如何解決這對矛盾?

1.交通:能否設校車接送?仍讓學生能在家住宿?

2.食宿:條件能否再改善?

3.負擔:財政能否補貼一部分?

4.社會:小城鎮建設能否跟上?

我相信,如果把教育問題堪稱全社會的問題,切實解決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合點並校會順利推進。


七仙女兒說教育


我生活在農村,又是一名教師,對農村學校的現狀十分了解,對於農村學校是否應該撤點並校,我有自己的看法。


隨著政府改善農村邊遠地區薄弱學校項目的實施,學校的硬件設施逐漸得到改善,校舍安全,一校一景。
教育資源較之前豐富了許多,幾乎每班都配上了班班通,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都能運用於日常教學。


然而硬件的改善卻改變不了農村學校生員的流失,教師配備嚴重缺編無法保證所有課程開起來,因為缺少專業教師大部分農村學校出現了只開語數英的現象,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現在的農村老百姓也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優質全面的教育。這就形成突出的矛盾。

所以,農村教育的出路在於整合教育資源,把一些生員少,硬件差的學校或教學點撤併,因為學生年齡問題,可以保留一二年級,多出來的老師,調入大一些的學校,整合優化師資,強化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政府的一些教育項目也需要支援並校,使之軟、硬件都能滿足老百姓對優質高效的教育的需求。

我是【耕耘者】,熱心為您解答關於農村的一些問題,歡迎留言交流。如果喜歡,請關注我。


a耕耘者


應該大膽拆點並校。現在,在內地農村地區,一個曾經有著數百學生的村級完小剩下五六十號學生已不是少數現象;一個曾經有著上千學生的鄉鎮初中剩下一兩百號學生也不是少數現象。但農村的學校建制都還在,教師也沒有少。

在農村的小學,十幾個老師守著五六十號學生已是正常的事情,每個班少的七八個學生,多的十幾個學生;一所小學幾個老師幾個學生的情況已不罕見。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何去何從?現在城鎮化趨勢已不可逆轉,當前我們在農村地區的義務教育資源是按照本世紀初配置的,農村校舍和教師編制能滿足佔總數三分之二左右的學生就學,除了人口稀少的西部地區和偏遠地區,當時每個行政村都建有完小。

根據最新統計,目前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已超過農村常住人口,大量農村人口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就學在城鎮就學,城市的義務教育學位很緊張,農村的學位大量閒置。這種情況是不可逆轉的,未來農村的學生還會減少,參考發達國家,今後只有百分之二十一下的人在農村居住,為此目前的農村學校容量太大了,大量村小招不到學生將是常態,而且會更嚴重。為此,必須陸續開展撤點並校工作。

前些年,國家十分重視農村義務教育,經過多年的努力,解決了有學上、能在好的教室裡上學的問題,但是還是沒能解決在農村上好學的問題。教育部規定,小學每班不得超過45人,這有道理,但是班級人數太少,上學又有什麼意義?許多父母都能勝任小學教學,乾脆自己教不就得了?童年,需要和小夥伴一起成長,需要有人氣的課堂,需要歡聲笑語、需要打打鬧鬧,人太少,去學校上學有什麼勁頭呢?

學生人數太少,學生沒積極性;老師更沒有積極性,哪裡談得上什麼職業成就感?我的一些同學在鄉村當老師,每每聊起此事,都是嘆息。

面對這樣的現狀,真應該採取一些措施,不能再這樣撒胡椒麵一樣散養了,花了錢,事沒有辦的更好。

下一步,先撤併,一開始不說大面積拆並村小學,但是起碼要陸續開始,先建好鄉鎮的中心學校,本鄉的孩子都可以上中心學校,中心學校根據生源情況布點,人口較少的建一所,人口多的,可以建幾所。採取寄宿制,每週接送,國家給一些食宿交通補貼,讓農村的中小學的課堂上書聲琅琅,課外的操場上熱鬧非凡,恢復農村學校的人氣和活力。

村小可以保留教學點,願意留下來的就在教學點上課。

這樣,可能花更少的錢,就能搞活農村義務教育,讓農民滿意。




坐看東南了


農村學校是否應該撤點並校?


1、先亮觀點:撤點並校,是農村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過早、急躁冒進不行,過晚、亡羊補牢也不行。撤點並校應該與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農村的合村並點相適應,並配套實施好道路交通的暢通工程、校車村村通工程。



2、高中進城、初中進鎮、小學並校,這是隨著農村經濟發展,隨著農村人口變動,隨著交通發展,隨著農村學校生源銳減,等等現實條件下的必然趨勢。曾經,高中在農村不少,漸漸進城。然後,初中合併到鎮區。小學開始撤點並校。有的農村小學十幾個孩子,一兩個老師,浪費教育資源不說,關鍵是這十幾個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合併是大勢所趨。


3、曾經已經開始的撤點並校,為何又叫停?原因是:有的地方經濟發展還不允許,時間上太早,合併力度上過大,從而產生了新的問題。有的地方經濟困難,解決不了校車問題,孩子上學路途遙遠,家長自行接送,或者輪流接送,造成較大的安全隱患。有的地方,合併力度過大,產生了不少航母式的超級學校,不利於管理。有的地方合併學校的佈局不合理,造成新的浪費。


4、從長遠看,農村土地流轉是趨勢,農民土地轉包是趨勢,農村集約化生產是趨勢,農村並村是趨勢,建設農村美麗小鎮是趨勢,形成縣級城市為中心,輻射數點農村小鎮的狀態。


小鎮,也是房地產下鄉的表現之一,小鎮建設,一般附帶幼兒園及以上學校,方便居民,同時,房子也更好出售,雙贏之舉。

我們這裡,現在,縣城之外的多個小鎮已經開建。


農村學校勢必要合併,並建設成和城裡學校並不相差的集中式美麗學校,並且教學質量也會相當或更好,否則,留不住學生,留不住老師。到時,道路交通方便,校車通達,除了很少的寄宿生和附近住宿教師外,學生通過校車天天家校通勤,老師通過自駕車城鄉通勤。


這是必然趨勢,否則農村教育無解,或將終結。當然,這一步,地域間不會同步發展,各地撤點並校,必須與當地經濟發展相適應。


走過萬水千山2018



農村學校是否應撤點並校,要看當地實際情況。筆者當地自2000年開始,逐步試行撤點並校。到目前,高中學校已全部撤併至城區,一般鄉填只保留1處初中,駐地設一處完小,另規劃2~3處片區小學;大的鄉鎮、生源充足的,適當增加,收到明顯成效,得到社會普遍認可。

撤點並校應具備以下條件:

1、生源不足,嚴重浪費資源。

原校址是在生源充裕、方便就近入學的原則下規劃設置的,是適應當時實際情況的。隨著出生人口逐漸減少、城鎮化步伐加快,多點零星設校已不適應時代發展要求。


2、教育資源得到有效整合。

隨著經濟發展和地方財政收入增加,有重點地規劃設點布校,新建或改造校舍,提升標準檔次,就成為現實必然。教學儀器設備、文體器材和圖書影像資料也得到充分利用。同時,又彙集整合了師資力量,優化了教育資源。

3、交通食宿條件具備。

當地已村村通柏油硬化公路,校車充足方便,絕大多數學生家庭都能接受。鄉鎮駐地學校均建有達標的學生食堂,有供寄宿的學生宿舍,配套齊全,管理規範。

總之,撤點並校是一項利國利民利教的教育改革,要根據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統籌規劃、量力而行、穩妥推進。也要為可能的人口增長和生源增加留有餘地,不可操之過急、千篇一律、一哄而上。


鷹眼看民生


農村學校是否應該撤點並校。我認為不能盲目撤點並校!

為什麼就要撤點並校呢?撤點並校的都是那些農村小學,因為農村小學布點分散,班額小,教育資源浪費嚴重。政府投入大量經費,增加學校儀器等配套設施。學校都得到一樣的量。但是農村小學的生源急劇減少。有的地方一個班級就三四個人你需要好幾個老師去教學。造成大量的資源的浪費!有的地方相反一個教師教學三四個班級。教師連自己的教學任務都完成不了。更沒法發展素質教育!


都對生源少,規模小的學校進行撤點並校實施農村的規模辦學!但是這樣做弊端多多!

首先,適齡兒童入學就要去很遠的地方去上學,孩子背井離鄉,生活極為不方便。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剛剛七八歲自己根本就無法解決交通問題。必須有家長來接送,開著農用車摩托車去接送孩子交通非常不安全,帶來交通上的安全隱患。

第二,撤點並校後,併入的學校生源人滿為患。尤其是好多縣城教室裡學生甚至五六十人。學校很難容納不下這些生源。巨大的生源壓力給教學質量、素質教育帶來很大的影響。形成了巨大的班級,巨大的學校。有的中小學的規模甚至達到四五千人。這給教學管理,校風建設還有資源分配帶來很大的不便!



第三,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由於學校過於集中,也給居住分散的農村學生上學帶來不便,不但有安全問題,而且只說上學到了遙遠家長需要給孩子去租用車輛。接孩子上下學,另外有接孩子的時間延長可,所以一個家庭要騰出一個長人來去接送孩子。家庭的收入就明顯減少。明顯給農民增加了經濟負擔。經濟負擔加重讓一些家庭就放棄了孩子上學。這是於我國義務教育的初衷是相悖的。


第四,對於撤點並校,有人說應該發展寄宿制學校。但是發展寄宿制學校又給我們帶來新的問題。學生的安全問題衛生問題生活問題這些都是令人撓頭的問題。孩子年齡小管理起來非常的困難!因為寄宿制是不是又給農民增加了高額的負擔!再有六七歲的孩子就要遠離父母,在學校裡獨立生活。即使學校的物質條件、管理水平很好,也不能替代孩子與父母的親子關係。孩子從小學到高中度過12年的寄宿生活。這對於孩子成長是怎樣的影響?

撤點並校不是我們我國所獨有的。美國也曾經進行過撤點並校。但是執行起來也問題多多,現在美國也在慎重地實行這一政策。對於我們來說撤點並校也應該需要慎之又慎!


松高尋鶴


撤點並校,或許就是教育的一個偽命題。撤點並校從教育整體來看,除了節省教育開支並沒有顯示出什麼特殊的益處。相反撤點並校越來越不被百姓所接受,如果究其原因可能有些朋友就會認為農民見識短,不支持教育工作,其實有其深層的原因。

首先來說撤點並校增加了農民負擔。孩子就近入學最合適,也就是在本村走讀制學習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孩子小些的時候家長可以接送,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給孩子配備一輛自行車或者幾個小孩子一起跑回家,雖然本村路上也存在安全隱患,但畢竟比跨村跨鄉造成的安全隱患低很多。本村接送孩子,多數還是家長心理因素,不放心。

跨村或者跨鄉的寄宿制學習,特別是小學,很多孩子的自理能力其實還是很差的,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有些還在尿床或者洗漱,著裝和整理物品不能自理,對於孩子養成整潔的習慣沒有任何的幫助,如果處理不當,一些問題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有影響。如果孩子跨村或者跨鄉走讀的話,家長接送就成了大問題,一個家庭必須抽出一個人專門接送孩子。

寄宿制的孩子,雖然有很多優點,例如自理能力,自立能力,交往能力,都優於走讀制的孩子,但是從成績上來說,走讀制和寄宿制的孩子成績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寄宿制孩子的荒廢程度卻比走讀制孩子大很多,也就是說如果寄宿制孩子在老師管教無效的時候,孩子的成績會很難提升,孩子會很難管教,孩子的成才會很難。雖然學校會適時適度的請家長來學校配合學校教育,但是教育實效是最低的。

很多時候,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自然成長和學識成長,更是心理成長。如果孩子心理成長不完善,對孩子成長、日後生活隱患更大,孩子心理成長和成熟,更多的需要家庭溫暖和家長陪伴。如果孩子長時間寄宿的話,一旦孩子出現生活問題,很難糾正。孩子和父母的感情溝通是低質甚至無效的,孩子已經養成既不聽從老師建議也不會聽從家長建議的毛病。

撤點並校,把孩子從走讀制轉變成寄宿制,孩子的習慣和品質問題經過多年教育實踐已經顯現,可還在有聲音支持撤點並校,或許其中有更深層的經濟原因吧。生源少,師資不足,我們可以把學校開設的精緻。古時候的私塾,也就一個四合院甚至一間大廠房,但並不影響孩子學習成才。面對當前諸多教育的困境,我們不是缺乏改變的勇氣,更多的是缺少如何去改變、改變成什麼樣子、達到什麼效果的智慧!


海棠小醉


農村學校是否應該撤點並校?我認為:不應該!


撤點並校弊大於利!撤點並校可以說是農村基礎教育變差的源頭之一。


我們地區從1999年開始執行撤點並校制。先是把村校六年級的學生併到中心校,然後逐步並五年級、四年級。


到2005年,所有村校的四五六年級都併到了中心校,只剩一二三年級。這樣,原來最少也有一百多學生的村完小這個稱呼成為歷史,只能稱教學點了。


這時候,家長們突然發現中心校的師資水平要更好一些,開始幹方百計找各種關係把一二三年級的孩子也轉到中心校寄讀,或者是帶到打工的城裡寄讀。

這樣各個教學點的學生數越來越少,06年有一個村學生數少於20人,教學點就第一個被撤了。

被撤以後鄉政府和教育局收到很多告狀信:大概是說他們的老師不會教書,問為什麼他們村不能撤?


其實各個村校經過督導檢查,雙高普九檢查等,硬件設施設備都上去了。新蓋的寬敞明亮的大教室,配備齊全。只是教師大多是本村民師轉正而來,年齡會大一些,教學視野窄一些。但是都非常的敬業認真。


第二年,反過來了,開學初,被撤的學校家長天天到中心校和鄉政府要求:恢復教學點。因為低年級不寄宿,家長要自己租房陪讀,或者每天接送。家長時間精力經濟都吃不消了。但是,原來老師卻不願意回去教了,教學點再也沒有恢復。


後來陸陸續續又撤了幾個教學點,前幾年把三年級的學生也併到了中心校。剩下的教學點學生數也非常少,只有20人左右。


這些村校學生到了中心校當寄宿生,學習習慣和成績都非常差。


第一、年紀這麼小寄宿,心理上就不適應。


有的孩子天天哭鬧著要回家,各種肚子痛,頭痛,回家後哪都不痛,慢慢產生了厭學心理。

第二、生活上不適應。


在家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突然什麼都要自己做了。時間精力不能合理安排,每天忙著應付各種瑣事。


第三、小學階段父母還是應該抽出時間,配合老師做相應的輔導。但是這些孩子學習沒有人輔導,晚自習做作業,碰到不會的也不問老師,旁邊同學那裡一抄了事。


抄成習慣後自己再也不動腦,上課也不注意聽,一抄了事。有的學生甚至連抄都懶得抄。


即使是陪讀的家長,接送孩子後剩下的時間很多,找不到事情做的她們找到了個好去處——麻將館。進了麻將館就往往忘記了時間,孩子剛吃完飯,不管作業做了沒有,就又去麻將館趕下午場去了。甚至有些家長晚上還去,帶著孩子一起去。


一二年級孩子正是需要家長輔導,正是學習習慣養成的時候,就這樣被毀了。到了三年級住學校寄宿,學習習慣改不過來了,繼續當差生。


如果沒有撤點,在學校是十幾個學生的小班化教學,老師能照顧到全班學生,不會的可以一個個教,學習基礎牢靠,哪怕家長沒有輔導,老師也能教到位。

同時家長在家裡過正常的家庭生活,需要去做各種農活,孩子看到的是父母親在幹活忙碌,他也會知道自己該寫作業,有責任感一些。


近20年的實踐證明,撤點並校後,村校學生學習成績大幅度下滑,寄宿生學習習慣和風氣都極差,差生一大堆,優生只有一兩個。


撤點並校只有一個好處:節約了教師資源。師資缺少,五六年級的並校即可,撤點真的不應該。如果為了這個好處而毀了孩子的前途,太得不償失了!


文 / 肖瀟傻灑


對此問題你還有什麼見解?歡迎留言、點贊、轉發,更多教育問題,請關注有書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