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臉值得這家公司融15億?

一張臉值得這家公司融15億?


新氧又宣佈了融資,這是近一年的第三次。

依據官方披露的消息,新氧E輪融資總額度為7000萬美元。除蘭馨亞洲投資集團、經緯中國繼續追投外,在這一輪融資中,出現兩個國資背景的新投資方,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國銀行旗下的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俄投資基金(中國投資公司旗下的中俄兩國雙邊基金)。

儘管創始人金星在回顧創業的最大難點時,連連擺手說:“不是難,是慢,這個需要一個漫長的積累。”但新氧恐怕是發展最快的互聯網醫療創業公司,成立5年拿下7輪融資,累計融資超過15億元。

互聯網醫療向來是慢行業。醫生服務平臺丁香園,積累550萬用戶(包含200萬醫生用戶)用了18年;更大眾化的掛號平臺微醫,達到2700萬月活,用了8年。

反觀新氧,不難發現,在這個慢行業,相比較大而全,選準一個垂直賽道做專業化,是條提速的路子。

不僅“速度”是亮點,讓10多億資本期待的是,新氧不只是做單純的流量生意,而是想憑藉積累用戶和海量數據去改造供應鏈,形成醫美行業的有效供給機制。在新氧眼中,這將是互聯網醫美的“下半場”。

金星說:“過去醫美市場不完全是一個有效市場。憑藉強營銷,技術不好的醫美機構也能賺很多錢。”

龐大的精準用戶群體是怎麼來的?

“我們是一個雙邊對接的平臺,對接醫院醫生,消費者/患者。”金星說。換句話說,這個平臺以內容聚集精準用戶,再將流量分發給線下醫療機構合作,切入交易。

早期,新氧平臺上並沒有內容,靠金星及創始團隊完成內容積累。

2014年春節,新氧社區剛剛上線,金星在社區裡開了個“新氧綠寶書”的欄目,每天發帖,稱第二天要去某醫院拜訪一位醫生,歡迎大家留言提問。在那個假期裡,他帶著太太跑到韓國,每天帶著大家的提問探訪了幾十家醫院,錄製了很多手術過程以及和醫生的溝通過程。這些內容經過剪輯後上傳回社區,完成了與用戶最初的互動內容。

“有了這些視頻,網友能看到平臺的創始人是真做了實地考察的,是真的跟醫生做了當面溝通的。也會覺得你比較嚴謹,很多問題的回答不是你想當然的,甚至同一個問題可能還會去找多個醫生求證。”

之後,為引導用戶參與內容分享。他們一方面上線“整形日記”功能,用戶生成整形日記時,平臺會自動推送一些術後恢復的建議和提醒;一方面,找一批韓國的留學生,把韓國一些整容論壇裡的整形日記翻譯成中文,起到示範作用;另一方面,開展一系列免費整容活動,提高用戶活躍度。

新氧官方數據顯示,過去4年時間裡,平臺上一共積累了380萬篇用戶撰寫的整形日記。由內容聚集起三千多萬用戶,根據《新氧2018年醫美行業白皮書》,2018年中國醫美消費者近2000萬,新氧用戶為3500萬,其中包括瀏覽、未消費用戶。

“對於醫美這個領域來講,最重要的是你能覆蓋到多少精準用戶。有的時候用戶基數越大,反而越不容易去篩選出來這裡面的精準用戶。”金星說。

一張臉值得這家公司融15億?

圖為新氧創始人 金星

新氧上的精準用戶,是對整形美容機構的最大吸引力。

在中國,醫療美容醫院分為三類。一類是以北京八大處和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為代表的公里醫院整形美容科,一類是以藝星、麗都為代表的或民營或合資的大型醫美機構,還有一種是以醫生創業為中心的中小型私立診所。

由於大量資本湧入醫美行業,醫美行業被迅速市場化,業內公認的說法是,後兩類醫美機構佔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他們過於依賴廣告、搜索引擎等獲客,給了互聯網平臺進入機會。

在百度競價排名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醫美機構嘗試著找尋新的獲客渠道。有醫美機構負責人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在百度之後他們嘗試過微博、微信、甚至是後來崛起的抖音,但獲客效果最好的,是垂直類的醫美App。

於是新氧的商業模式日漸清晰:

上游收攏整形醫院、整形醫生資源,降低其獲客成本;

向下遊消費者提供諮詢、電商服務,減少信息不對稱;

平臺在中間賺取佣金和廣告費。

自下而上的產業鏈改造

金星並不認為他們在做的是傳統互聯網的流量生意。

“有用戶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夠影響用戶的選擇。用戶為什麼會相信在你平臺上搜到的醫生和醫院?”

新氧所處的消費醫療是一個典型的“酸檸檬市場”,在市場中,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賣方掌握比買方更多的信息,信任成為難以逾越的鴻溝。

而互聯網的作用是打破信息的不對稱,用專業度獲取用戶信任。

“回想一下在醫療領域成功的平臺,有好大夫、微醫、新氧、丁香園、春雨醫生。BAT鮮有直接參與,主要是細分領域的垂直性平臺,這不同於其他領域。這是因為大眾都認為醫療是有風險的,需要專業知識,所以一個品牌,在消費者心目當中形成的認知越專業,越容易成功。”金星說。

新氧的做法是,建立醫生、醫療機構信息庫,招聘有醫學背景的員工形成專業審核團隊,從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專業度。

在醫生信息上,新氧計劃建立核心醫生庫。根據所屬醫院、學術科研成就、在行業裡的口碑等幾個指標做一個綜合打分,滿足一定分數的醫生進入到這個核心醫生庫中。

而新氧能夠提供給醫生的是平臺上的優先推薦。“從商業角度來說,他們能獲得更多患者;從醫療專業角度來說,他們治療的患者越多,解決疑難雜症的能力就越強。所以這對醫生有較大吸引力。”

在醫美整形機構的信息上,把醫美機構的經營牌照、操作案例、從事的項目等大量信息上傳,形成透明的信息庫。

金星承認起初大型民營醫院並不願意接入,“因為憑藉這種信息不對稱,他們可以賺取豐厚的利潤。”於是新氧從中小型的醫生診所入手,“一個醫生敢出來單獨開診所,往往沒有一二十年的經驗是不敢這麼做的。這類診所技術過硬,但營銷費用少,像我們這樣的平臺很適合他們來形成口碑效應。”

在產品設計上,推出諸如“醫美百科”的功能,召集了50個醫生,整理了393個整容項目,100多種整形耗材、假體、設備等信息。

在團隊上,提高醫學背景員工的比例,來對社區內容把關,審核醫生醫院資質、針劑假體等產品是否國內備案等。

無論是建立核心醫生庫還是將醫美整形機構信息聯網,這事兒只有擁有大量用戶的平臺才能做成,流量使其擁有對線下機構和醫生的話語權。

信息壁壘被打破的直接結果是,混濁的價格體系透明瞭起來。以自體脂肪全臉填充為例,3年前線下價32800元起步,高點可以衝過10萬。在臺灣,這一服務的價格一般為13400元。現在由於信息透明,收取高提成的渠道代理商和諮詢師開始淡出市場,這項目的價格降到10000元左右,下滑70%。

之後將切入到大消費醫療

金星告訴虎嗅,新氧的起初目標就是要做一個大消費醫療平臺,會涉及到口腔、體檢、皮膚科等大消費醫療領域。而之所以把醫美作為切入點,因為醫美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消費者增速最快的。

今年5月份,一檔名為《和陌生人說話》的節目,把一個不提倡整容的女孩王諾諾和一個沉迷於整容的女孩吳曉辰拉到一起對話。

一張臉值得這家公司融15億?

圖為吳曉辰接受《和陌生人說話》節目採訪

吳曉辰直白地承認自己整容是因為愛美,想要做一個“不平凡”的人,可以承受整容的痛苦。

王諾諾問,“一百年後人們回憶起來,他不會記得曾經有個美女,那麼你一生追逐的東西是否是一個虛幻的東西呢?”

吳曉辰回答:“你想那麼多幹嘛,活在當下啊。”

這一問一答間表現了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對於整容態度的轉變。他們以“顏值即正義”為口號,儘可能利用顏值給他們社會競爭帶去的優勢。

德勤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達到1760億元,至2020年預計每年還將以40%的速度增長,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醫美第二大市場。

在金星看來,口腔、體檢、皮膚科等消費醫療擁有和醫美一樣的潛力:一方面,消費升級,用戶增速快,並且客單高。另一方面,信息不透明,用戶需要很多案例和專業信息。還有一方面醫療機構獲客成本高,營銷費用高居不下。

“這就需要新氧這樣的模式,去降低他們的獲客成本、營銷費用。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降低反應到消費者身上是價格降低。”

“我們並不著急,做醫美花了5年時間,做其他領域我們都當成再一次創業。”金星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