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如何解決孩子讀課外書和寫作業的矛盾

“一個孩子即使學習成績平平,但只要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遠。”

關於閱讀的重要意義,家長們已基本達成共識,學齡前盛行的親子閱讀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學校課業負擔的加重,課內作業與課外閱讀爭搶時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怎麼辦?

朱永新:如何解決孩子讀課外書和寫作業的矛盾

1、“精神飢餓感”更易在中小學階段形成

“閱讀就像美食一樣。吃了好吃的東西,就不斷想吃,讀了好的書,也會讓你不斷地去找好書讀。”閱讀會帶給人喜悅感、新鮮感,這些最後都會匯聚成精神上的飢餓感。

但正如孩子學習語言、音樂、繪畫都有不同的最佳時間窗口,這種“精神飢餓感”在中小學階段更容易形成,因為科學上一般認為人閱讀的關鍵期在14歲之前。

美國著名生理學家瑪莉安·伍爾夫通過研究兒童閱讀時的大腦變化發現,兒童閱讀是左右大腦兩個區域都一起運行的,而過了這個時期,學習語言的能力開始退化,我們成年人在閱讀時,往往只有一個大腦半球在工作。

科學家認為,父母是否在小孩5歲以前經常給孩子講故事,影響著孩子今後閱讀技巧的形成。同時,人在14歲以前的閱讀體驗,對孩子的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的。人生以後的歷程,只不過是前面14年所閱讀的東西的展開。

事實上,孩子長大以後,是用在14歲以前所閱讀的東西、所體驗的東西、所經歷的東西、從書本當中獲得的基本價值觀,用感恩、慈善、友愛等這些最偉大的觀念和知識在建設。

所以,孩子早期的經驗對成長非常重要。當他們成人以後,他們是用孩提時代所獲得的東西為根基,繼續去構建內心的成人世界。

朱永新:如何解決孩子讀課外書和寫作業的矛盾

2、“閱讀與學業從來就是不矛盾的”

一位小學生家長髮現,再美好的計劃都跨不過上學這道坎兒。在孩子上學之前,她一直堅持給孩子讀各種故事,也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但是,自打上學以後,孩子閱讀的時間被一點點地擠掉了,又要完成學校的作業,又要保證孩子睡眠,只能有所取捨。

她的苦惱絕非個案。在巨大的應試壓力面前,如何平衡閱讀和學業,是擺在很多父母,尤其是城市父母面前的一道難題。

一項調查表明,59.2%的學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時間來閱讀課外書籍,甚至有6.2%的學生閱讀時間為零,只有12.3%的學生花在閱讀方面的時間比較多。

“國外大量研究證明,家庭作業越多,孩子可能會越笨。重複的練習是孩子最討厭的事情,這隻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但是對孩子智慧的發展並無作用。”

依據孩子讀教科書和課外書的情況,學生可以分成4種類型

第一種孩子既不愛讀教科書,也不愛讀課外書,“這樣的孩子肯定是愚昧無知的”;

第二種孩子既愛讀教科書又愛讀課外書,這樣的孩子必然發展潛力巨大;

第三種孩子只讀教科書不讀課外書,這樣的孩子可能成績不錯,但是卻沒有什麼發展潛力;

最後一種孩子是不愛教科書只愛課外書,這種孩子也許成績不理想,但還是有希望的

閱讀與學業從來就不矛盾。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始終把握住兩套教學大綱:第一套大綱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裡的材料;第二套大綱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料來源,這兩套大綱絕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促進和補充的。

閱讀會讓教育變得更加美好,它在給孩子的成長打好精神的底色。如果我們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歷程中,還沒有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一旦他們離開校園就會將書永遠地丟棄在一邊,教育一定是失敗的。

相反,一個孩子在學校的成績普普通通,但是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養成了終身學習和閱讀的習慣,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遠。

更何況事實證明,大量的課外閱讀並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四川成都一所學校裡,一位陳老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入了大量的閱讀,結果陳老師班裡的成績並沒有因為大量的閱讀而下降,反而比排在第二名的班級高出三四分,比排在最後一名的班級高出了10分,比年級平均成績高出了5分。

朱永新:如何解決孩子讀課外書和寫作業的矛盾

3、人類最偉大的思想處在離線狀態

然而,即使充分了解了閱讀重要性,父母仍然有很多困惑。

有位媽媽曾經分享過自己的“困惑”:剛過去的那個暑假,一直奔波於各大醫院之間,因為孩子的視力突然變得很差,“有一隻眼睛只有0.1了”。孩子今年上一年級,面對即將到來的更加繁重的學業負擔,媽媽希望儘早恢復孩子的視力。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一代的家長和學生不可避免地被捲入了這股電子閱讀的浪潮中。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提供的內容太過絢麗動感,這對低年級的孩子還是有危害的,它對孩子專注力和寧靜的心態的形成都是不利的。

網絡、電影、電視大多隻能帶給人們一時的感覺刺激,這種快感是感官性的、短暫的,而閱讀帶給人們的既有豐富的感官刺激,也有感官之外的無盡想象,還有對天地人生的深入理解,這種快感是全方位的。

過早"觸電觸網",會使孩子失去思考的能力,孩子會變得只會看不會想。

人類最偉大的思想還處在離線狀態。網絡上更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廣告和娛樂的內容,人類的理解,特別是人類理性的洞察力,通過網絡是很難獲得的,智慧的內容在網絡上更是鳳毛麟角。人類思想的進化,從信息到知識到智慧,就像一座金字塔,它是精神與智力逐步升級發展的過程。惟有通過書籍閱讀,我們每一個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巔。

朱永新:如何解決孩子讀課外書和寫作業的矛盾

4、要讓每個孩子方便地得到最適合他們的圖書

閱讀重要,比閱讀更重要的是給孩子讀什麼。

“我現在就有這樣的困惑。”一位一年級孩子的媽媽說,學校每天會利用孩子早晨到校這段時間給學生放古詩,“幾十首古詩全部用說唱的方式錄製,孩子在家裡時嘴裡經常叨叨,不過怎麼聽都不是味兒。”據這位媽媽介紹,別管是“鋤禾日當午”還是“床前明月光”,什麼樣的詩句在孩子嘴裡都用歡快的說唱節奏唱出。

這種方式追求的是琅琅上口,是為了讓孩子記住。但閱讀的關鍵不是背下來,而是體驗、感受文學作品中的美。

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確、由粉紅到天藍的彩色階梯,孩子的閱讀也是一個階梯式的、逐步過渡的過程。在最初的粉紅色的階段,閱讀是以讀、寫、繪、兒歌、童謠為主,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閱讀則表現為大聲朗讀、複述故事、默讀等形式,到了再高的年級,就要開展主題的探討了。

朱永新:如何解決孩子讀課外書和寫作業的矛盾

給大家分享教育部推薦1-6年級閱讀的書單,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閱讀的書。

1、《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邶笪鍾編寫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中外神話傳說》田新利選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十萬個為什麼》盧嘉錫主編 少年兒童出版社

4、《海底兩萬裡》(法)儒勒凡爾納 北京教育出版社

5、《克雷洛夫寓言全集》(俄)克雷洛夫著,裴家勤譯 譯林出版社

6、《格林童話全集》(德)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著 譯林出版社

7、《詩詞中的科學》唐魯峰等 江蘇人民出版社

8、《三毛流浪記》張樂平 少年兒童出版社

9、《伊索寓言》(希臘)伊索 中國婦女出版社

10、《天方夜譚》郅濤浩等譯 譯林出版社

11、《東周列國志故事》郭平、陳詠超改編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12、《三寄小讀者》冰心 少年兒童出版社

13、《稻草人和其他童話》葉聖陶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14、《昆蟲記》(法)法布爾著,言小山譯 人教社大百科全書

15、《格列佛遊記》(英)喬納森。斯威夫特著,楊吳成譯 人教、譯林版

16、《普希金童話》(俄)普希金著,亢甫,正成譯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17、《上下五千年》林漢達曹餘章著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18、《魯濱遜飄流記》(英)笛福著,王泉根譯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

19、《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來新夏主編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湯姆。索亞歷險記》(美)馬克吐溫著,鍾雷主編 哈爾濱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