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奇葩」作業 倒希望常布置些

數一億粒米,對成年人來說不難,如稱重類推、固定容器類推,加上簡單乘除計算也花不了一盞茶時間。同樣,撿樹葉寫觀察報告也不難,走出小區公園只是十來分鐘的事。

可是,當這些作業佈置給小學生就“奇葩”了嗎?只是父母覺得累到自己罷了!並且這份累多半還要怪父母自己。


小學“奇葩”作業 倒希望常佈置些


數一億粒米


小學“奇葩”作業 倒希望常佈置些


 樹葉觀察

提及近來成話題的“中小學奇葩作業”,家長們都有苦水要倒,或說出題路子太偏,或說孩子年紀小難理解,或說作業是在為難家長,而其中尤以最後的怨言最多。


小學“奇葩”作業 倒希望常佈置些


探及緣由,真相其實是一部分大人不滿足於場外指點孩子,越俎代庖親自上陣,只為讓孩子作業成為最“優秀”的那一個。所以熬夜替孩子畫畫,做手工藝品,甚至僱作業寫手,結果是自己在折騰自己。


小學“奇葩”作業 倒希望常佈置些


大人“代工”作業

並且那還毀了出作業的苦心。本來,手工作業就不是為考核優秀,只是想激發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活躍他們的動手能力,即傳達一理念“知識是活的,不要讀死書”。例如在觀察樹葉時,通過測重、量周長等操作理解數學應用就在身邊;而1億粒也毋需真的數,重在思維過程的鍛鍊,是否可行,想象力如何。

客觀的說,這類作業非但不“奇葩”,反倒停用心。真要比起來的話,倒是家長們小時候的作業過分呆板,因為過去的科學、美術、音樂和體育等課多半是被語數英擠佔的,作業也從來不離抄寫、背誦、解題,哪有像現在這般有趣有想法。


小學“奇葩”作業 倒希望常佈置些


而且,鼓勵孩子主動學習的作業形式將來只會越來越多。特別是中小學語改後,加大了名著、古文、詩詞在課文的比重。像過去講《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只能跟老師念,現在則可安排同學去看電視劇《水滸》和課本做對比,到網上搜索對魯智深的不同評價,這番操作下來,學生自會有更豐富收穫。

總的來說,我們家長應該歡迎中小學“奇葩”作業,那麼做也是放手讓孩子發揮。同時不必過分追求作業完成是否優秀,重要的是過程中孩子真正豐富了自己的動手動腦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