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贝宁的成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萨贝宁的成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武汉一中 高尊平

5月2日,撒贝宁携夫人李白回到母校武汉一中,和全体师生见面,并分享他的人生经验。这也是我第二次聆听他的演讲,四年前他曾经回母校并做过报告。撒贝宁是央视著名的主持人,曾经成功主持过“今日说法”“开讲啦”“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也是北大120周年校庆推出的十大杰出校友之一。撒贝宁的成功无可置疑,那么他是怎样走上成功道路的?他的成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综合他的两次演讲,我觉得有三点直接关乎他的成功,也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一是开悟。小萨同学讲他初三的一段经历,疯狂地痴迷篮球,除了教室,愿意出现在任何地方,热心参加各种活动,成绩平平。中考在即,家长和老师都很焦急,老师的苦口婆心,家长的屡屡规劝,终于使小萨开始静下心来考虑学习这件大事,这时离中考只剩下两个月。奇迹果真在这两个月中发生,小萨同学一旦投入,便发现如有神助,犹如醍醐灌顶,他突然开悟了:以前不能理解的知识现在都变得容易理解,以前模糊的知识现在都变得清晰起来,先前记不住的知识现在都很容易记住,先前不会做的题现在都会做了,分数噌噌噌往上涨,成绩好得连自己都难以置信,家长更是喜出望外,老师也对小萨刮目相看。中考超常发挥,终于考取梦寐以求的武汉市第一中学。小萨同学特别满意自己的中考表现,也特别在意考取武汉一中这所湖北省重点中学的荣光,因为后来能参加北大冬令营、被成功保送进北大,都与这个平台有关。小萨同学的经历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有开悟的一天,只是有的人来的早一点,有的人到的晚一点,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努力。我们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并随时准备欢迎开悟的降临,到那时,我们的人生将会发生质的飞跃,我们的人生将会大不相同,这种开悟将把我们推向辉煌的顶点。

萨贝宁的成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二是自信。小萨同学的自信是他能顺利被北大录取的关键因素,也是他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高三寒假期间,小萨同学参加了北大组织的冬令营,虽然活动时间只有三天,但小萨同学却抓住这一机会,以一曲《小白杨》打动评委从而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并且因此拿到了北大的保送生录取通知书。小萨同学的歌其实唱得不是很棒,在这之前他甚至不知道“民族唱法”为何物,虽然请专业老师抱了三天佛脚,但功底和水平其实乏善可陈。真正打动评委的是他的惊艳出场,——他临时做了一套亮黄色的演出服,是他强大的气场,——小萨同学的自信慑服了全体评委。这种自信来自何处呢?来自他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对各种活动的偏爱。演讲比赛、篮球训练、文艺晚会,他几乎是无役不与。可以说,哪里有活动,哪里就有撒贝宁!(这句话使我联想到北大的另一名杰出校友——杨振宁。)他特别提到高中阶段一个班承包全场文艺晚会的经历,他一个人居然表演了六个节目,独唱、合唱、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独舞,甚至还表演了一个小品。正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小萨同学的自信心、亲和力、舞台经验才得以培养起来,这些显然是助力他走向成功的关键。小萨同学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千万不能轻视活动。活动是什么?活动是生活的模拟,是参与社会的准备,是展示知识的平台,是提升能力加速器。可以说没有活动,就没有自信。有些同学埋头做题,轻视活动,万事不经心,成绩也许不错,但人却羞涩、内向,毫无自信可言,这种人其实是在为成功设置障碍。

萨贝宁的成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三是学习力。小萨同学认为他的学习是从进入央视主持《今日说法》节目才开始的。教科书中抽象的概念这时都变得清晰可感,有了生命,也有了灵魂,学习于是变得重要和有意义。他特别提到主持《开讲啦》的经历,主讲人都是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顶尖级人才,是名副其实的精英,讲述的内容也顶专业顶高深,但凭借工作人员事前提供的相关资料,小萨却能和这些专家、大师无障碍地交流,提问恰如其分,没有违和感,主持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毫不滞涩。这是为什么呢?小萨同学认为是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强大的学习力帮助了他,使他能在很短时间内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并领悟其中的要点和精华。小萨同学的这一特质启发我们:学习其实永远不算晚;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远比知识本身重要,更比分数重要;如果一种教育以牺牲求知欲和好奇心为代价,那么它注定是负效的甚至是有害的;我们要以提升学习力而不是分数为首要目标。

萨贝宁的成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小萨同学的经历是独特的,他的成功也难以复制,但他的成功特质仍然值得每一个求学者学习和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