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一樣:懂得東西越來越多,卻發現自己越來越無知?

你是不是也一樣:懂得東西越來越多,卻發現自己越來越無知?

在社交媒體上,我們最容易轉發的,是可以嘚瑟的內容。

比方我常常援引某哲人的一句話來自我標榜:當我懂得越多,我越發現自己無知。

當我和別人說“我懂得越多,越發現自己無知”,或者當我把這句話發在朋友圈裡的時候,我的本意是:看,老子多厲害,不但知識豐富,博聞強記,而且低調踏實,虛懷若谷。

可是,實際上,不管我承不承認,這句話的後半句才是重點,才是著力點,也才是令人悲傷的真相。前半句是個美麗輕浮的氣球,飄揚在空中。後半句是個黑咕隆咚的鐵球,總會落在地上,稍不注意還會砸傷你的腳。

你是不是也一樣:懂得東西越來越多,卻發現自己越來越無知?

我陪我閨女看過幾期「一站到底」和「中國詩詞大會」之類的益智和知識類節目。因為我回答林林總總那些問題的正確率並不比電視上的選手差多少,我閨女就很佩服我,攛掇我也去報名參賽,好給她長點面子。

我在她面前表現得得意洋洋,無比驕傲,但其實內心在苦笑:就你老爸知道的這點皮毛,在真正厲害的人的面前壓根不值一哂。更關鍵的是,我掌握的所謂的知識,沒有體系,雜亂無章,無法輸出。就像使用相同的兩三千個漢字,有人能寫出《紅樓夢》,我只能寫兩篇中學生作文。

如果我從過去到現在只看《中學生作文選》,我會很自信,因為這些作文我努力一下也能寫出來。但你看了紅樓和金庸,看了沈從文和鍾阿城,你會狂喜,接著你會狂悲。——當你看得越多,你越發現自己無知。

你是不是也一樣:懂得東西越來越多,卻發現自己越來越無知?

我在公司歷年的新員工培訓會上,總會分享這樣一種感受:剛開始工作的頭兩年,我覺得我什麼都會了,都掌握了,而且做得很好了(因為那個時候我只看過《中學生作文選》),後來才發現,我不懂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太多太多(因為我見識到了紅樓金庸沈從文鍾阿城)。

而且確實是這樣,知道得越多,才會知道其實不知道的得更多。正如哲人關於“知識和無知”的論述:“畫一個圓圈,圓圈內是自己已掌握的知識,圓圈外是浩瀚無邊的未知世界。知識越多,圓圈越大,圓周自然也越長,這樣它的邊沿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當然就更多了。”

特別是現在,特別是這個時代。人工智能都甚囂塵上了,每一天都在蹦現新事物、新技術、新方法、新氣象、新趨勢、新詞彙。我自己基本每天都會查一查,這個什麼意思,那個意味著什麼。而且我私下揣測,縱然如頭部人物馬雲馬化騰,也會經常發出“馬勒戈壁”的感慨喟嘆。因為新的世界不是騰訊和阿里巴巴發明的,也不是谷歌蘋果發明的,而是這個世界在自我迭代,自我更新。

所有人都是追隨者。世界已經是一個巨大和深邃的人工智能,人類不再能掌控自己,遑論駕駛世界。

你是不是也一樣:懂得東西越來越多,卻發現自己越來越無知?

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萬年未遇的時代,無知的曠野更加逼迫著我們的思維。我們日益惶惑,生怕自己已知已掌握的那些東西,隨時被消弭於無涯的變化中。過去,我掌握了一些知識和技能,同時我知道我不會的更多。而現在,我掌握了一些知識和技能,同時我不知道這些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什麼時候被顛覆。

過去的幾十年,我學會了很多東西,這些東西隨時會被改寫和改變。與此同時,在我們身邊,我們觸手可及的地方,新知識、新技能正在成幾何倍數地激增。這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

這個世界,最幸福快樂的是,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傻子,和拒絕承認變化、拒絕承認無知、自以為掌握了真理且真理萬年不變的……傻子。

你是不是也一樣:懂得東西越來越多,卻發現自己越來越無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