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母親的婚姻

母親稱得上是一個標緻的女人。

我自然沒有見過母親的年輕時代,母親又沒有留了相片讓我間接地見識一下。但從所有熟悉母親的周圍人的嘴裡,他們對母親的誇獎是一致的。這些人包括村裡和母親年紀相仿的人,母親的親戚、朋友,也包括我的父親和我的哥哥。

我只記得,小時候跟著母親去鄰村看望奶姥姥時,母親走過大街,大街上那些男女老少看過母親後,會發出嘖嘖讚歎:“這女人,真排場!”“排場”一詞,一般用來形容某個場面的佈置或某件事辦得怎樣,但我們那兒的人無論誇男人還是女人,都是用這個詞。即使母親年紀老了,到嫁出去的女兒家走動時,鄰居的小媳婦們見了,都毫不吝嗇地誇獎母親:“好精幹的老太太!”

母親十八歲生的大哥,那麼大哥對母親早年的形象就有了記憶。至今,大哥一提起母親,那佩服的口氣,那滿目的崇拜,甚至還帶有一些遺憾。遺憾什麼呢?遺憾母親是那樣一個女人,卻找了父親這樣的人。言外之意,就差說出“鮮花插在牛糞上”了。

今年過年回老家,和大哥坐在一起提起母親,大哥又是一番評論:“媽那麼好,卻找了爹這樣的人。”我追問:“爹是啥樣的人?”哥說:“爹一貧如洗啊。”我說:“單是一貧如洗,不能說明什麼。”哥又說:“爹比媽大九歲啊,還黑不溜球。”大哥就上過三年學,他居然用這種詞來形容自己的父親。大哥的小兒子竟也不知深淺地跟著附和:“奶奶那麼好,怎麼會跟了爺爺呢?”我笑罵道:“閉上你的嘴!好像你爺爺跟你沒關係。沒有這一貧如洗、黑不溜球的爺爺,哪來你這小崽子?”小侄兒嘿嘿地笑了。大哥一聽,也笑了。似乎他這時才醒悟了父親跟自己是怎樣的關係。

和父親談母親,也是我的一件樂事。我曾多次問過父親,母親年輕時候怎麼樣?父親毫不掩飾地說:“好!你媽確實很排場。”

當著我們的面,母親曾調侃父親:“那時候,銀子(村裡的另一個女人)那麼喜歡你,你找了人家就算了,非不,非要找個我!”父親只嘿嘿地笑。我想,父親在婚姻大事上,找了他喜歡的女人,而不是喜歡他的女人。

那麼,母親的婚姻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還得從頭說起。母親生在一個家境殷實的人家,姥爺在方圓幾里算得上是個富戶。娶的姥姥也是鄰村有錢人家的小姐。按說,這樣的家庭,母親自身條件也蠻好,在婚姻大事上挑選的範圍應該更廣一些,擇偶的條件也可再高一些。但母親好像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似乎只有一條路,一個目標,那便是嫁給父親。

原因其實很簡單,母親生不逢時。母親是姥姥的第四個孩子,生下來後,姥姥身體不好,就將她奶了出去。後來回來慢慢長大,趕上了當時中國很多她無法理解的政治運動,什麼“反右”啊,“四清”啊,姥爺家被劃為“富農”成分。正值豆蔻年華,青春悸動期,但“成分論”成為當時中國政治上最強調的一筆。成分不好的人,求學難,就業難,找對象也難。本來婚姻之事,除了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還應該有本人的自主選擇,可母親選擇別人的機會首先受到別人選你機會的限制。

在這樣的狀況下,我的父親這個出身寒微的退伍軍人出現了。論家庭,父親一貧如洗,爺爺奶奶早早過世。父親給別人做過長工,後來被抓去當兵,先是“二戰區”的兵,後來整體歸順瞭解放軍。抗美援朝又上了前線、入了黨。退伍回來在村裡任了一個小幹部職務。強調一點,唯“成分論”的年代,對母親不利,對父親卻是有利的。

此時,父親看上了母親,經常主動去姥爺家幫忙幹活,首先贏得了老人的好感。但是,父親並非一帆風順。為了母親的成分問題,組織上多次找他談話,說母親成分不好,如果要娶母親,會影響父親的前程,幹部做不成,黨票也留不住。沒想到,我的父親寧可丟棄一切也要找母親。這是我最佩服父親的一點!一個人能不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在婚姻情感事情上,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選擇,真不是很多人能做到的。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最後,我的母親跟了父親。父親呢,為此丟了黨票,丟了“官職”,做了一名普通的群眾。雖然如此,父親一生都沒有為此舉後悔過。在他病重期間,我曾問過父親:“您對自己的一生還滿意嗎?”父親點點頭。

我追問: “為什麼?”

“因為有了你們的母親,我才有了這麼紅紅火火的一大家人。我活得很舒心啊!”這就是我父親的人生結論。

那麼,我的母親對自己的婚姻又是怎樣的感受呢?

有一點遺憾,但也還滿足,因為父親一生對她好。

這就是我母親的婚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