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引用:愛因斯坦早年的糟糕經歷

•"你不是一個好學生,"一位教師直截了當的對他說,"你將來沒有任何發展。"

•15歲時被勒令退學;

•愛因斯坦沒能通過蘇黎世理工大學的入學考試,因而又在瑞士高中學習一年方才入學。

•在蘇黎世學校學習時,愛因斯坦表現平庸,教授不看好他,拒絕他成為研究生助理,也沒有答應愛因斯坦在學校的求職。

•愛因斯坦最後在一所寄宿學校謀到一份工作,即擔任一名輔導老師,但很快被解僱了。還有一位大咖的經歷也"超越"了我們常人,那就是"燈泡大咖"愛迪生。曾被認為沒有希望而被強制退學,後來成為一名鐵路工作人員,又因為和實驗助手燒燬了一輛火車而被解僱。除了這二位悲催的"大咖"之外,有興趣翻看歷史,會發現還有很多這樣成就之前的"悲催大咖"。大名鼎鼎的鐵血首相-丘吉爾也"位列仙班"。(有興趣可以考究一下,這裡不做詳述)

在"我不行""我不會"的時候,告訴自己。之前的經驗並不能決定以後的發展,所謂天才,不過是掌握了訣竅而已,訣竅是可以學習的,你也能學會。-《思考的藝術》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小時候,我其實是個成績很差的學生,那有如何呢?


沒有獨立獨特的個人思考方式,你又如何成為真正意義上獨立的個人呢?又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獨立的思考"文化"呢?

引用:我們童年的學業有家人陪伴,在老師和同學的陪伴下完成更高階的大學生活。步入社會後,我們要勇敢、獨立、努力靠自己。回想所經歷的一切,獨特的思考方式,好像並沒有人主動或被動的教導我們。很多人可能還在"迷茫"的圈裡打轉呢,更何談什麼獨特的思考方式?有人會說,老闆的思維方式就是我的思考方式、客戶的思維方式就是我的......此類云云。如果是這樣,你已經失去自我。又何談成為獨立的個人呢?

你的態度、習慣和價值觀形成最大影響力並不來自父母、兄弟姐妹、老師和朋友,文化才是最大的影響源(80後經歷舉例)。

•在過去,電視、磁帶、vcd/dvd是潮流(錄像廳、租碟店這些都成為歷史)。

•"四大天王"(劉、黎、張、郭)、"f4".....那是偶像。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80後大眾偶像,現在的老劉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永遠的歌神和新時代的“協警”老張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說實話,我沒怎麼看過。人名都叫不全。。。。

•又有多少人在年少輕狂時,因為"膜拜"《古惑仔》而沒捱過幾頓"掃把燉皮帶"(哈哈,女生不宜呦)。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我不想教壞別人哦,本故事純屬虛構》〉》〉


現今工作生活的我們,“文化”輸入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各種互聯網經濟的"旋風"摧枯拉朽,對了又要雙十一了。淘寶、京東、蘇寧國美(準備好剁手了嗎);

•夜跑、健身、健康量化app充斥手機,成為時尚生活方式;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頭條、百度新聞各種網絡媒體推送不斷。坐在辦公室就能在幾分鐘之內,看到印尼地震海嘯的現場視頻。其實能舉出成百上千的例子,證明當今的文化來源就像天空的"繁星點點"數量之巨不可名狀。這些信息甚至都不需要主動選擇,就能映入眼簾,灌進你的大腦。我們在當今更需要獨立獨特的思考能力來挽救自己。

三個步驟幫助你張揚獨特思考"個性"

•第一步,知道你的思維受哪些東西影響。

也許你的觀念受其他很多人的觀點和態度所影響。原因其一就是你還"年輕"。上學有老師,上班有師傅已經是過去式。上面談到的各種複雜信息更能影響你的觀點和思考方式,甚至就像"幽靈"悄無聲息。如果沒有獨立的思考行為,很可能你堅持的所謂認為正確的觀點和想法,甚至都搞不清楚他的原創"師傅"是誰?是男是女?何許人也?這些觀點可能正確、錯誤。也可能混亂難辨,原因不明。那麼,先弄清楚影響你的是什麼吧。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第二步,將你的觀念整理評價,包括那些你特別認可的想法。

仔細觀察研究別人和自己的觀點,並進行比較。看看自己的觀點是不是真正有據可依,有證可查。而不僅是因為這些觀點或觀念與其他人的觀念相似甚至相同。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選擇幾個最佳的觀念。

不要輕信任何人,開動你的大腦進行判斷和分析。儘可能客觀的找到哪些值得認可和追求的觀念,當你改變思維習慣,做到任何觀點都有據可證,你就變得更具獨特性了。


你"獨特"的思考是如何養成的?

首先,先思考三個問題:

引用:1.例如:你討厭"張三",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2.你討厭這份工作的原因是什麼?

3.你對以"希特勒說..."、"丘吉爾說....",開頭的句子的反應,可能完全不同?為什麼?

以上看到的三個問題,如果你認真思考,能分析出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但是無論是咬牙切齒還是無聊透頂,這些都不重要。告訴自己,這些只是情緒罷了。情緒的事情我們先放一放,因為它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阻礙思考的壞習慣

1.我更優秀

很多人從小成長的環境就留下了優越感這個壞習慣,這種優越感貫穿在自我的觀念、想法判斷以及日後的所有行為。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條件優越和自我優越其實是兩個維度的概念。兩種優越之間沒有必然的客觀聯繫,當然也談不上個人的行為自立精神獨立。

還有一種是自己把自己慣出來的"毛病"。我們身邊總有這種格格不入的自認為優越的"獨立"個體。他的驕傲來自於任何理由,可以是相貌、學歷、物質等等任何同一"維度"的元素。如果你恰恰有這種元素,恭喜你那是你的財富,但絕不是炫耀的資本。

因為,一切思考判斷的出發點都是站在"我更優秀"這個意識臺階上居高臨下產生的。如果不能平凡看待這種資源,反而會讓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大打折扣,甚至導致判斷失準而慘敗。相貌是基因決定的,學歷是掙錢的技能,高與低並不能作為心智成熟、道德水準的評判條件。否則也不會有高學歷男,"高鐵霸座"這種流氓現象出現了。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引用:早在北宋時期就有思想"大儒"-張載,他提出"見聞之知,德性之知"的認識論。見聞之知:學習和經驗中得出來的知識。德性之知:從修養中獲得的精神境界,達到此境界的人"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

所以,"我更優越"讓自己產生的判斷更加主觀,阻礙我們的思維,破壞客觀性,使我們更容易自我膨脹。如果你想優化自己的思維,那麼必須學會控制這種習慣,在尋求真理的道路上不受自我的干擾。


2.愛面子、拒絕改變

與"我更優越"相似,愛面子也是由自我自然產生的。但與之不同的是,愛面子總是發生在自己形象受到破壞之後。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心理學認為愛面子是一種防禦機制,也就是愛面子是我們用於保護自我形象的策略。-《思考的藝術》

愛面子的心理因素不是本文的討論範圍。本文只從邏輯聯關係角度,討論愛面子和拒絕改變這一壞習慣。

"愛面子和拒絕改變"往往會導致,你先有了自己的想法,再來尋找支撐想法的理由。

這種是很多人習慣的思考方式。似乎相當於,強詞奪理,用結論找理由的做法。這也恰恰是獨立思考"個性"的最大敵人。如果你用這種方式思考問題,那麼可能方法上就錯了,結果的好壞只能靠運氣了。

要想控制要面子的習慣,必須在自我受到威脅時提高警惕,並記住這樣一句諺語:拒絕承認自己錯誤的人會加深錯誤的嚴重性。-《思考的藝術》

3.從眾思維

從眾的規則我們必須遵守,例如法律、法規、道德標準。這些從眾行為和方式,都是為了保證不惹惱其他人,並威脅到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這些被我們定義為有利的從眾行為。

而有害的從眾行為和思維,是為了獲得群體性一致,害怕排擠或孤立,而不加思考拼命跟隨所產生的行為和思維。這種從眾思維和行為,有害的一面是放棄自我思考和探究,不論對錯喪失判斷能力,進而失去自我判斷和獨立性。

同樣一個道理,上節也討論過。就是學歷和優秀的問題。我們經常聽父母說起,誰家的孩子學習很好非常優秀,這會錯誤誤導自己甚至聽到這段話的所有人。大家都會不加思索的認為,這個孩子學習好那麼其它方面都一樣優秀。如另一個人類心理學現象,大家都習慣認為相貌英俊的人,他的能力如同相貌一樣出眾。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

對待從眾的正確做法是不放棄自己的思考,不要過分擔心到底有多少人支持自己的觀點。因為,判斷正確和做對的事是自己獨立思考的最終目的,而不是為了迎合他人。

4.自我欺騙

引用:"一個小男孩和幾個朋友去釣魚,有人建議把釣到的魚同大家分享,這似乎是一個合理的意見,所以男孩同意了。慢慢地,男孩發現自己釣的魚比朋友釣的多,他的態度也因此而轉變,到這一天結束的時候,他強烈反對分享,認為好的釣魚者沒有義務這樣做。"-《思考的藝術》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這個小故事很有代表性,我們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小男孩"。小男孩觀點轉變是伴隨事物的發展而變化的,事情發展對自己不利就會忘記承諾,如果對自己有利就要求他人遵守承諾。

引用:凱瑟琳·安妮·波特這樣說過:"阻礙人類思維的習慣之一,就是我們會忘記事物先前的狀態並不能決定我們現在對它的態度。

"掩耳盜鈴的故事,也是自我欺騙的典型案例。自我欺騙發生在我們周圍或自己身上。就像酗酒者不承認自己對酒精過度依賴。喜歡吹牛的人不會承認,原因是怕別人瞧不起。嗜賭的人,總想著大賺一筆然後收手。正因為自我欺騙,身邊才有那麼多把小病拖成大病,把小事拖成大事,把好事變成壞事的人。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最近上映的《無雙》,郭富城扮演的“畫家”是真正意義上的“偽善者”。他犯了兩個錯誤,其一就是小男孩故事中,那個“忘記事物先前的狀態而決定現在態度“的錯誤,暗戀是不能自編自導變成愛情的。其二,自欺欺人的演繹,雖然到結局才反轉,但在有據可依,有證可查的madam面前,無論再華麗的演繹最終都是“自我欺騙”。

你更需要的是“獨特”思考的標籤,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個人”主義

想成為一個好的思想者,你必須根據事實情況來選擇哪些能解決問題的信息,要客觀公平地評價這些信息,只有對自己坦誠的時候才能做到這一點。

下一期:題目暫定《批判性思考會幫助你成為一個遠離"是非"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