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60:親兄弟袁紹袁術暗鬥,無辜孫堅成靶子

袁家兄弟袁紹、袁術的明爭暗鬥,可能從小就開始了,不過在史書上有記載,要從董卓進京,兩個人被迫都從洛陽跑出來開始。一個跑到了冀州,一個跑到了魯陽,一南一北,一看就不像勠力同心的親兄弟,而是各懷心思、各有盤算。


十八路諸侯60:親兄弟袁紹袁術暗鬥,無辜孫堅成靶子

圖1、袁紹離京出奔冀州(《董卓進京》)

等袁紹等要擁立幽州牧劉虞為皇帝時,身在魯陽的袁術死活就是不配合,使勁給袁紹下絆子。那好,兄弟你既然這樣對我,反過手來,袁紹也給袁術來一下。袁紹任命會稽人周昂為豫州刺史,這是三國志公孫瓚傳記中的說法,另外一個說法記載在裴松之注三國志引用的吳錄中,說是周喁。不過這倆人是親兄弟,還有個哥哥名叫周昕,此時也依附在袁紹之下,是丹楊太守。

袁紹這麼做明顯是故意的,也是在搶地盤。豫州在冀州的南邊,緊挨著袁術此時的大本營魯陽。孫堅剛剛投靠袁術的時候,袁術就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一下子出現了兩個袁家兄弟任命的豫州刺史。怎麼辦?那隻能比拼一下了,看看到底誰的拳頭更硬了。

十八路諸侯60:親兄弟袁紹袁術暗鬥,無辜孫堅成靶子

圖2、緊鄰豫州刺史部的魯陽

袁紹任命的這個周昂(或周喁),和曹操關係還非常密切。曹操陳留舉兵的時候,曾經寫信給周喁,希望他能一起舉兵,這個周喁還挺配合,馬上召集了兩千人追隨曹操而來。不過看現在周家兄弟,好像和曹操走的沒以前那麼近了。曹操此時寄人籬下,這倆兄弟早已唯袁紹馬首是瞻了。

周昂被任命為豫州刺史之後,和之前的劉表一樣只是一紙張任命狀,要想當豫州刺史,得自己想辦法。那時候的亂世,有如現在的創業公司內部,地盤得你自己打,雖然名號我當老大的能給你。於是周昂就帶兵來奪取孫堅的豫州。


十八路諸侯60:親兄弟袁紹袁術暗鬥,無辜孫堅成靶子

圖3、大發悶氣的孫堅(《虎牢關》)

無辜受到攻擊,攻擊自己的還是自己上司哥哥派來的人,一心討伐董卓的孫堅就很是感慨。本以為這袁家兩兄弟是穿一條褲子的,不想鬧這出,把自己夾在中間。孫堅和周圍的人感慨道:“大家一起舉義兵,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救大漢的社稷江山。討伐逆賊董卓還沒有成事,現在就這樣各自謀劃相互爭奪了,我該與誰勠力同心呢?”孫堅的感慨很符合當時的價值觀,不過從孫堅這一路的作為看,對大漢他一直還是在浴血拼搏的。可是,袁家兄弟現在只想著壯大自己,哪管的了什麼江山社稷。不過打起仗來,董卓見了孫堅都發憷,更別說什麼周昂、周喁了。豫州爭奪戰自然以孫堅的獲勝而告終。

周昂、周喁吃了敗仗倒沒什麼,不過在周昂和孫堅打仗的時候,卻因傷及的無辜牽出了一大堆事來。上一篇我們說到公孫瓚派了他堂弟公孫越帶一千人到袁術那幫忙嗎?這一千人和以及他們的領導公孫越,被袁術派到了孫堅和周昂爭奪豫州的戰場上了。不知哪一支不長眼的流矢,射中了公孫越,公孫越斃命。這下好,公孫越的堂哥公孫瓚不幹了。將賬全算到了周昂的上司袁紹頭上,公孫瓚說:“餘弟死,禍起於紹。”


十八路諸侯60:親兄弟袁紹袁術暗鬥,無辜孫堅成靶子

圖4、公孫越

剛剛剿滅了黃巾的公孫瓚,可不是隻發發怒就完了。這位說幹就幹,一言不合就動手的公孫瓚馬上就帶兵屯集到磐河,找袁紹來報仇。而且還上書皇帝,把袁紹好好參了一本。這時候的東漢朝廷把控在董卓手中,袁紹又不聽董卓的,公孫瓚上表要麼就是腦筋缺根弦,要麼就是趁勢借用朝廷這個公認渠道,趁勢痛罵袁紹一通,同時取得朝廷支持,進而讓自己討伐逆賊袁紹成為朝廷行動的一部分。公孫瓚雖然魯莽耿直,是個直脾氣,但腦子很好使,他這樣做顯然是為了拿個正義的名聲罷了。


十八路諸侯60:親兄弟袁紹袁術暗鬥,無辜孫堅成靶子

圖5、公孫瓚

我們先看一下公孫瓚這篇歷數袁紹的十大罪狀,寫的有聲有色的奏摺:

臣子我聽說自己伏羲以來,君臣之道就是很明顯的,通過宣揚禮儀來引導人們的行為,設置刑法來禁止暴亂之徒。而現在的車騎將軍袁紹(公孫瓚難道不知道這個車騎將軍是袁紹自封的,是朝廷不承認的),因為先帝的侯恩,能夠得享高官厚祿,不過袁紹這個人性本淫亂,情行浮薄(這八個字是原文)。之前他在當司隸校尉的時候,正是國家多難的時候,太后承攝,何氏輔朝,但是袁紹不能舉直措枉,而專為邪媚,招來不軌,疑誤社稷,以至於指使丁原焚燒孟津,那恰恰就是董卓禍亂的開始(董卓此時正把持著朝政,這奏摺明明就是一個征討檄文)。這是袁紹的第一條罪狀。

董卓既然越過君臣之禮要廢立皇帝,袁紹作為臣子不能出謀獻策來幫助君主,卻丟棄符節,迸竄逃亡,辱沒了他的職務,背叛了君主賦予他的使命,這是袁紹的第二條罪狀。

袁紹在當渤海太守時,並應該起來攻擊董卓,但只是悄悄準備軍馬,不告訴他的父兄,以至於袁隗一門被滅,不仁不孝,這是袁紹的第三條罪狀。

袁紹既然舉兵了,可到現在已經兩年,不體恤國難,只知道四處分封親信,備集糧草,都是些不關鍵不緊要的事,而且做這些事割刻無方,考責百姓,造成的痛苦怨恨,沒有人不感慨嘆息的,這是袁紹的第四條罪狀。

袁紹逼迫韓馥,竊取他的冀州,並且私自矯刻金玉作為印璽,每次下發文件都用黑綢密封,稱之為“詔書”。就像王莽的篡奪行為,也是這樣一天天發展而來的。看袁紹這樣的行為,將來必定引起大亂,這是袁紹的第五天罪狀。

袁紹讓人觀察星象來查看吉凶,並且贈送這些人錢財,和他們一起聚餐,然後敲定攻城掠縣的日期,這難道是一個臣子該做的嗎?這是袁紹的第六條罪狀。

袁紹是和已經故去的虎牙都尉劉勳一起起兵的,劉勳曾經降服張楊,是有很大功勞的。可是袁紹只因為劉勳的一點點小過犯,就加以迫害。袁紹任命奸佞小人,幫助他為非作歹,這是袁紹的第七條罪狀。

已故的上谷太守高焉、甘陵相姚貢都是因為袁紹貪戀向他們要錢,他們籌措不到,被逼而死,這是袁紹的第八條罪狀。

《春秋》之義說子以母貴,而袁紹的母親不過是個婢女,地位卑賤,而袁紹卻佔據高位,安享厚福,而且滿是僥倖晉升的想法,而沒有謙虛退讓的心,這是袁紹的第九條罪狀。

長沙太守孫堅早就被任命為豫州刺史了,又將董卓從洛陽驅趕走,並且為皇家打掃規整了陵園,論對漢家王氏的功勞,可能再沒有比他打了。可是袁紹讓自己手下一個不知名的小將竊取他的職位,斷絕他的糧草,讓董卓久久不能服誅,這是袁紹的第十條罪狀。


十八路諸侯60:親兄弟袁紹袁術暗鬥,無辜孫堅成靶子

圖6、袁紹

公孫瓚為袁紹的寫的這些罪狀,不管袁紹幹過還是沒幹過,全部安在袁紹頭上了,其中有一廂情願的強求,有道德上的譴責,還有未記載在史書上的小事。當然這種討伐檄文中的話,是不能全當真的,可是畢竟代表了當時人對袁紹的一些看法。公孫瓚的討伐檄文以上書皇帝的詔書發出去之後,袁紹之下冀州的官員都從袁紹這邊叛逃到了公孫瓚那邊。

面對公孫瓚的討伐,下屬的背叛,剛剛當上冀州牧的袁紹會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