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如山旅遊,其實就爬山

九如山旅遊,其實就爬山

九如山

“旅”是旅行,外出,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的移動過程;“遊”是外出遊覽、觀光、娛樂。“旅”側重於身體的運動,“遊”側重於精神的運動、愉悅或共鳴。

旅遊,已不同過往。人們對旅遊有了更高的期待。現代人喜歡先在網上查查,然後出行。如九如山,號稱“打造了山、瀑、棧、溪、潭的核心景觀,形成了中國北方少有的、獨具特色的大型自然生態景觀。”並配有跟帖,可謂“好評”如潮。然而,當你到達九如山山頂的時候,幾乎與其他人一樣,異口同聲的回答:再也不來第二次了!

回想起這次九如山旅遊,其實用“嘴尖皮厚腹中空”最恰當不過了。

所謂“嘴尖”就是說的比實際的好。也許利用了網絡手段,過分誇大了“景點”。像九如山的“景點”,在濟南南山可能漫山遍野、處處都有。具有普遍性,不具有特殊性。一個的景點發掘,在於獨特。一個逢山必有的景色,可能難以提升至旅遊景點。一旦失去旅遊景點魅力,其投資意義將大打折扣。

所謂“皮厚”就是九如山景點的門口土洋結合、氣勢如虹。縱觀國內許多著名景點,其門口設計概莫如此。甚至還不如九如山景點門口。至少表裡如一,讓人看起來舒服一些。看到如此豪華的門口以及門票(120元),估計著名景點也趕不上。

“不看不知道,看了真奇妙”。不是“奇妙”而是奇怪。奇怪的是哪裡有“奇妙”?在百度裡“九如山”的描寫“天河飛練,銀雪傾瀉,水汽蒸騰”,到哪裡去找?實際上就是“腹中空”。

海拔800米,直接到主峰的“上山路線”,頗有峰迴路轉、小溪潺潺之意。除此,景色就寥寥如幾了。前幾天到福州“三坊七巷”,深有感觸。除了主線街道之外,對稱分佈的“三坊七巷”可謂“酒香不怕巷子深”。幾乎每一個“坊”、每一“巷”的每一處庭院都有著深厚的來歷和底蘊。每當我們深入其中的時候,不僅流連忘返,還有“不知在哪裡”的忘我感覺。九如山這種上山佈局,也許本來就沒有“支線”可言,也許就是山東人“直來直去”的性格使然。

當你爬到精疲力盡的時候,還是讓每一個登山的人要有一個登臨山頂的希望。如“望梅止渴”。又如泰山極頂玉皇頂內有玉皇大帝塑像,外有圍欄,石碑上有泰山海拔1545米的標誌。當然,九如山山頂如果建一個九如山記載的石碑也可以。在艱難登臨九如山之後,通過仔細閱讀,獲得一個全面記載九如山風景或歷史的文化積累(不能稱積澱)。不禁讓人們有一種靈與肉的愉悅和諧統一。

下山路線就更趕不上上山路線了。恐怕只有一路小跑直奔吃飯的地方去了。這也許就是九如山設計者的經濟智慧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