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之下,阿里的區塊鏈做了什麼?

如今,區塊鏈技術和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成了不可或缺的“未來式”議題

,而幣和ICO的各種瘋狂,無疑成了技術大變革時的人性使然。

長遠角度出發,區塊鏈到底能創造什麼價值,這是真正的創新者必須認真思考並回答的問題,因為這決定了誰能走得足夠遠。

馬雲老師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區塊鏈本身不是泡沫,那種靠比特幣一夜暴富的行為是不對的,區塊鏈必須用來解決真正的社會問題和社會需求。

在區塊鏈這個議題上,阿里巴巴這幾年從來沒有停止在區塊鏈領域的佈局,阿里目前重點投入的三大核心技術,一是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主的技術,另外兩項則是區塊鏈技術和物聯網技術。

如今螞蟻金服已經在跨境支付、公益捐款、食品溯源、租房管理上用了區塊鏈技術。

“三做三不做”軍規

阿里在區塊鏈領域有“三做”、“三不做”的軍規,指明瞭區塊鏈領域的創新方向。

“三做”:第一,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情;第二,專注於區塊鏈的技術,特別是在應用當中的技術障礙需要消除;第三,建立區塊鏈生態,希望和生態夥伴一起做區塊鏈。

“三不做”:第一,不做空氣幣;第二,不做違法技術應用;第三,不做對於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方面有威脅的行為。

對於區塊鏈,阿里從一開始就著重於對現實痛點的解決和對數字經濟未來的價值。而螞蟻金服更是阿里版圖中區塊鏈項目落地最快的公司。

前不久,螞蟻金服宣佈完成C輪融資,融資額達到140億美元。其發佈公告顯示,螞蟻金服將使用這筆資金髮展公司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以及區塊鏈方面的技術能力。

泡沫之下,阿里的區塊鏈做了什麼?

螞蟻最先應用的區塊鏈場景不是金融,而是各種生活場景。目前螞蟻區塊鏈技術已經成功應用到食品安全溯源、商品正品保障、房屋租賃房源真實性保障甚至公益中,都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場景,背後市場也是巨大的。

6月25日,螞蟻金服宣佈,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在香港上線。基於區塊鏈技術,跨境匯款首次進入秒級時代,從此能做到像本地轉賬一樣,實時到賬、省錢、省事、安全、透明。這是螞蟻金服在區塊鏈應用場景的又一次創新探索。

泡沫之下,阿里的區塊鏈做了什麼?

馬雲老師說,螞蟻區塊鏈跨境支付是他過去半年最關心的項目。他甚至說這是他的理想和願景:

今天的區塊鏈技術不應該變成賺錢的概念,區塊鏈技術對人類社會未來的影響之大超越大家的想象,我們必須專注區塊鏈,希望我們的區塊鏈為社會、為金融、為數據安全解決所有問題。

目前,螞蟻金服是全球擁有區塊鏈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公司,並在不斷探索區塊鏈應用的新邊界。

螞蟻區塊鏈戰略

針對螞蟻區塊鏈戰略,螞蟻金融服務集團螞蟻技術實驗室負責人鄒濤(花名:凌宣)曾在阿里巴巴商學院總裁班分享:螞蟻金服區塊鏈的定位是以聯盟為目標,突破商業與金融應用場景,率先實現自主權的工業級與金融級區塊鏈系統。

基於此,螞蟻區塊鏈平臺有

四個特點:1.適配全球部署;2.高可運維性;3.高可靠性;4.高安全性。即“三高一個全球部署”。

目前螞蟻區塊鏈在沿四個方向前行,數據可信、物品可信、資產可信、人可信。基於四個維度,落地了公益項目、保險項目、跨境溯源項目等。

在具體的應用場景中,阿里區塊鏈將應用於:

1.金融:典型的落地方式有支付清算、證券交易、保險理賠;

2.共享經濟:在互助保險、眾籌、數字資產等場景落地;

3.供應鏈:第一商品溯源,將產品從生產到流通到銷售到最後的物流等所有信息通過鏈的方式記載; 第二供應鏈金融;

4.公益慈善:在捐贈、精準扶貧及監管等方面產生重要作用;

5.醫療:阿里健康有此方面的嘗試,包括藥品溯源、電子病歷和處方、監管等;

6.文化教育:如版權保護、學術學歷的追溯等;

7.政務:有三個方面已經落地:產權登記、司法公正、房屋租賃。

目前,阿里巴巴在區塊鏈戰略的重點是夯實基礎、堅持自主可控路線、脫虛向實、做大場景、最後賦能商業。

(更多課程內容戳此《螞蟻技術實驗室負責人凌宣:區塊鏈是信任鏈接的基礎設施》)

在區塊鏈應用尚未成熟落地的當下,阿里的小試牛刀顯然給如今群魔亂舞的區塊鏈世界注入了些許正氣,正如馬雲老師曾說,技術就應當被每個普通人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服務社會發展才是技術的王道。

注:文章由五新研究中心整理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