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設計教父原研哉在知乎:設計是聚集衆多產業的交匯點

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會對"家"有著不同的需求。如"二十歲時渴望擁有獨屬於自己的私密空間"、"三十歲時希望三口之家的生活更加溫馨"、"五十歲時追求老少皆宜的家庭環境"。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工智能的興起,人們對家的功能需求日趨多元化,而家裝建築設計作為家的最初"藍圖",也成為人們構想未來式家園的起點。

那麼,對於家裝建築設計而言,未來人們的居住環境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其又會對人們生活方式帶來哪些影響?

設計教父原研哉在9月16日的知乎家居鹽沙龍上這麼解讀了關於家的未來:家裝建築設計不僅僅是應對著人們的需求,同時也是社會眾多產業的交匯點,能源、交通、科技、智能等等行業的發展,都將集中體現在家這個空間當中。

標題:設計教父原研哉在知乎:設計是聚集眾多產業的交匯點

設計教父原研哉知乎首答

換個簡單的方式理解原研哉的話,家是社會發展的集中化展示。從過往來變化來看,交通的發展擴大了家的外圍需求,車庫以及停車場成為了家的標配;通訊的發展則增強了家與家的溝通能力;隨後出現的電器,則大大強化了家的功能性。現在,人工智能以及互聯網的興起,則讓"以人為本"的家居和傢俱理念得以實現。

由此來看,對於原研哉來說,家這個空間其實是社會進步的一個縮影,因此,家裝建築設計也是連接家與社會的起始點,在未來展開設計構思時,不僅需要考慮到居者的生活狀態,也需要與社會進行更多的溝通。

為了說明這一理念,原研哉在鹽沙龍展示了來自 China House Vision 的優秀設計,並逐一解讀設計背後所蘊含的奇思妙想,通過交通、物流、人工智能的不同視角,介紹了自己的看法。

同時,知乎與原研哉一起就當下居住的問題思考後聯合發起提問:"在未來,住宅發展和設計思路會將是怎樣?"原研哉也在該問題下分享了自己的見解,進一步闡述了"家未來將會視作眾多產業的交匯點得以發展"的理念。並且,他還就設計的本質,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城市並不僅在規劃下實現,同時還是生活在此的人們的某種慾望的體現。我們如果換個說法來命名設計,則還可稱其為:慾望的教育",這也是原研哉的知乎首答。

另外,對於中國當下年輕群體的租房環境,原研哉回憶了自己年輕時對於家的理解,他提到:「在自己年輕時,並沒有對舒適有一個具體形象,但更願意大膽地去設想,自己還可以住在這樣或那樣的環境中」。原研哉認為,這種設想也許會對未來家居的發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為何是知乎?

對於原研哉而言,此次選擇參與知乎家居鹽沙龍,一方面是希望與更多的人,一起探討未來家居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則是為 China House Vision "探索家"主題展覽作鋪墊。

顯然,原研哉拋出的話題,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在選擇合作平臺上,不得不考慮用戶的品質和平臺的氛圍。畢竟,用戶屬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話題的專業深度,而溝通的氛圍,則決定了話題最後能否產生有價值的內容。這兩方面,知乎顯然有著其他平臺不具備的優勢。

而為了讓此次家居鹽沙龍能更具深度和多元性,知乎還邀請了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王中、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終身教授譚力勤以及阿里巴巴資深算法專家謝宣松等嘉賓,一起展開對話。

幾位嘉賓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在原本的主題方向上,引發了有趣的思考,比如"未來的家如何應對自然災害"、"人工智能在未來發展上遇到的最大問題"、"家的功能性未來還具備多大的拓展空間"等。

標題:設計教父原研哉在知乎:設計是聚集眾多產業的交匯點

另外一方面,由於知乎對不同領域的大力拓展以及長期保持的高專業度,也是吸引各行業的名人大師"青睞"的原因。包括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鋼琴家郎朗、世界建築大師隈研吾,以及現在的原研哉、賈樟柯等,都曾成為知乎的"座上賓"。

更有趣的是,按照內容平臺的"質量與流量相悖"發展規律來看,知乎稱得上是"不走尋常路"。在2018年,知乎平臺用戶量高速增長,達到了1.8億,回答數也超過1億。大體量的受眾群體、高頻高質的內容產出以及理性的氛圍,這些都是知乎吸引更多大師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