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請您來提意見

今年以來,市人社局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圍繞“四最”目標要求,持續開展集中教育整頓,大力倡導“店小二”精神,打造“心繫民生,滿意人社”服務品牌,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的難點問題,創建利企便民的公共服務體系。

實施簡政放權“減層級”。將市本級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殊疾病申報、鑑定,下放至市本級公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18家民辦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直接由縣區監管;市本級異地轉診定點醫院轉院備案業務擴大到開平、古冶可辦理,並確定50個事項(縣區39項、鄉鎮11項)可由基層通辦,方便企業群眾“就近辦”。

推進流程再造“減環節”。整合重塑職權,推行綜合櫃員制,形成68項“最多跑一次”服務清單,將《辦事指南》通過局網站公開。在醫療保險領域,簡化醫保轉院手續,患有惡性腫瘤、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器官移植、血液病的參保人員,持公立三級醫院(或二級以上專科醫院)診斷證明和社保卡,可直接備案轉外地就醫;在辦理醫療費報銷、轉移接續等業務時,不再要求單位代辦。在養老保險領域,全面取消領取社保待遇資格人員集中生存認證,利用公安、民政等部門的信息比對完成,個性情況可通過互聯網、手機APP認證,或由鄉街、社區勞動保障事務站登門認證,無須群眾到社保局跑辦;企業人員退休初、複核和兌現待遇三項業務由過去的“來回跑三趟”變為“一次辦”;整合市本級養老工傷失業“三險”登記、申報、轉移,整合退休檔案初審、信息修改,均實行“一窗受理”。在就業人才領域,將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職業介紹、就業創業證辦理、用工備案4項跨部門業務合一;人事代理業務採取“檔案管理+N”模式,一個窗口承接養老醫療、組織關係接轉等打包業務。全局主要政務事項經辦環節減少30%以上。

實施簡證便民“減材料”。可通過信息共享獲取相關信息的不再要求提供,共減少辦事需提交證明材料(含表格、證書、照片)74項。工傷認定申請單位營業執照複印件、單位證明等5項材料;企業社保減少證明7項,減少工傷認定書、輔助器具配置鑑定結論原件等12類22項;醫療保險方面,取消了辦理門診特殊疾病核驗表,取消了非定點生育住院醫療費報銷診斷證明、醫院等級證明,男職工未就業配偶生育醫療費報銷不再提供男職工身份證、結婚證等5項材料,除異地急診住院外的報銷不再提供診斷證明,等等。

壓縮辦事週期“減時間”。所有政務服務事項中,即辦55項,限時辦結13項,平均辦結時限壓縮30%以上。工傷認定從法定時限60日縮短到30日內,部分案件可做到受理後一週內即可作出;勞動能力鑑定週期由法定時限60日內縮短到45日內。

優化網絡平臺“提效率”。構建“互聯網+人社”公共服務等平臺,縱向實現市、縣、鄉人社服務平臺互聯互通,橫向人社業務領域全覆蓋、經辦過程全覆蓋、服務對象全覆蓋。目前68項“最多跑一次”服務事項均已開通網上服務(其中網上辦理39項,網上預約16項,網上申請12項,網上查詢1項),社保、醫保方面的登記、繳費等多數業務實現“一次不用跑”;智慧社保手機APP上線運行,可實現40項業務查詢和2項業務辦理功能,推出了門診特殊疾病線上購藥服務。

優化服務模式“提質量”。推行上門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一次性告知等項制度,服務大廳高峰時段加開應急窗口;暢通諮詢和投訴渠道,建立快速反饋機制,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在窗口單位設置自助服務區,提供電腦、打印機、複印機等辦公設備,可現場進行網上自助申報、資料修改打印;設立學雷鋒志願服務崗,為群眾提供諮詢投訴答疑、叫號引導協辦等貼身服務。

優化營商環境永無止境,永遠在路上。為進一步找準企業和群眾辦事的難點、堵點、痛點,市人社局製作了調查問卷,再次面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建議。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填寫調查問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