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41家公衆號被封!你踩過這些內容紅線嗎?

據中國網信網11月3日消息,“新聞熱點直播”等41家微信公眾號違規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永久關閉“新聞熱點直播”等13家公眾號,對“波動財經”等28家公眾號作出暫停更新30日處置。

又有41家公眾號被封!你踩過這些內容紅線嗎?


此外,8月至10月期間,河南省網信辦開展違規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查處369家無資質卻違規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互聯網站。按照《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已將它們註銷ICP備案並關閉。

這些數字都帶著濃重的危機感,讓新媒體人似乎又有了如履薄冰的感覺,公眾號的生存環境已經惡劣如斯嗎?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究竟是何方神聖?

在回答公眾號生存環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掰扯一下,這個不斷被提及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到底是什麼來頭。

在2017年5月發佈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提到,“通過互聯網站、應用程序、論壇、博客、微博客、公眾賬號、即時通信工具、網絡直播

等形式向社會公眾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應當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

又有41家公眾號被封!你踩過這些內容紅線嗎?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管理規定》第五條


這裡的“新聞信息”主要包括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社會公共事務的報道、評論,以及有關社會突發事件的報道、評論。

此外,在規定的第六條中說明除了新聞單位(包含新聞單位控股的單位)或新聞宣傳部門主管的單位可以申請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發佈許可,符合條件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

又有41家公眾號被封!你踩過這些內容紅線嗎?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管理規定》第六條


去年該規定發佈之後,引起了一場小地震。按照規定第五條,無論是採編發佈,還是轉載、傳播平臺服務,沒有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通通不可以做,這讓不少公眾號陷入了困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從去年6月1日開始實施以來,幾乎每週都會有公眾號因為違反該規定被處罰,輕則約談暫停更新幾天,重則永久封號。

同時,新規針對的也不只是公眾號,網站、App等都在規定對象範圍內。

比如上個月,搜狐旗下三款App“搜狐新聞”、“搜狐資訊”、“手機搜狐”,就是因為違規提供新聞信息服務被下架兩週。

在今年8月2日,“好奇心日報”也因未經許可長期擅自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開設原創新聞欄目、組建“新聞採編團隊”等問題,其負責人被約談,整改期間(8月3日至9月2日),“好奇心日報”網站、應用程序暫停內容更新,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多個賬號禁言,“好奇心日報”應用程序在應用商店下架。

而此前7月13日,“好奇心日報”就曾被責令立即停止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


新媒體的內容紅線之下,該如何生存?

不可否認,公眾號的規範紅圈是在不斷縮緊的,封號各有原因。除了上文提到的不能違規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外,公眾號運營者還應恪守“七條底線”和“九不準”

又有41家公眾號被封!你踩過這些內容紅線嗎?


近期,封號事件也頻出:

•10月26日,騰訊因色情低俗內容被約談,微信近半年處理色情暴力類帳號25841個,低俗類帳號82562個,誇大誤導、標題黨類帳號16548個;•11月1日,上海19個公眾號被處罰。其中,“人民監察”“人民法治上海”等4個賬號因假冒官方機構賬號、發佈虛假消息被依法關閉;“上海初高中訊息”“魔都升學爆料”等14個教育類賬號因違規發佈時政新聞、傳播不實消息分別被處罰暫停更新30日、15日。


縱觀這些被封的賬號,發佈不實信息、低俗色情內容、誘導關注、過度營銷等都成了主要原因之一。

眾所周知,公眾號早已不像當年,有大片荒地可以隨意開墾,這個生態早已挨山塞海,有紅利的地方便是人頭簇簇。而一個生態發展到一定的程度,規範化是必然的,有道是,無規矩不成方圓。公眾號也是如此,在紅利爆發期得到各方關注,目光之下,規範化早就在日程上。

回到公眾號生存環境的問題上,我們也可以有了一個小結論:規範化是公眾號發展中的一段艱難陣痛期,也是新的挑戰,適應了便有生機無限。而熬過這個時期,秘訣無非還是那句翻爛了的話——內容為王。有了堅實的內容,一層層堆砌而上,路途雖難,但是不為短利折戟,不為亂象所迷,站到頂上,就能看到更遠的風景,光也能暖洋洋地灑在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