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六套房,但他真心希望房價下跌

01

“當然希望房價下跌啊。”

當我詢問王老師對未來房價的期待時,他脫口而出。

很多和我一樣被稱為“剛需”的人,都有類似的想法:

求求房價下跌吧,我還得結婚/生子/養老/落戶呢

王老師,這位看似尋常的老師,和普通剛需不太一樣。

只在深圳,他就有六套房。

但他真的希望房價下跌。

02

王老師跟我說過他們家買第一套房的故事。

2003年,他15歲,家裡的錢幾乎被沉迷賭博的老爸敗光。熱愛繪畫的他想去北京學習,家裡幾乎用盡最後一筆錢,幫他在北京四環買了一套房。

“那個時候學畫畫你就只能去北京,想去學就得買房,”王老師告訴我,“所以就去四環買了一套,都是自住,方便學習。”

而接近破產的王老師一家如何湊到第一筆在北京買房的錢呢?

炒股。

1999年-2001年,上證股指從1047點暴漲到2245點。

王老師家踩著這一波牛市,在股市賺了一筆,加上之前家裡的積累,總共五十萬,是唯一一筆沒有被父親賭博賠掉的錢。為了讓王老師去北京上學,家裡人湊了四十萬,在北京四環買下一套房。剩下十萬,琢磨琢磨,又投入股市。前幾天一查,十萬如今還剩八萬,算是虧得少了。

回到2003年初,那時鳥巢還沒有開工,beyond樂隊在北京辦一場演唱會,最低門票120元。

那時,在人均工資2000元的帝都,朝陽區房價均價不過3200,比王老師東北縣城老家的房價高出大約2000元。

沒有人知道3200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

王老師也不知道。他買房只是為了學繪畫,並沒有投資的念頭,他就只是埋頭畫卷,眨眼間,五年過去。眼前是舉國歡慶的奧運會,6000點的股指,和朝陽區10000/平的房價。

在深圳六套房,但他真心希望房價下跌

03

有時我戲稱王老師“家裡有礦”,因為他只在深圳便有六套房。我覺得只有礦老闆做得到。

後來王老師一臉認真地告訴我:沒錯,我家裡以前確實有礦。

我這才知道,王老師的父親以前就是開礦的,家裡一度非常富裕,攢下不少錢,但大部分都被沉溺賭博的父親揮霍掉了。後來礦挖盡了,便只剩下之前玩股票時掙下的錢,零零散散能湊五十萬出來,才讓王老師買下了北京那套房。

那可是2003年的五十萬啊,我不禁感嘆,如果我家裡有礦該多好啊,如果我在2003年就有五十萬該多好啊。

但讓我面對現實,有錢,也撐不過2008。那一年,中國最不缺的就是跳樓的富翁。

6000點的股指一度讓人瘋狂。

那時候,沒有人不在談論股市,“股市秘籍”遍地都是。單位裡的員工最精神的一刻不是下班前,而是上午開盤的那一瞬間。加上即將舉辦的奧運會,舉國上下生機勃勃,都覺得好日子要來,紅紅火火的富裕生活就在眼前。

房價?都是泡沫而已。想賺錢,炒股啊!

沒有人可以預見危機。我們總是以為機會來了,興高采烈地衝進叢林冒險。直到被群狼吞噬,才發現自己不過是釘板上的肉塊,任人宰割。

股市一瀉千里,至死方休。

房價卻如蛟龍入海,一發不可收拾。

王老師買房的地段,房子均價突破兩萬。

但經濟危機依然影響著王老師,他不願意在受到巨大沖擊的北京再待下去。仔細考慮之後,他決定去往深圳。

而到了深圳之後,他發現這裡的房價竟然比北京還要便宜不少。有很多地段的房價甚至不到一萬每平。於是他就開啟了“買買買”模式,在國家拉起“限購”的籬笆之前,又買下好幾套房子。

說真的,我非常羨慕,甚至嫉妒王老師。因為他在非常合適的時機,做了非常正確的事。僅僅是一兩年的努力,他就已經達到了很多人一輩子達不到的高度。就算我們現在去買房,去買五六套房,也不可能像他那樣成功。更何況,現在買房還得擔心自己是不是高位接盤。

作為一個甚至沒錢接盤的剛需,我只能寄希望於房價下跌。但王老師告訴我,他也是。

在深圳六套房,但他真心希望房價下跌

04

如今,王老師因為個人興趣而在深圳做幼教。

在教小學生畫畫的時候,他和孩子們聊天。就連孩子都知道:房子特別貴,特別重要。

誰能不知道呢?

以王老師所在的深圳為例,南山區房價均價都破十萬了,臨深也接近三四萬。如果不是早些年來深圳奮鬥的人,別說買房,房租都付不起。

不止是深圳,就連縣城也漲價。王老師東北縣城老家的房價從一千漲到三千,已經算漲得少了。有些三四線城市,人均工資還沒有破3000,房價就敢破萬。

從三歲孩子到九十老翁,沒有人不知道房價畸高。那些初出社會的年輕人,知道得更加清楚。

他們是這個社會的奮鬥者、頂樑柱。可是隻房子這一項,就可以壓倒他們。

不去看國家宏觀經濟形勢,也不要去看人民幣匯率、金融系統運行狀況、房企淨利潤之類的數據。就看看你我身邊那些奮鬥到深夜,卻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努力攢錢買房的年輕人。他們如此辛苦,只為三尺安身之地。作為一個旁觀者,誰不希望房價降一降呢?

沒錢就別買房啊。有的人這麼說。

在剛需看來,這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痛。沒房,怎麼結婚/生子/養老/落戶?

“房價不跌,普通人沒有翻身的機會”。王老師這麼跟我說。我仔細思索這話的意思,真是百感交集。唉,如果只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看,誰又會希望房價上漲呢?

結語

作為一個標準的剛需,我曾經問過王老師:房價這麼貴,到底該怎麼辦?

王老師就回我兩個字:買房。

越窮越得買,因為工資上漲的速度大多數時候跟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

可我又問王老師:如今新一代的奮鬥者,就算他們想買房,又能到哪裡湊齊這動輒百萬上下的首付呢?六個錢包可不是誰都有的,就是有,恐怕也未必能湊齊首付。

王老師,這位年僅30,便在北京、深圳、佛山和東莞都有房的人生贏家,沉默許久,只有相對無言,無法作答。

試問這天下之大,到底又有誰能回答這個問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