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規矩」

最近追劇年代大戲《娘道》,該劇講述柳瑛娘曲折的傳奇一生,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的山西孝興,自幼因父母雙亡用賣身葬父的方式,把自己賣給了孝興當地大戶隆家的“河姑”。柳瑛娘14歲時,要在當地舉行的祭神儀式上以命抵償,機緣巧合之下,掉進黃河的柳瑛娘不僅活了下來,十年後還嫁給了隆家二少爺隆繼宗並生兒育女,即使柳瑛娘不被隆家宗親認可,但還是死心塌地恪守婦道,時代變遷、造化弄人,柳瑛娘生育的四個兒女以及收養的孩子相繼長大,冤冤相報之際,這個女人的命運也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這部電視劇,除了曲折劇情之外,讓人感觸最深的就是“國法家規不可違”的中國傳統文化,在“規矩”的教導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守各的規矩,各孝各的孃親,恪守家規不敢越矩。

《中庸》講的是儒家的處世哲學,大致相當於“適度而得體”,如果把“中庸之道”作為方法論抽象來看,它要求人們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立規矩、不過分、不走極端、不出偏差,放在歷史中考察,便可以理解為要求人們安分守已,在封建社會的背景下,“中庸”的主要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保持長治久安。古代的規則大到國法、小到家規,對於當時的人們就是軍令狀,不可侵犯、不可違背,正是對規則的堅守,鑄就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蘊,而如今規矩還在,但遵守的人卻少了,違背的人去多了,因為生活中的“規矩”都是世代沿襲的道德經,不觸及法律底線,道德像一座橋,一頭連接著個人行為,另一頭則是法律底線,規矩就是這道橋上的安全線,一旦越過安全線,突破道德,最終的結果就是掉橋捨身,還有可能釀成禍患。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段視頻,扎心!畫面中是在一條馬路上,一名女子將車停在路邊,下車要走向馬路對面,此時,一輛汽車自西向東行使,速度不快,視頻中推測40邁左右,女子橫穿馬路,汽車緩慢經過,兩方快碰到一起的時候,誰也不讓誰,步行女子膽識了得,駕車男子毫不示弱,雙方擺出一副“他不敢撞我!”“她不敢往車上撞”的架勢,就在一瞬間,慘劇發生了,汽車直接從女子身上碾壓,經瞭解,最終,該女子因搶救無效,在送往醫院的路上就已死亡。後據媒體報道,該女子剛剛停靠在路邊的車上,坐著老公和孩子,親人目睹了她的慘狀,而這名女子本身也是一名準媽媽。

無獨有偶,因為不守規矩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意外傷害幾乎每一天都會出現,有人說這是偶然事件,這類人“規矩意識”淡薄,但通過正面引導和負面教化,是會不斷加強的;而有一類人心存僥倖,投機取巧,這類人是根本沒有“規矩”,只能通過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進行威懾。

規則意識,是文明的標誌。遵守規則是社會的普遍共識,社會才能正常運轉。新時代,提倡規矩意識,不僅僅是公共社會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更重要的是中華民族五千人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不只是一句響亮的口號,而是人們在物質生活豐富的基礎上,精神家園的建設與富足。

文明社會的標誌是大多數人的規則意識。崇尚個性的時代,規則依然是社會有序發展的基礎。人們都遵守規則,社會才能有秩序,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是社會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