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娘炮與陰柔的“整風運動”

今年CCTV《開學第一課》因為廣告太多、嘉賓缺乏“陽剛之氣”等問題遭到大家吐槽。

尤其是節目中出現一些當紅的流量小生,因為化妝過為豔麗、染髮等槽點,也遭到了很多家長的吐槽——“給孩子們看這樣的榜樣,真的好嗎?”“所請明星嘉賓缺乏陽剛氣,且有鼓勵小孩子追星之嫌疑”等諸多觀點。

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更有小學生寫出了這樣一篇旗幟鮮明的《開學第一課》讀後感,

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當然,網友們評價褒貶不一。

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不知道各位網友,你們對此作何感想?

如果是我兒子,搞成這樣的裝扮,我是接受不了的,估計我會揍他。

而針對“泛娛樂化”背景下男星裝扮過分陰柔的“娘炮”現象,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國防報先後發文,批評“娘炮”明星逐漸成主流文化的現象,新華社更是在標題直接聲明,“娘炮”之風當休矣。

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本文即是基於以上現象和觀點評論的分析,來深入探討一下當前的“娘炮現象”以及所代表的“陰柔文化審美觀”,希望大家可以積極參與評論,共同探討-新時代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男人。

一、“娘炮”與陰柔文化審美現象

“女性柔美,男性陽剛”是中國傳統性別審美標準與氣質的“文化標示符號”,人們認為理所當然。

而形容女性柔美之詞“膚若溫潤之玉,目含秋夜星辰,眉似遠山之黛,唇吐三月桃花”,卻成為當下新生代視野中頗為流行的一種男性形象,擁有大批量粉絲追隨、樂此不疲,“小鮮肉”偶像們“油頭粉面A4腰,矯揉造作蘭花指”的形象和做派,更是令人錯愕不已。

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如果是出於藝術表現考慮的“反串”“異裝”,人們當無話說。但是目前,“精緻妝容雌雄難辨、長身玉立弱柳扶風”般的刻意強化並扭曲呈現的“人設”,動輒把“討厭”“嚇死寶寶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掛在嘴邊;他們既在影視劇作品中這樣演,在綜藝節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樣“本色入戲”……

雖說審美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隨著人的成長和心智的成熟而變化。不同個體、不同年齡層次的審美取向存在差異甚至大相徑庭,也屬於正常現象。遙想當年,不少50後、60後家長也曾對70後、80後在臥室裡貼上“小虎隊”海報疑惑不解;不少家長也對80後、90後哼著周杰倫的歌時常感到詫異。

但,當下,越來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甚至成為一些人熱捧、哄抬的對象,不得不讓我們對這種“辣眼睛”的反常現象“陰柔之風”,表達擔憂和反思。

有人認為,社會中“陰柔之風”盛行令人擔憂,簡直就是危害青少年的毒奶,嚴重影響了社會價值觀審美觀的形成。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

有傳統男子漢、魅力型粗獷男,自然也就可以有都市花美男的一席之地。只不過,在浮躁低俗的娛樂文化風潮和譁眾取寵的價值追求下,陰柔審美的“娘炮現象”在某種程度上走向了病態頹廢,這種病態頹廢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網絡上“少年娘則國娘”的批評儘管不無戲謔,但一個社會和國家的流行文化擁抱什麼、拒絕什麼、傳播什麼,確乎是關係國家未來的大事。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更需要優秀文化的滋養。

最近,我看到一篇報道,一個日本記者到中國某大學演講,演講前問在座的聽眾,“誰知道黃繼光、邱少雲?”一名大學生搶答說,“我們在座的這些人都知道這兩個傻帽”。這個日本人回國後寫了一篇文章《中國青年的墮落》。我想,若真有這樣褻瀆我們英雄的青年,那將是我們教育的悲哀。一個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不會英雄輩出的。

“西羅馬帝國貴族男子精於粉飾裝扮,驕奢淫逸,最終敵不過在當時的他們看來是所謂蠻族的法蘭克人。”

如果一個國家和民族,男孩子多往陰柔方向發展,會帶來民族精神不振。

如果我們的輿論導向和影視指南不是弘揚尚武精神、英雄情懷、愛國情操,而是渲染娘娘腔、脂粉氣,那麼一旦國難臨頭,我們這個民族是否有足夠的凝聚力、戰鬥力和生命力。不得不讓我陷入了深思!

也有人則認為這是一種時尚和進步:

陰柔文化是一種當下較為流行的青年文化,是青年試圖與以前文化相區別的一種文化嘗試。從直接表現看,陰柔之風是熒屏競爭、造星行為的策略性轉換而形成的暫時性結果。陰柔文化是當今多元文化、多樣審美的組成部分,並沒有佔據主要或統治地位,仍屬於從屬地位。從整體看,當代青年的身型、體質、健康行為、責任意識、擔當能力均在不斷優化,無需多慮。

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審美自可參差多態,各得其所。

然而,就像人民日報發文所稱,凡事都應有度,越過底線就會走向反面——不是審美,而是“審醜”。現在的“娘化”現象對於青少年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很多小孩子都沉浸在這種陰柔之風中,嚴重審美扭曲。

如果讓熱捧“小鮮肉”、渲染“娘炮風”的娛樂造勢傳遞出讓人擔憂的傾向繼續蔓延下去,必定會產生很嚴重的影響。

想象一下:在“論美貌你是贏不了我”的喧囂中,“演員的自我修養”顯得無足重輕,一些人演技很爛卻拿著天價片酬,各種任性都被慣出來了;在“娛樂至上”“流量為王”的誤區中,一些影視作品、網絡平臺、綜藝節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費各種“奇葩”“怪咖”,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戰社會公序良俗,散發著獵奇、拜金、頹廢的氣息。諸如此類,是多麼的令人擔憂!

陳道明就曾公開批評現在的小鮮肉太過嬌氣,拍戲的時候原本就難免會刮傷手腳,有時候需要泡在水裡拍戲,有時候需要夏天穿棉襖等等,但是小鮮肉們卻經常把這些拿來大肆宣傳,當做是自己的豐功偉績。實在是令人可氣,心生感嘆啊!

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但,作為一種可能長期存在的社會現象,“陰柔之風”在當前社會程度上卻有蔓延之勢。那我們擔憂這種“陰柔之風”審美觀可能氾濫之時,究竟在擔憂什麼?我覺得主要出於兩點考慮:

第一:我們不僅擔憂病態審美對青少年外在形象的變化和取向影響,更擔心的是他們精神世界的荒蕪和血性陽剛之氣之外的銷蝕。

清代名士龔自珍曾藉助“病梅”的隱喻,對病態審美造成的不良社會後果表達憂思。的確,比外表“娘化”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迷茫、心理上的脆弱、責任感的缺失和尚武精神的消退;比追求外表精緻更堪憂的,是追求精神上的精緻利己。

第二:歷史虛無主義和文藝領域“泛娛樂化”傾向對文化建設和文化安全帶來的挑戰讓人心有餘悸。

一個時期以來,社會上出現誣衊領袖、歪曲歷史、嘲笑英雄、調侃烈士的現象。一些人大搞歷史虛無主義,用西方的價值標準重評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另一方面,由於長期的和平環境,使全民都習慣於過“太平盛世”的日子和安逸享樂的生活。在文藝領域特別是影視作品中,也出現“泛娛樂化”的傾向:“脂粉氣”過多,“陽剛氣”不足,充滿陰柔美的“反串”男星受到熱捧,國產動畫片中那個缺少“血性”和“狼性”、動輒被妻子暴打的“灰太狼”成為很多兒童的偶像……

龔自珍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解構華夏曆史,泯滅愛國精神,消解尚武文化,這才是我們在思想文化領域面臨的最大危險。

社會需要包容,但任何一個社會、一個個體都需要精神脊樑。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他們的成長之路上,可以有娛樂明星作伴,但更需要精神偶像引領

儘管,我不喜歡過分陰柔甚至“娘氣”十足的“小鮮肉”,但是對這些男星口誅筆伐,也沒有太大必要。但是對於網友,尤其是部分媒體一味為“娘炮”辯護,我卻十分反對。

因為,“陰柔之風審美觀”可能帶來的“男性危機”,肯定不是一個偽命題,值得警惕;“戲子家事天下知、英雄枯骨無人問”的畸形輿論形態,更是亟待扭轉。

二、“娘炮”與陰柔文化審美現象出現的原因

“娘炮”不是一天養成的,它是“顏值消費”和眼球經濟跑偏的結果,更是文娛圈子奢靡浮誇之風的新變種。藉助各種匪夷所思的造星運動,“花樣美男”被捧成了“流量小生”,“靠臉吃飯”變成了“顏值正義”,資本衝動和浮躁風氣推波助瀾,硬生生把“小鮮肉”弄成了“小鮮花”,把“孟特”裁成了“孟特嬌”。

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由“嫩”到“美”進而“娘”,這種病態審美的遞進耐人尋味。

(一)從歷史文化傳統源流看,“陰柔”和“陽剛”都是中國文化中重要的人文氣質。

浙江省社科院社會學所教授楊建平說:

先秦時期,陰陽概念被用來稱謂世界上兩種最基本的矛盾現象或屬性:凡動的、熱的、強壯的、明亮的為“陽”;凡靜的、冷的、柔弱的、內向的為“陰”。當這種理解被用於社會人生時,“陽剛”主要是指光明、正直、剛健、進取和有為,“陰柔”主要是指隱忍、細密、委婉、退守和虛靜。

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應該說,在不同歷史時期,這兩種社會文化氣質都給中華文化發展帶來過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為一種文化心理,它們必然會在當今中國人身上有所體現。

明清時期,馮夢龍《醒世恆言》形容楊延和的長相:“生得肌如雪暈,唇若朱塗,一個臉兒,恰像羊脂白玉碾成”。

曹雪芹《紅樓夢》裡的寶玉之貌:“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又有秦鍾“舉止風流似更在寶玉之上”。

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理想的男性外貌美,同樣不外乎“風采過於姝麗”、“丰儀秀美”、“美如好女”之類。

新生代雌雄難辨的“陰柔之風”審美偏好異軍突起,更像是中國傳統文化“崇尚陰柔、注重情感、強調中和”的美學觀念在新時代新的爆發點。

(二)從現實環境條件看,“陰柔之風”盛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這是經濟快速發展在社會結構和社交領域出現的新變化。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副所長、青少年問題專家鄧希泉認為:

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進入發達程度後,社會結構中的白領階層和知識分子處於優勢地位,“陰柔之風”會逐漸增長。同時,“陰柔之風”濃郁的韓國明星、日本明星、日本動漫及其文化氛圍對我國的影響很大。其在中國娛樂市場引發的仿效行為,無疑對廣大青少年產生了較大影響。

這是社會發展和現代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新塑造與新要求。

現代社會意味著陌生人社會、理性人際交往和快節奏生活,對傳統性別角色提出了新要求。

陰柔的性格特徵,更利於人際交往,減少人際衝突,無形中助推陰柔性格獲得一些青少年的支持。同時,女性社會地位的迅速提升,也導致一些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認同陰柔性格。

這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缺乏必要的正確引導。

我國青少年由於學習壓力較大,沒有足夠時間去進行體育鍛煉,成長風險又使很多家長、老師不放心讓孩子在相對艱苦的條件下鍛鍊意志,客觀上助長了他們陰柔性格的形成。

同時,當前一些飲食中含有添加劑、抗生素,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一些男孩在生理上偏向陰柔狀態。

這是資本衍生的審美庸俗化。

從幼兒園開始、從家庭到校園都在“打造”的男孩女性化,已成為許多孩子乃至年輕人的審美基礎。

而對於現在以女性為主的粉絲群體來說,人畜無害的美,更符合心理的安全需要。

另外,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活精緻化,也導致對偶像的要求走起了精緻路線。

資本的逐利性更是讓他們看到了粉絲群體蘊含的巨大經濟潛力。他們所做的,就是強化這種喜好,捧出一群過分陰柔的男星,在影視劇、舞臺上盡情展現男性女性式的美,“小鮮肉”似的“娘炮”橫行,也就在所難免。

本季“好聲音”導師謝霆鋒,在節目中曾經表達過一個看法,他認為現在的人太過於崇尚韓流,男生們應該要找回該有的荷爾蒙,重振陽剛之氣。

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學者尼爾·波茲曼也曾在其著作《娛樂至死》中告誡人們: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面對眼花繚亂的各種“泛娛樂化”現象,重溫和思考這種理性之聲,很有必要,也很有價值。

三、我所倡導的男性氣質

其實,關於到底什麼是男性應有的氣質,從來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社會學家康奈爾在《男性氣質》一書中提出,男性氣質並不是固定、單一的,是在和社會環境的交互中形成的,隨著文化背景、民族、階級、時代等多種因素形成的一個動態、多元的東西,也就是男人樣子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是中國傳統所推崇的男性畫像,從外在形象看也包含有精緻、文雅的一面,而那種五大三粗的個人形象、不修邊幅的生活習慣、大男子主義的做事方法,歷來受到人們的摒棄。

“重質不重形,魂到品自高”,這樣的認識應該說是主流。即便在少數人眼裡“顏值”可以成為硬通貨,甚至有“靠臉吃飯”之說,但那些能持久地作用於社會文化、作用於世道人心的,仍然是閃現於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內在美”。

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如果單純從外貌而言,陰柔與陽剛看似是對立的。但如果將外貌與內質統一起來看,陰柔與陽剛又並非不能共存。穿著得體、打扮精緻,是外觀的修飾;剛正不阿、自強不息,則是內在的修為。

無信不立、鐵肩道義、一諾千金……才是男子氣概、君子風度。

無論審美風尚如何變化,不變的是那種由內而外的氣質、德性、風骨——願世人所識的中國男人,有君子如蘭,有猛將如虎,有美型更有風骨,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因此,涵養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男性氣質,關鍵是要塑造一種有勇氣、有擔當的內在品格,形成包容、開放的現代風度,培養守法律、有教養的行為習慣。

在此,我們也呼籲

在青少年中有著廣泛影響的明星們,呈現更加積極、向上的形象,展示更加健康、陽光的審美,以應有的社會責任與擔當精神成為真正的偶像。

擯棄矯揉造作的風格,扭轉娛樂至上的傾向,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病態的審美乃至“審醜”,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精緻、細膩、溫柔,可以是男性多元化審美中的一種。但,以更多更有意義的“內在顏值”,塑造剛健勇毅的時代氣質、自信自強的社會風尚,也應該永遠是公共傳播中的主流。

四、補足精神之鈣,培養勇武氣質,民族才有希望

檢視歷史,當然應該承認“陰柔”亦有其功績和價值。但在競爭、發展成為時代主旋律的今天,“陽剛”卻是一種必要的品質,一種必要的社會文化氣質。

越來越多的男性如果缺乏本應具有的“陽剛之氣”和堅強意志,就很可能引起家庭內部,甚至整個社會性別角色分工中的陰陽倒錯。男性的性格和行為越來越與其天性背道而馳,會對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傳續產生不良影響。

因此,要警惕過度娛樂化思想對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的侵蝕,遏制“陰柔之風”蔓延,防止流行文化中 “一邊倒”的審美取向。積極繁榮和發展“向上”“向善”的先進文藝,反對和抵制“泛娛樂化”和“唯票房論”的傾向,多出《紅巖》《苦難輝煌》《亮劍》《士兵突擊》《戰狼》那樣給人啟迪、催人奮進的優秀作品。

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更加註重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抓起,培育他們剛毅果敢的品格,從德、智、體、美各個方面培塑他們的勇武氣質,補足精神之“鈣”。

青年有血性民族才有希望。審美追求反映價值追求,也必將深刻影響人的精神品質。

在注重外在形象塑造的同時,我們應更注重青少年內在涵養、精神境界和意志品質的培養,引導他們培塑家國情懷、承擔社會責任;鼓勵他們直面困難挫折,淬鍊勇敢堅毅的品格、血性陽剛的氣魄。

這才是中華民族積極向上、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底蘊。

關於“娘炮”的整風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