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最神奇的五样物件,其中4个成了国宝,最后一个却无人问津

老北京最神奇的五样物件,其中4个成了国宝,最后一个却无人问津

在北京,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早年间的老北京有五大镇物:广渠门外的神木、觉生寺的钟、永定门外的燕墩、颐和园的牛,还有城中心的一座大土山。

什么叫镇物?简单说就是震慑之物。自元朝始,老北京陆续出现了五大镇物。当时依照道家五行理论,在北京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各设立了一个镇物,用以镇慑妖魔,确保京城的平安。

老北京最神奇的五样物件,其中4个成了国宝,最后一个却无人问津

东方属木,镇物是北京广渠门外神木厂里的金丝楠木。

据说,这金丝楠木是明永乐帝建造紫禁城遗留下来的。它身围二丈多,长六丈余,上有叠云卷浪花纹,卧在地上,宛如一条巨龙。

明清两代均视此为神木,不仅修亭安护栏保护,而且每年派官祭祀。神奇的是,北京城的地儿老着火,但神木厂一带却从来没有发生过火灾,老百姓都说这火是被神木镇住了。

但令人惋惜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由于无人识得其价值,巨大的金丝楠木逐渐被人拆解。最后一段木料,也被不懂文物的人拿去做成了会议桌。

老北京最神奇的五样物件,其中4个成了国宝,最后一个却无人问津

南方属火,镇物是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

燕墩,是元代初建都物,为报警用的烽火台,到明嘉靖修筑北京外城时,用城砖将燕墩四面包砌。清乾隆帝在此立碑,并亲笔碑文。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石幢燕墩,也成为民间燕京八景中仅存的一景。

老北京最神奇的五样物件,其中4个成了国宝,最后一个却无人问津

西方属金,镇物是北京觉生寺悬挂的大钟。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营建了三大工程,觉生寺的大钟就是其中之一,即永乐大钟。大钟高近7米,重46.5吨,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青铜钟。钟撞一下,方圆50公里皆可闻其音。

200多年的历史里,永乐大钟曾两次迁移,每次迁移大钟都会轰动京城,引发百姓围观。1996年,大钟寺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成为国宝级文物。

老北京最神奇的五样物件,其中4个成了国宝,最后一个却无人问津

我国自古以来有盛世鸣钟的传统。2008年4月29日,为迎接第29届奥运会倒计时100天,永乐大钟破例敲响29下,这是永乐大钟第一次在白天正式敲响。

民间也有敲钟祈福的习俗,达官贵人更是趋之若鹜,致使大钟寺每年除夕12点整的第一声新年钟声拍卖到100多万元。

老北京最神奇的五样物件,其中4个成了国宝,最后一个却无人问津

北方属水,镇物是颐和园昆明湖畔的铜牛。

该铜牛铸造于清朝乾隆年间,据传是为镇压水患而建。牛背上刻有乾隆手书《金牛铭》,虽然经历了两百多年,但铜牛上的铭文依然清晰可见。许多游客去颐和园游玩,都会在铜牛之前伫立观赏一番。

老北京最神奇的五样物件,其中4个成了国宝,最后一个却无人问津

中央属土,北京中心地区的景山,聚土为山,作为镇山。

明永乐年间修建紫禁城时,将护城河中的挖出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又叫大内镇山。清顺治帝时,改万岁山为景山。2001年,景山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如今,这老北京的五大镇物只剩下了4个,若是广渠门的金丝楠木还在的话,估计也早已经成为一件国宝级的文物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