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真紀」隋文帝首創「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

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影響深遠,它結束了中國從東漢末年以後長達400年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發展經濟、保持社會穩定、促進文化交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更重要的是,自此以後統一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隋文帝楊堅也因此功績受到了後人的高度讚揚,有人稱他“鴻恩大德,前古未比”。


「尋真紀」隋文帝首創“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

政權基本穩定之後,楊堅便開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確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即內史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內史令,納言和尚書令是三省的最高行政長官,負責輔助皇帝處理政事。

其中內史省和門下省直接為皇帝提供服務。內史省負責起草和宣告皇帝的詔書。門下省則審查內史省起草的詔書和尚書省擬製的奏表。

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尚書省下設六部,即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和工都,每部尚書為最高行政長官。583年,朝廷將六部中的“度支”更名為“民部”,“都官”更名為“刑部”,至此,三省六部制基本定型。
「尋真紀」隋文帝首創“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

三省六部制不但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而且還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體制的新局面。
「尋真紀」隋文帝首創“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

隋文帝還有一個特殊的貢獻,就是首創科舉制。在隋朝以前選拔官員的標準大多是根據個人的家庭背景,很多才華橫溢的有學之士因出身低賤就被排擠在官場之外。

隋文帝認識到這種選拔方式的弊端,遂主張在政府官員的選拔上“重才智而輕門第”。從此,影響中國一千三百多年選拔制度“科舉制”,正式建立起來了。科舉制由隋文帝草創,在隋煬帝時正式實行,至唐朝進一步完善,此後直到清滅亡前夕才被廢除,前後共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對我國古代社會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隋文帝的精心治理下,開皇期間,政治清明,府庫充實,墾田速增,積蓄充盈,文化發展,甲兵強銳,隋朝呈現出一個欣欣向榮的盛世局面,史稱“開皇之治”。
「尋真紀」隋文帝首創“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