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走出的「貴子」:奮鬥的終點,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

近日,在知乎上一則“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的提問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題主是一個來自五六線小城農村的孩子,畢業後發現身邊的來自農村的朋友普遍混得不好,於是提出了關於農村大學生為什麼越來越難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疑問。

農村走出的“貴子”:奮鬥的終點,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

“知識改變命運”這一曾經給無數貧困學子帶來希望的口號,在現今社會彷彿逐漸“失靈”了,那麼這種農村學子取得成功越來越困難的情況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成長之痛:戴著貧困的“鐐銬”起舞

農村走出的“貴子”:奮鬥的終點,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這是尼采的一句箴言,這句話也曾經激勵著無數想通過高考和大學改變命運的學子。可在看似最公平的戰場上,也存在著許多無法填平的鴻溝。

高考讓農村孩子來到大城市,和城裡的孩子坐在一個教室讀書,住一個宿舍,吃同樣的飯菜,會給你一種彷彿我們都差不多的錯覺。

其實不然,在學業上,城裡的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最新的教材知識;在生理上,城裡的孩子有更好的營養和身體狀態面對學習;在生活上,農村學生往往要面對更多的家庭煩惱和貧困帶來的自卑感,無法全身心投入學習。面對諸多差距,也許農村學子還可以靠著努力逆流而上,考取名校。

農村走出的“貴子”:奮鬥的終點,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

但可惜的是,想要改變命運,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從來都不是終點,而是起點。而這起點,成為了許多農村學子一生中唯一一次可以爭取到的“勝人一等”。

進入大學以後,生活不再簡單,消費不再單一,人和人之間的經濟差距就變得越來越大,而農村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要為了學費、生活費奔波,不僅無法安心學習,也無法好好享受大學生活。

相反,來自大城市的孩子要麼全身心投身學習,要麼拓展視野豐富經歷,這四年儼然成了一道分水嶺。

農村走出的“貴子”:奮鬥的終點,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

熱播劇《你好,舊時光》中的辛銳,家庭貧困使她一直無法擺脫自卑心理。學習雖然努力可是卻面臨著英語口音為她帶來的自卑感,她的媽媽也不願意為她買一個CD機練習英語。雖然她靠著努力最後贏得了保送的機會,結局卻沒有過上想要的生活。

很多農村的孩子就像辛銳,贏了起點,卻依然無法戰勝命運。

農村學子該靠什麼改變命運?

農村走出的“貴子”:奮鬥的終點,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

為什麼當年村子裡走出的孩子考上大學改變命運,而現在的農村孩子覺得自己在大城市越來越不好混了呢?

其實這裡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成功的成本越來越高,再也不是一張文憑能解決的問題;第二,成功的標準越來越高。

在大學擴招前,大學生稀缺,所以考取大學對寒門學子來說是改變命運的最好跳板。

農村走出的“貴子”:奮鬥的終點,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

而現在,城市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畢業後的農村大學生已經無法滿足於在城市找到一份普通的工作,而是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這也就造成了“農村大學生普遍混得差”的感覺。

追其原因不難發現,出身寒門的大學生改變命運的標準已然提升,與之相應的要求也隨之增高。靠一張文憑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現在無論是在求職還是創業等方面,都更加看中能力、視野、管理理念甚至人脈等其他因素,而這些農村學子都很難和城市學子相比較。比如某公司在招聘文秘崗位時,HR召集面試者喝咖啡聊天,為的是考察大家對咖啡禮儀的瞭解。而就是這個考核讓成績優異筆試第一的農村畢業生錯失了工作機會,因為她根本不瞭解什麼是咖啡禮儀。

這樣的“差距”在職場中處處存在,農村學生固有的“小農思維”和生活經歷導致的視野、格局的狹窄,讓他們無數次的錯失機會,也讓擁有更高眼界和更全面素質的城市學子不斷脫穎而出。

農村走出的“貴子”:奮鬥的終點,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

衡水中學作為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傳奇,就是一個讓無數農村學子擺脫貧困的“夢工廠”。2013年河北省的高考文科狀元於瀟,以676的成績被港大錄取,可沒有人知道,她在一學期後因為掛科太多被香港中文大學退學。

根據衡水中學老師透露,她無法適應港大純英文重能力的培養方式,無法跟上大學的學習節奏,只好無奈退學復讀。

衡水狀元的隕落,正是說明這個時代,學習成績在綜合能力中已經越來越處於弱勢地位,而沒有了學習這條出路,農村學子們又該何去何從?

“寄生”家庭不斷吸血,寒門學子發展道路侷限

農村走出的“貴子”:奮鬥的終點,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

離開高中、大學,真正進入社會後,農村畢業生面臨的麻煩和困擾也遠沒有結束。其中最大的並且會伴隨所有農村學子一生的問題,就是來自原生家庭的沉重負擔。農村家庭的特點就是貧困、人多、文化水平低。

面對這樣的家庭,往往就算一個人成功在大城市找到不錯的工作,仍然難以支撐家庭。

畢業工作後,不僅要負擔自己的衣食住行,還要負擔家庭的生活費,甚至弟弟妹妹的上學費用。原生家庭至此變成了會吸血的“寄生”家庭。這種“寄生”直接導致個人目光的短淺和發展的侷限。

進入工作崗位的農村學子想的更多是如何保住工作而不是如何發展自我,在面對一個可能的跳槽機會或是創業機會時,農村學子往往也沒有底氣和勇氣做出選擇,致使機會錯失。

比起發展,他們更看重的往往是眼前的利益,就像是被血吸蟲寄生的宿主,因為大量營養被吸收往往會得“侏儒症”。農村學子在自我發展上不就正如患有“血吸蟲侏儒症”的人一樣麼?

農村走出的“貴子”:奮鬥的終點,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

就像《歡樂頌》中的樊勝美一樣,雖然她在大城市有表面光鮮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可遠在家鄉的爸媽哥嫂卻成了她甩不掉的包袱,不僅找她要錢要工作,還時常惹出不必要的麻煩。這直接導致了樊勝美謹小慎微為人圓滑不敢在職場尋求突破,就連談戀愛都要考慮能否負擔家庭而不敢追尋真愛。

農村走出的“貴子”:奮鬥的終點,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

正如《雙城記》中所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在這個成功越來越難,成功的代價越來越大的時代裡,農村學子想要成功確實越來越難,而他們所擁有的也不過是百分之百的努力和奮鬥。

希望有一天,走在同樣街道,生活在同樣城市,同樣努力奮鬥的我們,都能被生活和成功同樣眷顧。

農村走出的“貴子”:奮鬥的終點,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