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8」几番废立天子,他是史上第一忠良,还是史上第一奸臣?

现在讲万众创业,年轻人都指望手上的几万、几十万搭上资本的快车,短期内变成几千万甚至几个亿。听说正因为这种朴素的动机,国内的创业环境变成了九死一生,活着的那个一定是失联、跑路。

其实在古代君王、诸侯、权臣中,“创业”也是高风险、高回报、九死一生的运气活。多少手上有地、有人、有钱的主子希望以小博大、杠杆操作,最后弄得被诛全族、历史抹黑。成功者寥寥,但都无一不是赚得盆满钵满,在华夏版图上成功“上市”,成为历史赢家。今天我们讲的这个“创业家”叫汤,他一顿操作猛于虎,十一战全胜无敌于天下,最终推翻夏朝建立商朝。他的投资回报有个直观的“报表”:创业开始时国土面积不足70平方公里,上市后国土面积达320万平方公里。

「读史8」几番废立天子,他是史上第一忠良,还是史上第一奸臣?

疆域图示

“汤有七名”,家族被舜赐予子姓,他名叫履,人称成汤,又称商汤、天乙、天乙汤、唐、大乙等。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相传契是帝喾次妃简狄的儿子。简狄生契有个著名的感生神话,即,有一天简狄和别人一起到河边洗澡,看到小燕子掉了颗蛋在身边,于是捡来吞下,没想到回家就怀孕了,最终生下了契。这些先朝先人的神话大多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口中、书中流传下来,他们煞有其事地讲夏商周三朝始祖都是感孕神交的产物,无非是帮主子们宣扬一下君权神授论。

既然家族背景已经搭上上天,开国君主的人设也必须配套,相传成汤就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仁君”。大家耳熟能详的“网开一面”的成语故事就来自成汤,说的是,成汤看见猎人用网捕雀,便爱心泛滥,劝猎人去掉三面的网只留一面,让雀儿放飞自己,不听话的才钻到网里来。历史上以此为仁君典故,我想至少猎人心里是一万个草泥马奔腾的,我读着也非常尬。不管怎么说,这个人设伴随了成汤一生,并为他成功吸引到了名臣良将,还让他在诸侯中树立了威信。

「读史8」几番废立天子,他是史上第一忠良,还是史上第一奸臣?

网开一面

前文说过,殷商早期国土面积非常小,势力相对还是比较单薄的。但是好在他们畜牧业发展得好,相对还是比较有钱的,所以有雄心和实力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成汤得到臂膀名臣伊尹后,采用他的谋略,先征服各种诸侯,渐渐孤立了夏王朝。夏王朝建国400余年,根深蒂固、实力强大,不是谁都可以贸然挑战的。成汤便先用自己仁君的幌子,征伐了四处“不仁”的诸侯们,慢慢建立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同盟。成汤十一战先后攻克葛、韦、顾、昆吾等夏朝属国,战无不胜,无敌于天下,势力渐涨,但即便这样还是不敢草率用兵向夏桀宣战的。成汤在伊尹的建议下,先宣布停止向夏朝纳贡来试探一下夏桀,结果夏桀立马调动九夷之师来武力威慑。成汤一看,马上又“谢罪请服,复入职贡”。夏桀是把汤逮过来做人质了,可是殷商国内的伊尹等人都不是省油的等,用钱财收买了桀身边人,在夏桀耳边吹风使其麻痹大意放了成汤。据说,就连妺喜,都是殷商派去安插在桀身边的女间谍。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约公元前1600年,随着夏桀连续诛杀身边良臣,生活腐化不堪、天怒人怨,成汤和伊尹觉得时机成熟了,便正式兴兵伐夏。这次,夏桀天子的号召力不灵验了,九夷之师鸟都不鸟他,一贯随之左右的有缗氏直接就反了他,而成汤这边,诸侯簇拥,万众一心,誓要一决生死。虽然那时候的战斗规模很小,成汤自己只投入了良车70乘、先锋敢死队6000人,但战斗还是很经典。小国敢四处征伐并战无不胜,可见成汤、伊尹集团的战略、战术都有过人之处。“商誓”之后,成汤联合诸侯国军队,采取迂回战术,绕道夏都西面出其不意地突袭夏都,使得夏桀毫无准备、仓促迎敌,并在鸣条一带展开战略决战,史称“鸣条之战”。战果是商汤集团大胜,击溃夏桀主力,夏桀不得不败退并依附于附属国三朡。成汤的战斗信条就是连续作战、速战速决,不给敌人喘息机会。于是,商军又灭了三朡,而夏桀仓皇奔逃,在南巢被俘。

「读史8」几番废立天子,他是史上第一忠良,还是史上第一奸臣?

鸣条之战

作为一代仁君,成汤并未就地诛杀夏桀,而是将他就地流放,而夏桀身败名裂,在放逐生涯中黯淡病亡。亡国的夏民也没遭到血洗、奴役,成汤允许他们保留“夏社”,并分封了夏朝皇嗣后人们。成汤建商,采取“以宽治民”的政策,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政权因而日益稳定。当然,权力的威慑也不可少,他召开了“景亳之会”召见诸侯,让3000诸侯承认了他天子的地位,同时也要求所有人“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不然就“大罚殛汝”。 《诗·商颂·殷武》写道:“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正是说的成汤的丰功伟业。

谈到商朝的建立和成汤的事业,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伊尹。伊尹作为成汤的谋士、权臣、左臂右膀,在殷商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关于伊尹怎么认识成汤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伊尹仰慕成汤仁君之名,自己凑上去,取了有莘氏家的奴隶以接近成汤,最终通过烹饪的机会来给成汤“洗脑”并成功上位。还有一种说法跟诸葛亮的相似,就是成汤早听说这个伊尹是个人才,于是五次拜访伊尹,最终打动了伊尹,跟成汤回去,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创业生涯。

「读史8」几番废立天子,他是史上第一忠良,还是史上第一奸臣?

成汤拜请伊尹

我们有理由相信,成汤的业绩里,每一分都可能有伊尹的贡献,只不过史书上当然是记载成汤的名字。但从伊尹建国后稳固的二把手地位可判断,伊尹的功劳肯定是非常巨大的,并得到了成汤的巨大信任,而这份信任,比之后世王猛、诸葛亮这些权相,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具体有大事可证明。成汤死后,太子早夭,于是二儿子外丙为君,不想又三年而崩。立外丙的弟弟仲壬为君,四年而崩,于是再立原来太子太丁的儿子太甲为君。在这一连串的君王崩逝和册立新君的过程中,伊尹都是说一不二的“独裁者”。这还不能体现他的权势。太甲继位三年后,就被伊尹给废了,理由是不明事理、暴虐无道,不遵守成汤时期定下的法度和规矩。废了帝王,朝政怎么办?伊尹选择自己代理朝政,接受诸侯觐见。

被废的太甲被放逐在桐宫,听说他悔过向善的表现还不错,伊尹又将他迎了回来做君主,还政于他,而太甲经过这一出,德行也越老越好,得到了伊尹的赞赏……之前夏朝孔甲的老爹不降没传位给孔甲,是因为三岁看到老,觉得孔甲上位肯定不是个好东西。最终史实证明,孔甲确实不堪大任。而到了殷商,伊尹一会说帝太甲德不配位,废了他,一会又迎他回来,“赞赏”他改过自新——就这前前后后,足见政权在伊尹眼中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掌握的,此谓权势滔天也。

历代能臣、权臣,有出伊尹之右的吗?掌权、废立天子的实力很多人有,但要做到废、立游刃有余,且诸侯都非常信服,没有异议,还有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