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建新“池” 送活“水” 养好“鱼”

伴随着收获的喜悦,富平县的贫困村也有了新变化:村集体投资了新产业,贫困户成了领分红的股东,股份合作社、村办企业建了起来……

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在“脱贫摘帽”的关键时刻,富平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截至目前,全县的82个贫困村已经全部完成了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和股权量化,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全覆盖。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富平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央、我省和渭南市部署要求的务实举措,也是巩固扶贫成效,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实际行动。富平县委书记郭志英说,探索符合富平实际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就是要让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建起“产业池”,精准脱贫有底气

紧挨着万斛山的老庙镇老庙村是个贫困村。一直以来,村里的集体经济十分薄弱。为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村委会没少想办法,甚至一度办起了石灰窑。可没想到,石灰窑不但没让村里富起来,反而破坏了周边的自然环境。

2016年,富平县开始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和小产业帮扶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老庙村环境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为了使群众脱贫步子更稳,确保收入有保障,2017年年底,在县农业经济经营管理站和镇上的鼓励下,老庙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万斛山北麓发展黄芩种植产业。

一年来,村集体先后流转了近1000亩土地,还整合筹措了320万元,用于购置机械、农资、种苗。预计两年后,老庙村集体的投资将迎来回报。老庙村村主任姬建治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不仅免费给贫困户发放黄芩种苗,还在农技、用工等方面优先照顾贫困户。10月19日,望着村西北角成片茁壮成长的黄芩苗,姬建治的脸上写满了对美好未来的希望。老庙镇副镇长刘红卫说:“村集体有了产业,脱贫致富的底气更足了。”

输送“源头水”,精准扶贫有生气

身为曹村镇郭家村的村主任,今年65岁的郭炳行一直有个“创客梦”。看着村北乔山上漫山遍野的野生艾草,他有了为村里办一家艾草制品厂的念头。

2017年7月,郭炳行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在村里一座废弃的水泥厂里,富平县艾合瑞艾草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了。这家由郭家村村集体创办的企业主要生产艾条、艾粒等各种艾草功能保健产品,产品主要销往西安、渭南和省内其他城市。然而,创业成功的喜悦还未散去,厂子就遭遇了发展困难。由于要购置几台大型设备,资金问题成了压在郭炳行心头的一块石头。

就在这时,富平县对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的专项资金拨到了村上。虽然只有50万元,但一下子挽救了这家艾草制品厂。“真是雪中送炭!”10月20日,站在齐整的艾草加工车间里,郭炳行感慨地说。在满是艾草香气的车间里,粉碎机、脱绒机、卷条机、切断机一应俱全。在一旁的缝纫车间里,是一字排开的10多台缝纫机。“我们现在已经注册了商标,新产品的研发也在不断跟进。多亏了党和政府给我们村集体企业输送的‘源头活水’啊!”郭炳行说。

今年,富平县拿出3050万元用于盘活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在每个镇(街道)选取试点村,富平县有序开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扶持试点工作,强力助推脱贫攻坚。

在郭家村的艾合瑞公司,贫困户成了厂里吸纳就业的优先对象。今年45岁的郭刚和爱人徐岗绒都在厂里上班,两人一个月就有5000多元的收入。郭炳行说,决不能辜负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村集体企业也要争当脱贫攻坚的“排头兵”。

养好“致富鱼”,脱贫摘帽有志气

薛村镇赵老峪北村最美的秋景,就在贫困户陈前军的家门口。站在那里,记者眼前是一望无际、层林尽染的山林;耳边听到的是清丽嘹亮的鸟鸣。一听说记者来采访,陈前军一边招呼着老伴儿煮鸡蛋,一边拉着记者往蜂箱前走。

“一年时间,我养的两箱蜂就变成了10箱。这不,卖了4箱,还剩6箱。”一说起养蜂,陈前军打开了话匣子,“今年,村里来了个养蜂的企业,见咱是个‘蜂把式’,还请我帮着张罗。现在,村里很多人像我一样,养上了蜂,生活过得甜如蜜。”

陈前军说的养蜂企业是富平真蜂农科技公司。2017年,赵老峪北村与真蜂农科技公司合作,依托村周围5000多亩刺槐林建起了蜜蜂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按照双方的合作协议,真蜂农科技公司每年给予赵老峪北村4.87万元的收益。一年多过去了,村里是否按照协议获得了收益?村党支部书记田双喜打消了记者的顾虑:“今年7月,村里已经收到了回报,包括1个林下土鸡养殖场的经营收入,村集体收益总共超过10万元。”

为了让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更规范、更健康,富平县强化制度约束,确保全县农村集体经济行稳致远,先后出台了《富平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管理指导意见》《富平县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让富平的乡村面貌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集体产业,也让贫困群众坚定了脱贫摘帽的信心。手里攥着热乎乎的鸡蛋,陈前军激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听说今年富平脱贫‘摘帽子’,咱也不能掉队,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记者 郑栋 通讯员 王腊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