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近代名人——楊增新

楊增新(公元1864年3月6日—1928年7月7日),字鼎臣,漢族,今雲南省紅河州蒙自市(期路白鄉莫別村)人,清末民初的政治人物,新疆軍閥。

光緒十五年(1889年),楊增新中己丑科第127名進士,被選用甘肅中衛縣(今屬寧夏)知縣。歷任河州知州、新式學校提調、文高學堂提調。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調任新疆陸軍學堂總辦,次年經新疆巡撫聯魁保薦入京,陛見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被調任新疆阿克蘇道尹。先後在新疆阿克蘇、烏魯木齊、巴里坤等地歷任道臺。宣統元年(1909年),楊增新任阿克蘇兵備道,宣統二年(1910年),楊增新為新疆提法使。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又調任鎮迪道尹兼新疆提法使。多次擊退外蒙古軍隊,保全了阿爾泰(今阿勒泰地區),使得新疆在他統治時期未受到到嚴重的侵略。入疆後先後任阿克蘇、鎮迪兩道道臺。民國元年(1912年)被中華民國北京政府任命為新疆督軍、省長。之後擁護袁世凱稱帝,並受封一等伯爵。袁世凱死後,長期擔任新疆省長。楊增新主政新疆先用以柔克剛的“和平談判”手段,取消在辛亥革命中成立的伊犁臨時革命政府,以新疆都督兼行伊犁將軍事;嗣後派兵擊敗沙俄侵略軍,平息亂事,改阿勒泰特區為阿山道,完成了新疆的統一。楊增新在新疆十七年,篤信老子“小國寡民”的政治思想,奉行“無為而治”的統治政策,整頓吏治以“消患未萌”,裁減兵員,獎勵墾荒,提倡封建迷信,阻撓興辦學校和傳播科學文化,鼓吹“紛爭莫問中原事”、“渾噩長為太古民”,以閉關自守和愚民政策統治各族人民,使新疆地區各方面均停滯不前。對於不時覬覦邊陲的外國侵略勢力,則折衝肆應,力求自保,維護了邊疆的和平。

民國十二年(1923年),楊增新特授陸軍上將。民國十七年(1928年),楊增新通電擁護南京國民政府,宣佈易幟歸附,7月1日就任新疆省政府主席職。楊增新作為民國時期新疆第一位管理者,給後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業績。

楊增新晚年由於在政治上實行鐵腕政策,引起軍務廳長兼交涉署長、迪化道尹樊耀南嚴重不滿。民國十七年(1928年),北伐軍橫掃北洋軍各系,閻錫山、馮玉祥等與蔣介石合流言好,建立南京國民政府。7月1日,楊增新召集金樹仁、李溶等商議電報南京政府,表示承認。此事被樊耀南獲悉,決心趁關內大亂刺殺楊。7日,樊耀南趁楊舉行俄文法政學校第一期學生畢業慶典設宴之機,率法政學校教務長張純熙等人發動政變,將楊增新槍擊在地,楊增新掙扎起呼喊衛兵,樊耀南又親手朝楊胸部連補二槍斃命,率三十餘名敢死隊奔入督軍公署,搜出督軍關防,宣佈接管政權。政務廳長金樹仁聞變,“為楊老將軍報仇”,急調兵包圍督署,將樊耀南抓獲,綁在栓馬樁上,處以挖眼剖心極刑。

楊增新被殺害時年66歲,其靈樞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假道西伯利亞東運,蘇聯政府為楊增新開祭致哀,並派專車和軍警武裝護送到北京,葬於北京北郊昌平區沙河鎮的南沙河北側。原墓址在八達嶺高速東側輔路處,現存神道碑距遷移前原址100米遠。

楊增新生著述豐碩。有《補過齋文讀》正續編54卷、《補過齋日記》30卷、《讀筆記》6卷、《讀(老子>筆記》7卷、《陰符經補註》7卷流傳於世。

雲南近代名人——楊增新

楊增新像

雲南近代名人——楊增新

楊增新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