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的几种假说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主要灭绝的假说有下面几种。


地壳运动说

中生代的地球,到处是沼泽和湖泊,它们可以使气侯长年保持温暖湿润。蕨类、苏铁类等原始植被覆盖大地,给恐龙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这样的环境特别适合恐龙生活,中生代末期,地壳运动突然增加,原来的低地和沼泽隆起形成了山脉和高地。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就是在那个时侯形成的。

地壳运动还引起了火山爆发,火山的喷发,使大气中充满了悬浮状的微粒,从而造成了酸雨,引起了自然环境的极度恶化。

同时,地壳运动了影响到了气候,气候的剧烈变化引起了植物的生长和分布的变化。而恐龙在长时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完全适应了特定的外部自然条件,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它们很难适应,就会先后死去。

恐龙灭绝的几种假说

网络配图

气温下降说

白垩纪末期,由于地壳运动,大陆板块向极地地区慢慢儿靠近,从而形成了大陆冰河。在这种环境下,太阳的阳光大部分被冰面反射掉了,气候越来越冷,对于恐龙这种爬行动物来说,寒冷就意味着死亡。

基因突变说

从遗传学家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基因的突变才是导致生物物种走向灭绝的真正原因,正是环境变化与基因突变的内外因素相碰撞,才使得恐龙最终走向灭绝。

碰撞说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有7~10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到地球,引起大爆炸,产生了大量尘埃,这些尘埃进入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植物因光合作用的停止而普遍枯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崩溃,恐龙也惨遭灭绝。

而支撑这一理论的依据是,在地中海、丹麦、意大利、西班牙、中国、新西兰、美国以及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若干处沉积岩中发现铱的含量相当高,而铱在地球上并不多见。含铱量较高的是陨星和宇宙尘埃。通过对化石绝对年龄的测定,发现该铱层沉积的年代恰巧与恐龙灭绝的年代吻合。

也许还有别的说法,可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正确呢?这还有待于科学家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