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鯿魚的訣竅來了!看完覺得釣鯿魚可真輕鬆……

一、鯿魚的習性

鯿魚多分佈於長江以南區域,體型較寬,頭小,體重一般不超過1公斤。鼎鼎大名的魴魚即武昌魚,其實就是鯿魚中的一種,是野生鯿魚經人工雜交而來的優良品種。魴魚又分團頭魴與三角魴,生長速度較快,大的個體能長到3公斤以上。

鯿魚與魴魚的生活習性及對餌料的喜好接近,體型也近似。它們暮春至初秋喜成群活動於水的中上層,深秋至冬天喜在水的中下層活動覓食。鯿魚對水質的要求比鯽魚、鯉魚高,在汙染水域中很難生存。鯿魚屬於雜食性魚類,成年鯿魚以素食為主,主要吃藻類和水草。鯿魚在水溫15℃~25℃左右食慾最強,一般2齡性成熟,產卵期在5月~7月間。

釣鯿魚的訣竅來了!看完覺得釣鯿魚可真輕鬆……

二、釣鯿魚的餌料

鯿魚對餌料不是太挑剔,葷、素皆宜。但總體來講,高溫季節的鯿魚喜食素餌,低溫季節的鯿魚喜食葷餌。

1、誘餌

鯿魚對穀物或酒香味很感興趣,所以,我們在選擇誘餌的時候,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蠶豆粉、玉米粉、花生粉、芝麻粉,小米或大米、豆餅麥麩或酒糟等糧食類的誘餌。製作的時候,要用文火炒香磨碎,也可以將其用酒(最好是藥酒)、香精或麻油浸泡,但要注意把握好誘餌香氣的濃度,不宜過重。

2、釣餌

釣餌主要分素餌和葷餌兩大類。素餌主要包括麥麵粉、蠶豆粉、熟桑葚、麥粒、青豆、玉米粉、花生粉、熟紅薯以及含藻類的商品餌料。葷腥餌料主要包括蚯蚓、紅蟲、小河蝦、蛆蟲,以及含這些成分的商品餌料。

釣鯿魚的訣竅來了!看完覺得釣鯿魚可真輕鬆……

三、釣點的選擇

鯿魚在溫度較高時,喜在水體的中上層活動;低溫季節,喜遊弋於水體的中下層。它們有集群性,如果在某處釣到一條鯿魚,要考慮到可能有若干條或一群鯿魚在附近活動。鯿魚喜歡成群在水層比較潔淨、含氧量高、底層有泥沙碎石的水域遊蕩覓食。針對其習性,建議選擇以下釣點。

1、稀疏的水草區

水草叢生處是釣鯿魚的好釣點。因為水草區的浮游生物較多,食源豐富,也是鯿魚躲避天敵的避難所,在每年的產卵季節還是其產房。而且,鯿魚多喜歡在較稀疏的草區邊活動。

2、開闊水域的犁尖處

伸往水中的犁尖處是鯿魚遷徙、覓食的必經之地,在此下窩子可增加上鉤幾率。

3、河流中有網箱養魚的四周

養魚時多投放飼料,網箱裡的魚在覓食過程中,爭搶、尾鰭扇動會將部分餌料撒落到網箱下方,就會吸引野生鯿魚到來。而且,網箱下能躲避人為捕撈等干擾,久而久之,它們便長期停留在網箱四周,在此下竿多會豐收。

4、養殖塘的喂料機前

魚類有條件反射習性,這種習性是後天形成的。在魚塘裡,由於塘主長期定點投放飼料,鯿魚在固定的地點能夠吃到餌料,慢慢地就形成了條件反射或稱為記憶,也就是喜歡活動在投料點的周圍。當我們將窩子打在喂料點附近,鯿魚的進窩率肯定高。

5、流水出入口

流水的緩流處,含氧量高,餌料豐富,鯿魚多喜集群在此活動覓食。如果出入水口兩邊有障礙物如草叢、石堆、樹枝等水下物體,更容易成為鯿魚流連忘返的集散地。

最後強調一下,鯿魚的魚星小且零散,單泡較多,與翹嘴的魚星相似。當在以上釣點發現有類似魚星時,恭喜你,這就是理想的釣點了。

釣鯿魚的訣竅來了!看完覺得釣鯿魚可真輕鬆……

四、釣組配置

鯿魚嘴小唇薄,抬竿力度把握不好,很容易拉豁魚嘴。因此,在選用釣竿的時候,應選用中調或軟調手竿。釣線不是很講究,一般選用0.8號主線搭配0.4號子線。如果是釣魴魚,因其體型比鯿魚大,應該適當增加釣線號碼。我一般用1號主線搭配0.6號子線。至於鉤的規格,應遵循比釣鯉魚、鯽魚的鉤子略小1號的原則,因鯿魚的嘴比較小,鉤小便於魚吸餌。

浮標的選用可根據個人喜好,用立標、散標都行。臺釣最好選用釣行程的浮標,標型為長尾短身短腳,一般在11目~15目。因為鯿魚的泳層變化較大,上、中、下層都可能遇到它們,行程標有很好的兼容性。用散標的釣友,可將細雞毛剪成0.5釐米~1釐米一段,串5粒~7粒或更多,使鉤餌的下降過程體現緩慢漂落狀態,延長餌料下降時間,便於鯿魚追餌、覓食。不論是臺釣還是傳統釣,釣鯿魚的線組都應追求小標、細線、輕墜。 五、釣法

鯿魚有集群性,但不耐低氧,當天氣發悶、氣壓較低的時候,它們會上浮覓食;當遇到有寒流到來氣溫下降時,它們會潛入底層覓食。因此應當根據當天氣溫、水溫的具體情況,找準魚的泳層施釣。在用臺釣法的情況下,兩鉤的鉤距要加大,我個人感覺6釐米~8釐米的鉤距效果較好。因鯿魚、魴魚體寬,加大鉤距,可增加上雙魚的機會。

當發現鯿魚的泳層較高選擇釣浮的時候,在讀標和提竿時機上,要注意與底釣時的區別,因為釣浮過程中,往往標還在運動中就有魚訊,這一點是與底釣不同的。同時,鯿魚具有集群性,當你釣上一條魚後,要抓緊時間,因為它們吃鉤不像鯽魚那樣能保持很長時間,一般不超過1小時,所以釣的過程中應保持安靜,延長魚在窩中的逗留時間,避免驚散魚群。

由於鯿魚和魴魚的嘴小,吃鉤動作雖然清晰乾脆,但入口較慢,發現有魚訊時不要著急提竿。特別是用蚯蚓等葷餌,如果發現送標,要等標送上來即將停止的一瞬間再提竿。拉黑標的情況,要等標沉入水中再提竿。當然,魚的密度、飢餓程度對魚吃鉤的快慢也有影響,要靈活把握。

鯿魚、魴魚膽小,當釣到一條時,要注意及時牽出窩外遛魚出水,以免驚散魚群。當出現短暫的停口時,如果確定不是沒有誘餌了,要採取逗釣、拖釣等方法,在窩子周圍提動,引誘魚吃鉤。在釣其他魚種兼釣鯿魚、魴魚時,浮標可按釣底調校,但仍要儘量用小的浮標、墜,使鉤餌、墜緩慢下降,增加其在水的中上層停留時間,增加魚在半路就餌的機會。

我以前常在野河的網箱邊垂釣,水深一般在3米~4米。夏末秋初鯿魚、魴魚多在水的中上層覓食,一整天下來,我在釣鯽魚、鯉魚的同時,常能釣到鯿魚或魴魚,而別人很少釣到。分析原因後我發現,其他釣魚人為了加大鉤餌的下沉速度,提高上魚頻率,往往配置大標重墜,這樣,鉤餌下降速度快,很快就穿越了鯿魚、魴魚泳層,當然減少了它們的就餌幾率。反之,我使用的小墜小標下降速度緩慢,延長了其在水體中上層的停留時間,增加了魚吃餌的概率。

對於釣鯿魚來說,誘魚是關鍵。因為鯿魚很少有遊兵散勇,要麼不來,來時多是成群。誘鯿魚的誘餌量要大,窩子面積要比釣鯽魚、鯉魚的窩子面積大,因為鯿魚成群耗用餌料多,誘餌少了很快被吃完,鯿魚可能較快離開,這在野外水域尤為明顯。

此外,鯿魚由於嘴較小,吃鉤慢、輕,因此標要調得靈敏一些。通過多年垂釣,我感覺到,鯿魚吃鉤不像鯽魚、鯉魚吃鉤那麼謹慎,只要它們進窩很少有不吃食的,而且訊號也比較實在。用散標時,浮標多是送標、接鉤、黑標;立標的魚訊更豐富多彩,由於魚的泳層不同,浮標會出現翻身超長站立、加速下降、不降反升、下頓等諸多標相,釣者要充分熟悉自己的浮標,正確分辨浮標的自身語言與魚訊語言,準確及時提竿。

釣鯿魚的訣竅來了!看完覺得釣鯿魚可真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