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雙亡,嬸娘如媽,你若不嫌,我就不棄

父母雙亡,嬸孃如媽,你若不嫌,我就不棄

東仔是村裡面家喻戶曉的孤兒,九歲喪父,11歲老母又撒手人寰。東仔全靠叔伯嬸嬸接濟帶大,雖然叔伯嬸嬸家境也是貧寒,但叔伯從沒嫌棄過他,有他們吃的,就留有冬兒一口糧。

生在農村的東兒從小就要下地幹活,放牛餵豬。同齡孩子都不喜歡跟他玩,人家個個背後說他是沒有爹孃的野孩子,父母都是被他剋死的。冬兒就為這事跟別人打過幾次架呢。這樣一來,好好的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孩從此話就少了,性格也慢慢的孤僻了,總愛一個人到偏僻的地方去發呆,有時想起疼愛自己的爹孃就會大聲的痛哭出聲來。

父母雙亡,嬸孃如媽,你若不嫌,我就不棄

嬸嬸也是上了年紀的人了,不可能天天陪在他身邊開導他。每次見冬兒大聲痛哭想爹孃時,只能在一旁偷偷的抹眼淚,為冬兒鳴不平。老天為何如此不公,好人幹嘛就那麼短命呀!

轉眼即逝,冬兒也長大成人了,隨著時代潮流變化,大批農民工進城務工,冬兒也收拾行囊參加到其中。在工地裡日夜搬磚頭,和水泥漿,做著別人不願意乾的粗重活。工地老闆見冬兒勤奮好學,又努力工作,提拔他做工頭,日子一天好多一天。再後來就陪在老闆身邊做事,並娶老闆女兒為妻。老闆得了重病去世後,冬兒就成為了新的老闆了。

父母雙亡,嬸孃如媽,你若不嫌,我就不棄

有一天中午,近七十多歲的叔伯找到了冬兒,老淚縱橫的哭訴著。原來嬸嬸出事了,得了乳腺癌,隔一段時間就要做化療,為了給嬸嬸治病,家裡能賣的都賣光了,實在沒辦法了才找到冬兒,希望他能給於經濟幫助。

冬兒沉思一會。心裡想,對啊,我從出來打工至今都有十幾年沒回過老家了。因為家裡沒有親人在了。但又想到嬸嬸待我就像親媽,沒有她們,就沒有今天的冬兒,我是該儘儘孝道了。

父母雙亡,嬸孃如媽,你若不嫌,我就不棄

想到這裡,立馬去銀行取出20萬交到叔伯手中,說過幾天我會帶妻兒去看你們,你先拿著錢去給嬸嬸看病吧,不夠我再想辦法吧。

叔伯手捧著20萬現金,激動得泣不成聲,想要給冬兒跪下謝恩了。但都被冬兒攔住了。

這就應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要是當年沒有叔伯嬸嬸的養育之恩,就沒有今天成功的冬兒,知恩圖報是中華美德,應該代代相傳下去。

父母雙亡,嬸孃如媽,你若不嫌,我就不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