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可以保護用戶免受公司使用個人數據的影響

《福布斯》撰稿人戴維•彼得森(David Petersson)在一篇文章中解釋了區塊鏈技術如何能夠改變企業處理用戶個人數據的方式。他首先提到了布朗大學附近一家公司的例子。這家名為Shiru Face的咖啡店決定向用戶提供“免費”咖啡,以換取他們的姓名、電子郵件和電話號碼。

區塊鏈技術可以保護用戶免受公司使用個人數據的影響

總的來說,大學的學生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事實上,其中一名學生說,她向組織和公司提供了大量信息,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報。

公司確信數據是新的價值。沒有數據,公司就無法創建合適的廣告活動、分析和其他政策。然而,有幾家公司免費獲得了這些數據,卻沒有給予任何回報。Bloom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赫西•萊姆格魯伯(hess Leimgruber)表示,在美國就有超過1萬家公司要求獲得個人數據。

在歐洲,GDPR規則已經在起作用,以改變這一方向,迫使公司對他們收集的數據和他們如何收集數據負起更多的責任。不遵守這些規定的公司可能面臨若干懲罰。

谷歌和Facebook等公司已經面臨一些問題。例如,最廣為人知的醜聞之一與劍橋分析公司洩露了數百萬Facebook用戶的數據有關。然而,Google+也面臨違約,但案件沒有提交到法院。

主要的問題是,計算機數據可以很容易地複製,而紙質文檔則很難做到這一點。儘管使用區塊鏈網絡和分散的系統可以確保貨幣交易安全,但對個人數據採取同樣的做法時情況似乎有所不同。這就是為什麼存在自我主權身份(SSI)的概念。

Petersson表示,SSI是基於加密原則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用加密密鑰對文檔進行簽名。通常,密鑰是由每個設備上的應用程序生成的。此特定私鑰用於簽署該特定文檔。比較最後的哈希值和公鑰,可以確保此人是否是文檔的真正所有者。

使用SSI可以使用這個概念並將其應用於個人數據。數據存儲在用戶的設備上,只共享必要的部分。Petersson解釋說,個人身份信息不會在分類帳上共享。只要用戶提供了證明,驗證器就會被要求驗證聲明。

這樣,共享信息和私人數據就更加安全了。

Leimgruber說:“在向貸款人或金融服務機構發佈原始信息時,通常需要提供完整的原始信息(比如SSN、全名或地址)。”有了Bloom,你無需共享原始信息就可以共享驗證證明。

這使得公司可以接收到最少的數據量,甚至是實現分散的存儲。

看來區塊鏈和SSI在保護個人數據方面很有前途。一些公司已經在與Bloom合作,以改進他們處理信息的方式。其中兩家公司是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 ME)和寶馬(BMW)。

數據的未來似乎與我們所習慣的截然不同。公司將能夠使用區塊鏈技術改進他們的服務,用戶將使用分佈式分類帳技術(DLT)保護他們的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