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相过的亲

本篇文章因为是个人亲身经历,保证事情真实性,无图无姓名,望众读者理解。

中国的单身男女,如果年龄大了自己寻找不到爱情,那就只能被动的去寻找,于是就促成了中国最为神秘的活动——相亲。而由于相亲对象面向于四面八方五湖四海,于是相亲就附带了双方之间理念的碰撞与融合;外貌的斟酌考量;地域间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行为礼貌,言谈举止各种自身素质的碰撞与较量,从而形成了最最最神秘的活动——农村式相亲。为什么说相亲和农村式相亲不一样呢?因为相亲还算比较趋向于灵魂的融合,而农村式相亲,更像是谈一场买卖。

没相过亲的人一般对于相亲是憧憬的,幻想着即将见面的另一半,是不是心中向往的那个样子,那是一种期待,忐忑,紧张,兴奋,惶恐等等多种情绪集于一身的感觉,然而当你相过几次亲之后,你就会发现,相亲这个活动不亚于看一场恐怖片与做一次过山车一样刺激。几次相亲下来之后你就会发现,那些或期待或忐忑或惶恐或兴奋的小情绪,早已就像汤里面的调料一样随着不断地加水慢慢的变得稀释,只剩下一种麻木的苟且,这种苟且是对生活的妥协,是对年龄的服软。那些你心中觉得骄傲的东西,在一次次打击中慢慢变得平庸。要想融入羊群,首先自己要变成羊,这样才能达成它们所谓的乖巧或懂事。

从小到大我相亲的对象大概有十几个了,想想自己接近而立之年,这或许是自己以后唯一的谈资。我第一次相亲是我22岁的那年,女方A是村里一位邻居介绍,相亲地点同样是在邻居家里。当时的我走的是呆萌路线,看上去比较瘦小,而A却是那种御姐型的,偏向于成熟。于是乎,22岁的我看上去像是十五六岁,而23岁的A看上去却像是三十好几的人了。于是我俩谁也没相中谁,就这样一面就散。

许多人找对象的要求总是说看着顺眼就好。而顺眼两个字往往却是要求最多的,不仅在于年龄,体型,身高,样貌,更在于谈吐,行为与性格。每个人对于择偶的标准都会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当方向错了,也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除非是日久生情的那种,而相亲,缺的恰恰是时间,如果外貌体型身高都不符合标准,谁会给你时间?

第二个相亲对象B是我堂哥的同事介绍,当时相亲的饭桌上可谓是人山人海,搞得我有几分不自在。而B虽然长得很漂亮,但五官看上去有点不协调,穿衣打扮也看上去有点不搭,用土话来说就是感觉有点“差事”。一饭之后,我俩便没再怎么联系,毕竟我是腼腆型的,要我打电话直接约我是开不了口的,而B却不怎么玩QQ微信,于是就慢慢的散去了。再者相亲一事本就应带有点神秘色彩,而不应该是那种公开化透明化,饭局之中堂哥的同事全程搞成了联欢,已失去了原本的味道,两个人的开始也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契机,联系方式都不能达成一致,又如何才能走到一起?两方面都选择沉默,那就只能双双在人海之中“沉没”。

后来的C是我在公司自己谈的,当然这段恋情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C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追求者很多。但是C既不拒绝也不接受,我也是其中之一。每次当我想走近她的时候,她会轻轻地躲开,而当我准备放弃的时候,她又会轻轻地接近,永远这么吊着。半年后我决定放弃,人都不愿意去做“备胎”,虽然我更接近于“主胎”。更何况C还和xxx(一个40多岁有家有室的有钱人)有不正当的关系,如果仅仅脚踏两只船的话,单纯竞争我也不至于如此心痛,看着自己 喜欢的人和一个有钱的大叔发生关系,恶心之余更是痛心。在公司大家都很看好我和C,以为我俩走到了一起。当我放弃后大家来问我为什么分手,我只能说我看不上她,如果实话实说C的名誉就毁了,我只能自己背锅。然后某些大嘴巴来嘲笑我眼光高,C这么好的女孩都看不上,也不看看自身条件。我只能选择沉默。纸是包不住火的,C的肆无忌惮以致于一些事渐渐被大家知道,然后一些大嘴巴又来问我C和XXX的事,我一致回答不清楚。而后大嘴巴们又来嘲笑我太傻,为这种人保守秘密不值得,我仍然保持沉默,我不是一个去背后诋毁别人的人,就算做不成恋人做不成朋友,我也不想她名誉尽毁。就算千夫所指万妇所嘲,心中也要有一展明亮的灯火。

年轻漂亮是一种资本,但不是资产。万不可去挥霍和透支。如果挥霍过度,自己也就慢慢失去了与别人竞争和讨价还价的资本;如果透支过了,自己也就慢慢落于人后了。后来的C年龄大了,嫁了一个老实巴交的男孩,生完孩子面部浮肿,风姿不在。我和朋友有时候聊起C,觉得如果当初她能利用自身条件好好选一个对象的话,生活质量能比现在高很多,也不至于每天劳累于车间流水线。记得《傅雷家书》中有提到:“对待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待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刻,事情总有正反两面。追得太紧了觉得负担重,追得不紧了又觉得不够浪漫,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很懦弱,刚强了又近乎专制。”女孩都喜欢接近能带给自己刺激感的男人,但刺激感就像饮料。短时间内满足口感,时间久了却远没有白开水来的解渴。不过一味的去喝白开水又会乏味,这其中的取舍只能自己斟酌。

在某一年的春天,我相亲遇到了D,这是我感觉最雷人的一次,也是最无语的一次。D是我父亲的一位旧友的旧友介绍的,而见面的地点就在那个旧友的旧友家里。他家是那种低矮的土胚房,门很窄,房子久了墙面变黑。记得那一天春光明媚,刺眼的阳光从门外照进来,我只能背对着门低头看手机。正看着手机忽然就感觉天一下子黑了下来。我正纳闷怎么一下子阴天了,回头一看一个人堵在了屋门口。但见此人膀大腰圆豹眼环睛,脸上的肉如同火山口上冷却的岩浆,给人一种力量感。直觉告诉我那可能是D她妈,但我的直觉这一次错了,我往后看,后面的年纪更大。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将二人迎进屋内,光线暗淡,但觉D像山一样伟岸。全部过程略过不表,回到家后母亲问我能不能相中,我虽不是以貌取人的人,但D却着实不敢恭维,我只得说现在说不上来,先处处看,再说人家也不一定相中我。母亲告诉我,只要我愿意,这桩亲事就能成。我很纳闷,母亲为什么这么肯定呢?事后我才知道,D不久前跟我表哥相过,她相中我表哥我表哥没相中她,而我长得比我表哥更加“鲜肉”一点,故而母亲才会有那样的自信。

此事我一直感觉有点气愤,和我表哥相过再和我相,这事我母亲早就知道,却不肯告诉我。如果此婚事成了我该如何面对我表哥?后来七大姑八大姨说和我表哥相过怕啥,有缘分才能走到一起。我就呵呵了,很多道理我们能拿出来安慰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事情不发生在她们头上她们不会理解其中的尴尬,亦或许在父母眼中,婚姻真的就只是一场买卖,而感情,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我告诉自己,相亲也好恋爱也罢,要找就需要找一个令人心动的存在,而不是一个权衡利弊之后的取舍。

之后很长时间,我对相亲有点抵触。倒不是相亲相怕了,而是累了。直到后来某年的夏天,我遇到了E。E是我村里一位与我爸相识的一位老奶奶介绍的,E长得小家碧玉,符合我的要求。只是E却嫌我年龄有点大(我个人这么觉得)。有一晚吃饭回去后E问我为什么没有问她到没到家,说有点不关心她,觉得不太合适。我说我的性格比较随性,如此草率说不合适不太给媒人面子,我们可以立一个契约,一月为限。双方都以自己平时的状态面对对方,一个月之后再谈合适不合适,E同意了。这一个月我就以平时的自己来相处,不会虚伪的假装和掩藏,很多女孩抱怨自己的男友追她的时候一个样,追到手了又一个样。我尽量避免这一点,毕竟以后的日子还长。一个月后,我问E我们合适不合适,如果没试出来,我们可以再续一个月。E说不合适,真正不合适。于是我和E便沦为了朋友。是那种只有联系方式而不会再联系的朋友,我本以为和E的故事就此揭过,没想到后来又发生了一段故事,当然这是后面才能提到的了。

记得鲁迅说过,一个人先被判为了有罪,而后他的罪行才会被找出来。一场相亲如果一开始就戴了有色眼镜,那这场活动会从头黑到底。我们平时总是习惯依赖自己的主观印象与第一感觉,只是感觉这个东西是虚无缥缈的,唯有时间,才是有力的见证者。

同年秋天,经一个老同事介绍,我认识了F,F是那种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的人。记得唐朝面相大师袁天罡在《女子相术》里面提到,一个女子的美最起码的是看上去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这样才会有男士愿意接近。而F不是,她看上去有点邋遢,牙齿黑黄。才认识没有一星期,打电话来想和我订婚。我当时吓了一跳,怎么会这么快呢。我以相互不了解为由推脱了,再往后联系慢慢少了。等过了大半个月,听老同事说,F已同另一个男的订婚了。然后我就纳闷,订婚这东西还有火烧眉毛的?

或许有些人生命中不懂什么是感情,只懂什么是吃穿。

然后到了冬天我认识了G,G虽然不漂亮,但却是那种温柔贤惠型的,对此我也比较满意。但是G同样有点嫌弃我年龄大。在某一天晚上我俩通话,G告诉我,她今天去买了一个新的水杯。其实找对象和买水杯差不多,每个人都喜欢那种新鲜的时髦的水杯,都不喜欢那种过时的老旧的水杯,问我明不明白其中的意思。G的意思我怎么会不明白呢,于是我告诉她,没有一件东西是永远时髦的,一段时间过后,再时髦的东西也会过时;而一些老旧的水杯却是那种珍藏版的,时间越久越有收藏价值。此电话打完我俩的联系也慢慢少了,直到最后只保留了联系方式。

找对象其实就像玩炸金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遇到一把豹子,当你嫌弃自己的牌小而弃牌的时候,你会发现赢家的牌有时候还不如你的大。再到后来我认识I的时候G来信息,问我的近况,说后来又谈了两个对象,一个浑,一个渣,都不合适,问我谈对象了没有。我告诉G找对象像买水杯,不能只看好看,也得考虑耐用度,我说我谈了一个,好几个月了,先不说了,对象经常查看我手机,从此与G断了联系。

未完待续,两日后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