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冰菊物語

周桃桃 - 舌尖上的中國 番外篇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我不會做什麼菜,可是不知道怎麼竟會弄得名聞海峽兩岸。這是因為有幾位臺灣朋友在我家吃過我做的菜,大加宣傳而造成的。

我只能做幾個家常菜。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島去,東道主送了我好些魚翅、燕窩,我放在那裡一直沒有動,因為不知道怎麼做。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有一點特色,可以稱為我家小菜保留節目的有這些:


拌薺菜、拌菠菜。薺菜焯熟,切碎,香乾切米粒大,與薺菜同拌,在盤中用手摶成寶塔狀。塔頂放泡好的海米,上堆姜米、蒜米。好醬油、醋、香油放在茶杯內,薺菜上桌後,澆在頂上,將薺菜推倒,拌勻,即可下箸。佐酒甚妙。

沒有薺菜的季節,可用嫩菠菜以同法制。這樣做的拌菠菜比北京用芝麻醬拌的要好吃得多。這道菜已經在北京的幾位作家中推廣,凡試做者,無不成功。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乾絲。這是淮揚菜,舊只有燙乾絲,大白豆腐乾片為薄片(刀工好的師傅,一塊豆腐乾能片十六片),再切為細絲。

醬油、醋、香油調好備用。乾絲用開水燙後,上放青蒜米、薑絲(要嫩姜,切極細),將調料淋下,即得。這本是茶館中在點心未蒸熟之前,先上桌佐茶的閒食,後來飯館裡也當一道菜賣了。

煮乾絲的歷史我想不超過一百年。上湯(雞湯或骨頭湯)加火腿絲、雞絲、冬菇絲、蝦籽同熬(什麼鮮東西都可以往裡擱),下乾絲,加鹽,略加醬油,使微有色,煮兩三開,加薑絲,即可上桌。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聶華苓有一次上我家來,吃得非常開心,最後連湯汁都端起來喝了。北京大方豆腐乾甚少見,可用豆腐片代。乾絲重要的是刀工。袁子才謂“有味者使之出,無味者使之入”,乾絲切得極細,方能入味。


燒小蘿蔔。臺灣陳怡真到北京來,指名要我做菜,我給她做了幾個菜,有一道是燒小蘿蔔,我知道臺灣沒有小紅水蘿蔔(臺灣只有白蘿蔔)。做菜看對象,要做客人沒有吃過的,才覺新鮮。

北京小水蘿蔔一年裡只有幾天最好。早幾天,蘿蔔沒長好,少水分,發艮,且有辣味,不甜;過了這幾天,又長過了,糠。陳怡真運氣好,正趕上小蘿蔔最好的時候。她吃了,讚不絕口。我做的燒小蘿蔔確實很好吃,因為是用乾貝燒的。“粗菜細做”,是制家常菜的不二法門。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塞肉回鍋油條。這是我的發明,可以申請專利。油條切成寸半長的小段,用手指將內層掏出空隙,塞入肉茸、蔥花、榨菜末,下油鍋重炸。油條有礬,較之春捲尤有風味。回鍋油條極酥脆,嚼之真可聲動十里人。

炒青苞谷。新玉米剝出粒,與瘦豬肉末同炒,加青辣椒。昆明菜。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其餘的菜如冰糖肘子、腐乳肉、醃篤鮮、水煮牛肉、乾煸牛肉絲、冬筍雪裡蕻炒雞絲、清蒸輕鹽黃花魚、川冬菜炒碎肉……大家都會做,也都是那個做法,在此不一一列舉。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做菜要有想象力,愛琢磨,如蘇東坡所說“忽出新意”;要多實踐,學做一樣菜總得失敗幾次,方能得其要領;也需要翻翻食譜。在我所看的閒書中,食譜佔一個重要地位。

做菜的樂趣第一是買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買的。到菜市場要走一段路,這也是散步,是運動。我什麼功也不練,只練“買菜功”。我不愛逛商店,愛逛菜市。

看看那些碧綠生青、新鮮水靈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悅。其次是切菜、炒菜都得站著,對於一個終日伏案的人來說,改變一下身體的姿勢是有好處的。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最大的樂趣還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很高興,盤盤見底。做菜的人一般吃菜很少。我的菜端上來之後,我只是每樣嘗兩筷,然後就坐著抽菸、喝茶、喝酒。從這點說起來,願意做菜給別人吃的人是比較不自私的。

詩曰:


年年歲歲一床書,

弄筆晴窗且自娛。

更有一般堪笑處,

六平方米作郇廚。

文章轉載自楚塵文化,希望大家看得開心,週末愉快。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自古江南出美食大V,能喝出泡茶用水產地、為了自制奶油養了頭奶牛的張岱,寫出御膳房招聘考試指定教材《隨園食單》的袁枚,兩位的文筆皆雅緻,引無數少女大呼:想嫁!在大約一百年以後,江南地區又走出了個美食大V,寫了一篇文章,承包我們初中語文課最好吃的回憶——《端午的鴨蛋》。

就是他,汪曾祺。比起古代雅興大發的江南吃貨們,我更愛這位文藝圈的泥石流: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 汪老的畫

汪老寫吃,也是如此。平淡似水幾句,有時突然冒出的一句話,像突然灌進的冰可樂,讓人爽快舒坦得很!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除了鹹鴨蛋,

我還想安利這些土特產給你們!

提起汪曾祺,小編的朋友們就喊著:鹹鴨蛋!鹹鴨蛋!

呵,我們汪老只會安利高郵鹹鴨蛋嗎?

當時,汪老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只出鴨蛋似的!”不過,汪老還有點小傲嬌,想來也心中竊喜,“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過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 有多少朋友和我一樣,跟著汪老“筷子頭一紮進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和汪老一起生活的人,一定很開心吧。吃完鹹鴨蛋,用清水把鴨蛋殼裡面洗淨,晚上捉螢火蟲來,裝進蛋殼,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便成了熒光閃燈。

在城郊田埂旁散步的那個夜晚,汪老站了許久,突然抬頭:“今晚的月亮真好!”不知道那時的他,有沒有想起故鄉的孩童們提著的一盞盞鴨蛋小燈呢,也是一樣的明亮清透。

作為一個圈粉無數的美食大V,汪老走南闖北,致力於發現當地最新鮮的食材,以及靠著一雙慧眼尋覓冷門土特產,讓你有一種發掘寶藏的神秘喜悅。

江南水產豐富,汪老給你安利了故鄉高郵的水產:

虎頭鯊、昂嗤魚、饞螯、鯿魚、白魚、鱖魚(不辨魚類的小編帶著粉絲濾鏡:反正選高郵的魚就對了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四十年代,汪老到昆明當老師。生活拮据也不能丟掉尋覓土特產的樂趣呀。用汪老的話說就是,那是一段非常窮,非常快樂的窮日子。

至此,他到處打卡種草昆明土特產:

乾巴菌、牛肝菌、青頭菌:都好吃。

昆明吉慶祥火腿月餅:天下第一。

破酥包子:糖餡肉餡皆有,吃是很好吃的,就是太“油”了。

玉麥粑粑:玉麥粑粑微有鹹味,有新玉麥的清香。

寶珠梨:皮色深綠,肉細嫩無渣,味甜而多汁,是梨中的上品。一次吃下十隻梨不算一回事。(您不僅是帶貨王,還是大胃王

宜良石榴:很大,個個開裂,顆粒甚大,色如紅寶石。

昆明桃:一掰兩半,紫核黃肉,香甜滿口,至今難忘。

……

您別說了,我都買!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我勸大家口味不要太窄,

什麼都要嚐嚐!

除了上述可帶回的土特產,汪老這個美食大V還替你品嚐了各地菜餚。比起當下層出不窮的吃播博主、美食廣告訂閱號,汪老是真誠而認真的。

現在有的人寫美食,動輒搬出百度百科式知識普及,卻(吃得不夠多)實踐經驗不足,寫出來既不生動,又想搞出大新聞,諸如買家秀和賣家秀嚴重不符的“XX十大必吃小吃”“不吃xx你就後悔了!”

汪老這個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首先在於,實踐出真知。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吃多了餐館裡滿口調料味、速凍的肉,小編偶爾感慨自己已不辨肉味。看汪老吃的肉,真妙啊,再來壺酒,與爾同消萬古愁的氣勢就出來了。

汪老筆下的獅子頭,下襯白湯,存其本味。到內蒙吃手把肉,就是吃白水煮切開大塊的羊肉,不備佐料,頂多放一碗鹽水沾了吃,非常鮮嫩。對此汪老驚歎:如果我要給它一個評語,我將毫不猶豫地說:無與倫比!到昆明吃汽鍋雞,美其名曰“培養正氣”,汪老對這道菜情有獨鍾:

汽鍋雞天下第一。汽鍋雞的好處在哪裡?曰 :最存雞之本味。

汽鍋雞須少放幾片宣威火腿,一小塊三七,則雞味越“發”。走進“培養正氣”,不似走進別家飯館,五味混雜,只是清清純純,一片雞香。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正如汪老的《蒲橋集》簡介中的一句“春初新韭,秋末晚菘”,這樣乾乾淨淨、無雜質的味道是他所追求的。食物是美的,眼前景也是。比如《葡萄月令》:

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象什麼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汪老談及昆明,透過文字能看到他眼睛發亮似的。那時,他在昆明鄉下一個同學辦的中學裡當老師。昆明的生活,雖然極其窮困潦倒,但這段生活永遠有一種飛揚的神采。

即使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斷炊,只能擄牆角的灰菜吃,還不忘自嘲:保安以為自己在埋定時炸彈。在那兒,也有氣定神閒的吃貨:鄭智綿絕對不跑警報(抗日時期日軍飛機來轟炸,便跑到郊外防空洞躲避,名為跑警報)。他幹什麼呢?他留下來煮冰糖蓮子。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這位美食大V偏執得有些可愛。最典型是對昆明。和拼命打call的追星族一樣,到處蓋章:

“昆明吉慶祥火腿月餅天下第一。”

“昆明的糖炒栗子,天下第一。”

“如果全國各種做法的雞來一次大獎賽,哪一種雞該拿金牌?我以為應該是昆明的汽鍋雞。”

“昆明吃木瓜的方法可以在全國推廣。吃木瓜,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的一項文化遺產。”

汪老的可愛之處在於,他像老友一樣和你分享:我覺得這個最好吃了,你吃了會和我一樣開開心心的。而不是像一些當下火熱的美食博主,站在上帝視角一般:我欽定的食物最好吃,不吃就是不識貨。

如果看到當下網絡上的甜鹹粽之爭、甜鹹豆花之爭,汪老大概是要說一句:豈有此理!

有些東西,自己儘可不吃,但不要反對旁人吃。不要以為自己不吃的東西,誰吃,就是豈有此理。他們愛吃,你管得著嗎?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令遊客聞風喪膽的豆汁兒,當年的汪老幾口就喝完了,還再要了一碗,汪老自言,我是個“有毛的不吃撣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葷不吃死人,小葷不吃蒼蠅”的,喝豆汁兒,有什麼不“敢”?

年輕人,別聽到“豆汁兒”這幾個字就掐住鼻子皺眉了,汪老說了,不喝豆汁兒,不算到了北京城。

“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也還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汪老這番話,應是美食大V自我修養要義。他總像個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好奇地打量這個世界。到處吃點兒沒吃過的,學點兒各地方言,聽崑曲津津有味,看枯燥的語言理論也能鑽研出樂趣。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老饕技能加持:能寫還能做!

吃遍小半個中國的汪老平常也沒閒著,愛折騰吃的。

他可不是走當下流行的“性冷淡風”:食物低飽和色調,擺盤精緻而整齊。折騰吃,得有滿滿的煙火氣、生之樂趣啊。

做菜,得先買菜。汪老不愛逛百貨公司,而是到菜市場晃盪,看看生雞活鴨、鮮魚水菜、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沒吃過汪老做的菜,心嚮往之。聶華苓和保羅·安格爾夫婦吃了他的煮乾絲,據說聶華苓吃得連最後剩的一點湯都喝掉了。老汪給臺灣陳怡做了道燒小蘿蔔,據老汪自己說,傳得名聞海峽兩岸。

和炮製黑暗料理的小編不同,汪老的自我修養還有獨創美味,如塞肉回鍋油條。“油條切成寸半長的小段,用手指將內層掏出空隙,塞入肉茸、蔥花、榨菜末,下油鍋重炸。”

最後一句勾人食指大動:回鍋油條極酥脆,嚼之真可聲動十里人。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 想給汪老打下手

晚年的汪老調侃自己,精力不及,已經“掛鏟”,由兒女下廚,老伴說他已經“退出烹壇”。

這位上世紀的的美食大V的吃喝日常,已經過去五十餘年,可依舊鮮活如初。正如他自己常常喜愛用的一個比喻:菌子已經沒有了,可菌子的氣味還留在空氣裡。

這些吃吃喝喝,就像果子一樣自然而然地生長在汪老的文章裡。他曾記自己畫一幅畫送給宗璞,只在紙的一角畫一叢牡丹,題曰:

人間存一角,聊放側枝花。

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

這裡的“人間存一角,聊放側枝花”真是夫子自道。在戰亂的昆明賞雨、覓食,下放張家口時,大籠屜蒸新山藥,就是一頓美餐。到馬鈴薯地裡掐了一把花、幾枝葉子,回到屋裡,插在玻璃杯裡,對著它畫。

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他總是淡而美的。我想,只有這樣內心澄澈、平和的人,才會這樣感嘆著日常中一點一滴的美。

1997年5月16日,他對女兒說:“給我來一杯碧綠的、透亮的龍井!”龍井尚未端上,他就已離世。

看到這裡,我想起了他最為神往的境界: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參考書籍:《肉食者不鄙:汪曾祺談吃大全》,楚塵文化出品

圖源:《肉食者不鄙:汪曾祺談吃大全》,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