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驿站的理解

驿站,是指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长达3000多年。

对驿站的理解

从古至今,物流都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谈到中国古代的物流,首先就会想到驿站。简单地说,驿站就是古代接待传递公文的差役和来访官员途中休息、换马的场所,后来驿站的功能逐步扩展,最后被新生事物取代。我国有文字记载的驿站是在唐朝。宋人著的《五经总要》中曾提到唐代营州道上所设的驿站:“因受(今朝阳市)东百八十里,九递至燕郡城(今义县),自燕郡城东行,经汝罗守捉(今北镇),渡辽河十七驿至安东都护府(今辽阳市)约五百里”。里面所说的“九递十七驿”虽然没有提到具体的站名,但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唐代驿站的设置已经达到了辽东地区。到了辽代,中京大定府到东京辽阳府之间设置了驿站,共有14处驿馆。到了金代,在上京会宁府到燕京之间,沿辽西傍海道设置了驿站。为了适应军事需要,加强通信联络,金仿效宋朝在辽宁地区建设了递铺。递铺一般建在有驻军的主要交通线附近,形状酷似一个方形的小堡,四角插着黑旗。铺与铺之间的距离一般在10里左右,每铺有4人,管理十分严密,具有军事性质。这时的递铺和驿站都归朝廷的兵部领导。

到了元朝,由于疆域的进一步扩大,元朝廷强化了驿站制度,这时驿站也叫“站赤”,是蒙古语驿站的译音。

到了明朝,除开通沈阳至旅顺的驿站外,在其他干线道路上都设置了驿站。明朝还设立了递运所,其主要任务是预付国家的军需、贡赋和赏赐之物。递运所始设于洪武元年(公元1376年),这是明朝运输的一大进步,使得货物运输有了专门的组织。

清顺治帝入关以后,建都于北京,称原都城盛京为留都。盛京的驿站也与其他省不同。驿站分为驿、站、铺三部分: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

驿站在我国古代运输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通讯手段十分原始的情况下,驿站承担着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流信息的一部分,是一种特定的网络传递与网络运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