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罪犯改造半年突然发声 探访广东唯一集中关押精神病罪犯监狱

原标题:在这里,他们获得救赎! 探访广东唯一集中关押精神病罪犯监狱

聋哑罪犯改造半年突然发声 探访广东唯一集中关押精神病罪犯监狱
聋哑罪犯改造半年突然发声 探访广东唯一集中关押精神病罪犯监狱

心理咨询师通过沙盘游戏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本文图片均为 本报记者 景国民 摄

唱歌、跳舞、打太极、棋牌、手工、赛球技,在一片色调明快、楼层低矮的建筑群里,一群身着特殊服装的男子聚精会神地忙着手头的事情。若不是时间一到,他们需要集体排队按需服药,很难有人会将他们和精神病罪犯联系起来。近日,记者来到广东省唯一集中收押精神病罪犯的明康监狱,一探精神病罪犯的救治和改造情况。

治伤残

聋哑罪犯改造半年突然发声

从坐轮椅8年、聋哑8年,到正常行走,能说能笑,在明康监狱,李虎因其励志故事“小有名气”。

李虎,36岁,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抢劫罪被判刑15年,余刑5年4个月,去年11月被调到明康监狱。

“自明康监狱去年正式收押犯人以来,李虎是最特殊的一个。他是唯一坐着轮椅进来还不能说话的服刑人员。”管教民警张钒回忆,当他去接李虎时,其精神状态非常差,原收押单位和其他一同调入明康监狱的服刑人员均表示,自2012年1月收押以来,李虎就一直坐着轮椅,也没见他说过话。因其行动不便,监狱就安排一名同宿舍的服刑人员照顾其日常起居,并将其宿舍安排在出行最方便的二楼楼梯口。

管教民警和李虎每月一到两次的谈话教育都是通过纸和笔进行。每次谈话,民警都鼓励李虎重新站立。

直到有一天,李虎主动写纸条打报告说,他想打电话回家。监狱就安排民警充当传声筒,李虎每写一句,民警就转述一句。从此,李虎就用纸和笔和远在河南老家的母亲倾诉亲情。

今年6月,奇迹发生了。

在和母亲通亲情电话的时候,李虎没拿纸和笔,而是尝试拿起电话,用尽全力叫了一声“妈”。这声细弱的“妈”让管教民警和母亲都以为自己听错了。声音太小,李虎再憋足劲大声叫了一声“妈”。

电话那头满头白发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更让管教民警吃惊的是,没过几天,李虎将轮椅收了起来,行走得像个正常人。这究竟是咋回事呢?

原来李虎被抓时腿脚落下毛病,只能借助轮椅行走,得知获刑的同时,还获知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其还没到监狱就已经出现说不出话的情况。“想说,说不出来,想走,腿脚不方便。”李虎说,加上母亲年迈无法探监,他每天过的都是行尸走肉的日子。

但到了明康监狱,他发现,虽失去自由,但监狱却给他带来了温暖。

监狱医生除了每天嘘寒问暖外还定期给他检查伤腿,避免其肌肉萎缩,且一直安慰他:“别放弃,你会站起来的。”并鼓励他多练习说话,告诉他并没有器质上的异常,无法说话主要是心理原因。

民警对其照顾得无微不至,还安排同宿舍的服刑人员照顾其起居,但这一举动也无形刺激了李虎。“监狱想给我多一份照顾,但更加刺激我要过正常人生活的心理。”

半年多时间,李虎利用所有机会,借助一切能扶的东西坚持站起来练习行走。李虎说,要是没有监狱里的医生和管教民警的鼓舞,他还是一具行尸走肉,更别谈像正常人一样有说有笑,正常行走。

聋哑罪犯改造半年突然发声 探访广东唯一集中关押精神病罪犯监狱

心理咨询师对精神病罪犯进行心理疏导。

治心病

抑郁罪犯心理矫治解开心结

精神病罪犯入狱的罪行普遍较重,身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行的占比高达七成以上,其余也是抢劫、强奸、纵火等重罪。其中,绝大部分都要度过相当长的铁窗生涯,判死缓、无期徒刑的占比一半以上。

“刑期长,心病重,改造和康复难度大。”心理矫治办公室副主任钟庆介绍,精神病罪犯伤害的大多是身边的亲人,他们心里过不了这道坎,就会陷入无限的愧疚和自责当中。

23岁的林仰天,从16岁开始因家族遗传患精神分裂症,时常打骂家人,并认为自己没病,拒绝吃药,与家人关系逐步恶化。为了让林仰天顺利服药,其母在饭中拌药,有一次被其看到后,其很生气,认为母亲要毒害自己,开始幻听到“捅她”的声音。

因理智不受控制,一日,看见母亲在洗衣服,林仰天持刀刺向母亲,致使母亲受伤倒地,随后逃离现场。附近群众发现后立即报警,120到达现场时发现其母亲已经死亡。林仰天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12年,2017年3月入监,2017年11月被调入明康监狱。

入监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林仰天中度抑郁,中度焦虑。对比发病前后,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康复习艺能力下降。

“杀害母亲惨剧对林仰天造成严重心理打击。同时,转监后家人会见次数减少,其一直担心家人抛弃自己,再加上换监狱后教育管理和治疗模式改变,林仰天明显适应不了,常处于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负面情绪状态之中,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钟庆介绍,必须给予林仰天危机干预,缓解负面情绪,降低自杀风险。

在取得林仰天的信任后,心理咨询师鼓励其通过互换椅子(即变化角色)对话,说出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并站在母亲的角度回答自己的问题。心理辅导让林仰天明白了“与其自责不如负责,知道母亲对自己的希冀,需要积极改造,将来为母亲做点事弥补自己错误”,同时还通过暗示提高其自信心。

监狱还鼓励林仰天接受表达性艺术绘画治疗(原生艺术绘画治疗),整合意识、完善人格、矫正行为。林仰天参加原生艺术绘画治疗时,能够静心于绘画创作中,释放了负面情绪,通过原生艺术绘画治疗有效矫正行为,配合药物起到治身又治心作用。

经过8次咨询治疗,林仰天表示能放下杀害母亲的自责悔恨心理,自杀念头消失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消除。当记者见到林仰天时,他说整个人轻松了很多,并表示在服刑期间需要学一门技术,将来回归社会后赚钱为母亲择址安葬。

聋哑罪犯改造半年突然发声 探访广东唯一集中关押精神病罪犯监狱

 精神病罪犯在进行原生艺术绘画创作。

创模式

定制方案助病犯成功矫正

今年母亲节来临之际,没有绘画基础的林仰天画了一幅《最爱我的人》缅怀母亲。画中雏鸟从鸟巢里掉下来了,这时一条狗要吃掉它,小鸟妈妈挡在小鸟前面,奋力保护着小鸟,林仰天看完自己的画后说:“原来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就是母亲。”

林仰天说“以前从没有想过绘画也可以治愈人的心灵,把自己的情绪转变成一种色彩去涂鸦,在涂鸦的过程中可以把内心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

让精神病罪犯参加原生艺术绘画治疗是明康监狱开展表达性艺术治疗一个探索。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明康模式’其中一个亮点。其侧重于恢复精神病罪犯的社会功能。社会功能很重要,监狱要确保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回归社会。”明康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朱健平介绍,明康监狱作为广东省唯一的病犯监狱,关押着各类精神疾病罪犯。

为切实做好精神病罪犯的收押、管理、治疗工作,监狱对在押精神病罪犯危险程度、病情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后,按监管风险评估结果分轻度、中度、高度危险三种级别,分别收押在矫正、康复、治疗三种不同模式的病区进行改造和治疗,形成具有明康特色的“明康模式”:在病情比较严重的治疗病区,主要侧重于运用药物治疗疾病;在病情较轻的康复病区,主要侧重于运用心理治疗和教育矫正等辅助治疗手段进一步促进病情的好转;在病情稳定的矫正病区,主要侧重于恢复精神病罪犯的社会功能。

朱健平介绍,监狱医院都会对每一名精神病罪犯精神症状针对性制订康复治疗方案,并依据其社会功能状况、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等核心情况,及时调整改造治疗方案。在精神病罪犯服刑的整个过程,监狱伙房针对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进行膳食管理和营养配餐,心矫和教育部门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原生艺术绘画治疗等辅助教育手段主动介入精神病罪犯的康复、矫正和治疗阶段,精神病罪犯教育管理效能和健康权益保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话你知

精神病犯罪为何也坐牢?

“与外界传说的精神病人犯罪不用负刑责不同的是,我们收押的精神病罪犯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需要负刑责的”。明康监狱副监狱长邓爱军介绍,按照刑法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或者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当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责。是否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必须经过法定的鉴定程序予以确认。

精神病罪犯是否同样要接受改造?

除了参加各种教育矫正活动、定期服药之外,监狱对精神病罪犯的日常管理也非常严格,他们进监病情稳定后,就开始接受行为规范训练。这些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每天和正常罪犯一样,必须按时起床、洗漱、吃早餐,然后上午和下午的时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而晚上也必须在参加教育学习之后,按时就寝。

“虽然没劳动任务,但劳动让自己变得灵活起来,而且脑袋也不会胡思乱想。”一名病情比较稳定的精神病罪犯对记者说。他们劳动所得的一半被用来为自己购置生活用品和一些零食,这个对他们参加劳动具有一定激励作用。

(因涉及个人隐私,文中精神病罪犯皆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