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柳毅的傳說

柳毅的傳說在寒亭區朱裡鎮柳毅山周邊地區流傳很廣,自唐朝迄今,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形成了博大深厚的歷史民俗文化底蘊。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柳毅的傳說


柳毅的傳說主要內容是:柳毅五世祖柳明倫於隋煬帝九年由四川遷至濰東梅花村居住。柳毅的父親柳行芳行善積德,每日在巖溪河渡人救急,此事被天上神仙聞知,為試其真心,變化為母女在河邊求渡。柳行芳命中本該無子,神仙感其真誠,因行善積德特賜生貴子柳毅。柳毅少時家貧,聰慧孝敬,苦讀書,舉孝廉,做塾師,娶髮妻廑娘。柳毅小時候曾因家貧求貸於姥孃家,姥孃家妗子待其不好,於是有了“餓殺不吃貓剩食,凍死不烤燈頭火”的故事。柳毅成年後遊學天下,在山陰嶺遇雨借宿訂喜偶娶虎女。後赴長安趕考,落第回家遇龍女,為之渤海傳書娶龍女。時唐太宗徵高麗,路過此地,柳毅及龍女保駕有功,被唐太宗敕封為唐河平王,龍女為贍國夫人。壯年以後柳毅倦於仕途,入山修道成仙,屢顯靈蹟普惠眾生,禱雨輒應。因此衍生了關於柳毅顯靈的許多民間傳說,如天池祈雨說,海眼淘池說,民間祭拜說,告貧報應說,評書系列說,除夕守歲說,生日過節說,黃河擺渡說等等,信眾遍及魯東魯北地區。柳毅山廟會千年延續,信眾廣泛,至今香火鼎盛,民眾信仰篤誠有加。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柳毅的傳說


柳毅山在寒亭區朱裡鎮境內,因唐朝時該山腳下梅花村內有柳毅其人而得名。據柳毅山腳下的亓家莊《柳氏族譜序》記載:柳毅是唐朝年間亓家莊柳氏先祖。亓家莊《柳氏族譜序》節錄:“念我始祖,明倫自隋煬帝九年由西川遷於山左濰東梅花村居住,後遷於柳家店子,至清明祖,又遷於亓家莊。初明倫祖生元海,元海祖生太來,太來祖生行芳,行芳祖家貧樂善,每日在巖溪渡口濟人救急,五十歲生毅。毅祖天性聰慧,才學兼優,又有辰、寅兩仙女為內助,當日夫婦榮貴,固不待言。辰祖妣生萼,萼祖系本支宗派。寅祖妣生華,華祖系都昌柳家莊柳氏宗派。毅祖夫婦修真養性,得道成真,昇仙後於梅花村西十里許龍池附近屢顯靈蹟,以救兆民,遇有旱災,禱雨輒應。蒙大唐代宗皇帝敕封毅祖為唐河平王,於龍池後建廟塑像,以承祀典,香菸綿遠,永垂不朽……”

柳毅傳說在濰坊的流傳在地方史志多有記載,說明其流播之廣、影響之大,即使不聞窗外事的仕途學子都耳熟能詳,可見一斑。其一記載如下:

“柳毅,相傳濰州太平村人,業儒,弱冠應試京師,途中遇一女子,牧羊澤中,見毅與語。懇挽寄書一封與渤海龍王,因授以牧羊杖。言至海濱,有橘樹,三擊可入。毅至此地,如言果入水,見城郭宮室,巍然一大都府。龍王貌甚偉,延入,見書嘆曰:老夫過也!此女已許配涇河龍王,子弟怪怒,因謫在彼。遂欲以女妻毅。毅力辭,宴罷送出。逾年,毅娶盧氏女;又逾年,生一子。一日婦曰:吾即牧羊龍女也,君德報矣,奈思親何,君肯偕往乎?吾掘地為池,須臾可至。毅許之,即掘池,攜子入海。後池水橫溢,居民苦之,設祭立祠,水乃不溢。唐太宗徵朝鮮,歷其地,父老備述其事,太宗曰:‘此真龍女也!’封毅為河平王,龍女為膳國夫人。後遇天旱,禱雨輒應。今邑東四十里有池,名雙廟池,水色青黑,潮汐味與海水同,即其地也。”(民國《濰縣誌稿•雜稽》)

在柳毅山當地,以柳毅山上的廟落為中心,形成了一個範圍極廣的柳毅文化圈,其中以柳毅信仰為支撐,形成了固定的廟會與相關風俗,柳毅傳說正是在此文化圈內生生不息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