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汉墓出土迫击炮弹,被排爆公司引爆,如何穿越两千年至今成谜

打回汉朝的迫击炮

“我本唐朝一名将,不知何事打汉朝!”

这是侯宝林在相声《关公战秦琼》中的台词,唐朝的秦琼跑到汉朝战关公已经是奇观,若是发现汉朝人使用60毫米迫击炮,估计足以让人挠墙。

然而,最近的考古发现显示真有这种可能……

要讲清这是怎么回事儿,估计得先从什么是迫击炮讲起,估计很多朋友并不了解这种兵器。

北京汉墓出土迫击炮弹,被排爆公司引爆,如何穿越两千年至今成谜

▲ 南疆自卫反击战中,迫击炮是我军山地作战部队的好伙伴

迫击炮,是日俄战争之后诞生的一种独特兵器,结构简单,机动灵活,特别适合堑壕和山地作战。直到今天,在世界各地的局部战争中仍然不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在今天各类火炮中是比较特别的一种,因为迫击炮大约是所有现役火炮中唯一的前膛炮,也就是说炮弹是从炮口装填进去的,这种装填方式,最盛行的时间是几百年前。

北京汉墓出土迫击炮弹,被排爆公司引爆,如何穿越两千年至今成谜

换句话说,它的装弹方式和明朝红衣大炮是一样的,要知道,连清王朝北洋水师用的大炮都已经是后膛炮了。

当然,即便是明朝,也不会有这种武器的,更别说汉朝了。迫击炮从炮口装填,不是因为它原始,而是其独特的构造决定的。迫击炮都是大仰角发射,它的炮弹带有尾翼,从炮口填入后会因为尾部撞击炮膛底部的撞针而引爆发射药,将炮弹发射出去。

北京汉墓出土迫击炮弹,被排爆公司引爆,如何穿越两千年至今成谜

所以迫击炮打击敌人都是从头顶上落下来,哪怕中间隔着山包也能让对方无处躲藏。

那么,汉朝出现迫击炮是怎么回事儿?穿越了?那带个迫击炮未免太笨重了吧,带个打火机不是更方便吗?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我写一个剿匪战斗,提到1950年在消灭五峰悍匪鄢厚然等的战斗中,部队动用了60毫米迫击炮。有个朋友是帝都公安系统的带刀护卫,看过之后对我说,这个炮当年应该使用十分广泛,几年前在汉墓里还挖出来过一枚它的炮弹。

汉墓,迫击炮炮弹?!

北京汉墓出土迫击炮弹,被排爆公司引爆,如何穿越两千年至今成谜

▲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朝自己的同类头上扔了数以千万计的炮弹,有一些没爆炸的被陆续发现很正常,但汉朝的就太新鲜了

据他讲这件事是系统内部通报中提到的,主要是提醒弟兄们炮弹这类东西虽然有的已经很老了,但仍有伤人可能,发现后必须按照程序处理云云。当时提到发现炮弹的事儿有好几起,都是2000年以后在北京地区的事情,只是这发炮弹居然是在汉墓里发现的,让他印象深刻,所以记住了。

这颗炮弹,是在北京大兴区的永定河流域古代墓葬群中发现的。这个古墓群,是由于当地进行住房改造和配套工程而发现,由北京市文物局自2013年底进行发掘整理的。该区域共发现古墓一百多座,最古老的是东汉的,此外还有南北朝、唐、辽等时期的墓葬——由此推测,中国古人对于风水的看法很可能颇为一贯。考古工作中成果斐然,比如,在其中一座北朝东魏时期墓葬中发现了带有铭文的刻砖,记载墓主人名叫韩显度,出生于“乐浪郡朝鲜县”,这无疑对于当时东北亚我国古代边疆线变化有着重要价值。

然而,也就是在这次清理中,2014年年底,承担发掘工作的一支民工队,在其中一座汉墓中发现了一枚迫击炮弹,当场把众人吓慌,连忙报警。公安干警赶到,确认这是一枚60毫米迫击炮未爆炮弹,尾翼引信俱全。

别说,文物中有时真的会发现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

北京汉墓出土迫击炮弹,被排爆公司引爆,如何穿越两千年至今成谜

▲ 王莽时代出土的游标卡尺,与1975年北京测量仪器厂的产品外形神似

难道说真的存在穿越现象吗?

“那这颗炮弹现在哪里呢?”老萨赶紧追问。

“引爆了……还能怎么办?”

*……—……%¥#·!·#·¥%……—*(

不过,当我扼腕痛惜之后,却发现这件事可能不是老哥吹牛。2015年,《京华时报》便曾经报道过这个事件,只是注意的人不多而已。有一位叫做周鑫的记者这样记录了当时的情况——

“去年12月15日下午,市文物研究所所委托的挖掘队在对大兴区一汉代古墓挖掘时,发现了一枚迫击炮炮弹,赶忙报警。接到警情后,大兴区北臧村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民警发现,报警地点为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发现的一处汉代古墓,炮弹位于北侧的第二个墓坑之中。民警立即对人群进行疏散,随后民警随报警人一起进入古墓底部寻找危险品,经民警初步判断,该危险品疑似抗日战争时期所遗留的60式迫击炮炮弹。民警告知报警人暂时停止对该墓坑的挖掘,待炮弹处理完毕之后再继续。随后,特警队员用防爆毯盖住了迫击炮炮弹,并同民警一同等待排爆公司的专业人员到来。约1小时后,排爆公司的专业人员赶到,将炮弹装入特制的防爆箱中,并将相关的交接手续交与民警之后,将炮弹带回排爆公司进行销毁。”

当时,《中时电子报》也曾用《汉朝就有迫击炮 古墓挖出炮弹》为题进行了转载,可见还颇有影响。这段报道,与公安系统内部通报中的内容不谋而合,只是细节上略有相互补充而已。更重要的是,这篇报道居然留下了此炮弹的一张照片!

北京汉墓出土迫击炮弹,被排爆公司引爆,如何穿越两千年至今成谜

▲ 有片片有真相,如假包换,汉墓中发现的迫击炮弹就是这个样子的

看来,这件事是真的。

不过,大家恐怕都会判断,某人穿越到汉朝并在自己的墓中埋上一颗炮弹作为证明的可能性基本为零。这应该是后人在近代留下来的。

那么,它到底是怎样来的呢?

《京华时报》的报道中,对它的来历有所推测,认为可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遗物。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当时大兴的南苑等地曾是中日两军激烈交战之地,有这种推测情有可原。然而,我个人并不支持这种看法。

这是因为,当时在这一带交战的中日两军,都没有装备能发射这种炮弹的火炮。

北京汉墓出土迫击炮弹,被排爆公司引爆,如何穿越两千年至今成谜

二战初期的日军对迫击炮兴趣不大,在南苑等地与中国军队作战的日本华北驻屯军装备更轻便的掷弹筒来代替迫击炮的功能,当时日军的掷弹筒基本是50毫米口径,口径不同,弹种也不同,不能发射迫击炮的炮弹。

北京汉墓出土迫击炮弹,被排爆公司引爆,如何穿越两千年至今成谜

▲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倒是大量装备这种31式60毫米迫击炮

但它定型于1941年,开始生产于1942年(即民国31年),大兴一带中日两军的战斗到1937年7月底基本结束,此后基本没有携带重武器的中国军队在这一带活动,因此,也不可能把这种60毫米迫击炮或它的炮弹带到这里来。

那么,这颗炮弹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无独有偶,在大兴发现迫击炮弹并不是仅此一例,南苑机场周围也曾有所发现。我认为它们有可能都属于平津战役后傅作义部队溃兵丢弃的武器。1949年初,傅作义宣布接受改编,北平周围的国民党军放下武器。但是,也曾有若干部队溃兵逃亡时四处丢弃武器装备,这些武器此后在不同历史时期多被发现。当年在西山的双清别墅,为了保障中央入住,李克农亲自上山搜索,也发现过国民党溃兵丢弃的手榴弹。大兴的汉墓属于东汉小型砖墓,位于地层浅表,丢弃的迫击炮弹可能被流水冲入墓内,幸而没有当场爆炸。

北京汉墓出土迫击炮弹,被排爆公司引爆,如何穿越两千年至今成谜

▲ 二战时的迫击炮弹,发现时大多锈迹斑斑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便是建国后部队军事演习等行动时留下的,这主要是从照片上看到炮弹的锈蚀程度并不严重产生的猜测。可是由于建国后武器管理十分严格,出现一发完整的迫击炮弹丢失,又不大可能。遗憾的是,由于这枚发现的“汉朝炮弹”已经被爆破处理,对它的来历估计很难再进行进一步考证了。

北京汉墓出土迫击炮弹,被排爆公司引爆,如何穿越两千年至今成谜

▲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使用的就是60毫米迫击炮

在和日军作战中,国共两军都用迫击炮取得过很好战绩,曾在庐山打得日军伤亡惨重,寸步难行,也曾在黄土岭击毙“名将之花”阿部规秀。日军在抗日战争中把我国军队的迫击炮列为“中国军三种神器”之一(另外两种分别是德制37毫米反坦克炮和捷克制ZB-26型机枪)。因此,日军也调整装备,在后期增加了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它们留下的炮弹,在我国也不时被发现。

北京汉墓出土迫击炮弹,被排爆公司引爆,如何穿越两千年至今成谜

▲ 日军150毫米中型迫击炮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现的日军迫击炮炮弹中,也有和“汉墓炮弹”一样传奇的家伙。

吉林省汪清县是抗联曾经频繁活动的地区,在这里他们和日本关东军进行过多次激烈战斗。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些战斗的直接影响会一直持续到今天。

去年7月,汪清一家发电厂遇到了一件奇妙的事件。这家叫做“凯迪电厂”的工厂,是利用垃圾(主要是林业废料)直接燃烧或气化来发电的,他们每天把秸秆、木耳养殖废料、可燃民用垃圾等收集起来,送到锅炉里燃烧获得能量,供应周边很大一片区域的电能,属于相当环保和先进的一家厂子,平时邻里和睦,很是祥和。

然而,这一天,该厂的锅炉进料口忽然传来砰然一声巨响,随即正在进入锅炉的材料便都被截断下来。生产线嘟嘟报警,工人们只好把它停了下来,检查时却倒吸一口冷气。

这套系统十分完备,在进料口设有一部电磁铁,用于吸附那些混杂在废料中的金属,以免它们进入燃烧过程后粘附锅炉炉壁,影响使用寿命。然而,这次这磁铁却吸住了一个大家伙。大家定睛一看,竟是一枚比茶杯口还粗的炮弹,它被吸住后卡死了进料口,才造成这起险情。惊恐万状的工作人员连忙报警。

经汪清县公安局指挥中心调派专门处理爆炸物的民警前往鉴定,这是一枚日军九七式150毫米迫击炮的炮弹,弹重24公斤,如果被送进锅炉燃烧,后果可想而知。

推测这是日军在和抗联作战期间驻扎汪清的部队使用的,没想到差一点儿被中国人当成垃圾给烧了。

北京汉墓出土迫击炮弹,被排爆公司引爆,如何穿越两千年至今成谜

▲ 作为炮弹,这还不算大的,图中这种美国“小戴维”914毫米迫击炮,一发炮弹就有一吨半,要是掉进锅炉里……

北京汉墓出土迫击炮弹,被排爆公司引爆,如何穿越两千年至今成谜

这一行,不好干啊。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