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漢語橋」:一場《天下一家》的文化交流盛宴

《漢語橋》自2008年開播以來,精彩紛呈,好評如潮。今年,第十七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如約而至,並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為主題,力圖為觀眾呈現一場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宴。


湖南衛視“漢語橋”:一場《天下一家》的文化交流盛宴

中國人歷來主張"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家,這個承載著幸福與快樂的字眼,是全人類共同的追求。因此,《漢語橋》節目以"家"為主題,既是對 "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回應,也是對人類追求幸福的文化擔當。

要做好文化使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怎樣從紛繁的中國文化中提取優秀的元素來進行創作,是擺在《漢語橋》節目組面前最大的難題。為何《漢語橋》能成為一檔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節目?為何能在這麼多對外傳播文化的節目裡脫穎而出?這許許多多問題的答案,其實也正是《漢語橋》能成功做好文化使者的奧秘所在。

湖南衛視“漢語橋”:一場《天下一家》的文化交流盛宴

湖南衛視“漢語橋”:一場《天下一家》的文化交流盛宴

《漢語橋》之所以能做好文化使者,首先是消除了文化之間的誤解和障礙。在對外傳播中,尊重文化差異,突破認知障礙,打破固有偏見是最大的難點。在本屆的《漢語橋》節目中,我們看到了留學生們最真實的生活狀態,與國人進行零距離交流。這種不加任何修飾的自然感,是最真實的力量,在增進外國人對中國最直觀瞭解的同時,也"潤物細無聲"地傳遞出中國文化和價值觀。在過往的很多節目中,大都聚焦在文化交流的"大江大海",試圖給觀眾帶來大而全的"全景展示",而《漢語橋》則另闢蹊徑,讓中國文化在平凡的生活之中流動,用故事的形式來傳遞文化的力量,從而讓我們看到了文化的"溪水潺潺"。


《漢語橋》之所以能做好文化使者,其次是做好了一以貫之的創新。創新是創新者的通行證,守成是守成者的淘汰書。《漢語橋》之所以能"火爆"熒屏這麼多年,靠的就是求變、求新。在這一屆比賽中,創新的力度不減,創新的亮點多樣。從調性創新——用話題性、互動性的比賽提升影響到播出創新——用"730黃金時段"和"即錄即播"的方式形成品牌聚眾效應;從體驗創新——"青島海水稻中心"、"張家界武陵源區"和"科大訊飛"的遊學體驗再到內容形式的創新——將答題環節與遊戲闖關環節相結合……《漢語橋》節目組匠心獨運,始終緊扣時代脈搏,貼近現實生活,堅持用創新來緩解觀眾的審美疲勞,在"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的主題下,傳遞出深厚的中國情懷和濃濃的中國味道。

《漢語橋》之所以能做好文化使者,還因為它涵養了太多的文化情懷和擔當。"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千百年來,"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夢想始終是人類心中長明的燈火。作為全國省級衛視的領頭羊,堅持和傳承這個夢想是湖南媒體人的應有的擔當。在《漢語橋》節目中,我們不僅僅能看到外國留學生能講一口流利的漢語,背誦中華文化的經典,我們更能看到創辦字源網站的理查德﹒希爾斯,收錄了8105個漢字的溯源,總數多達96000個古代字形;更能看到被稱為"洋村長"的布萊恩﹒林登教授,因熱愛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風習俗與歷史文化,在中國創立了文化交流驛站,並聯合當地居民將白族特色文化發展成為深度旅行體驗與國際教育項目;更能看到留學生們已經從簡單的語言學習轉變成深入瞭解中國的民俗、手工藝等深層次的文化內核……這些可喜的進步是中國強大的象徵,是中華文化自信的表現,更是中華民族寬容、開放胸襟的最好註腳。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還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當前,"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這句歌詞正由夢想變為現實。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漢語橋》一如既往的秉承"以天下為一家"的歷史底蘊,抱守"協和萬邦"、"不和不生"的文化精神,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做好中外文化的"溝通橋樑"和"文化使者",就一定能讓更多、更美好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就一定能讓世界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就一定能讓中華文明在世界的舞臺上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書寫更為輝煌的篇章!

湖南衛視“漢語橋”:一場《天下一家》的文化交流盛宴

湖南衛視“漢語橋”:一場《天下一家》的文化交流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