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汉语桥”:一场《天下一家》的文化交流盛宴

《汉语桥》自2008年开播以来,精彩纷呈,好评如潮。今年,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如约而至,并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为主题,力图为观众呈现一场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宴。


湖南卫视“汉语桥”:一场《天下一家》的文化交流盛宴

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家,这个承载着幸福与快乐的字眼,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因此,《汉语桥》节目以"家"为主题,既是对 "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回应,也是对人类追求幸福的文化担当。

要做好文化使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怎样从纷繁的中国文化中提取优秀的元素来进行创作,是摆在《汉语桥》节目组面前最大的难题。为何《汉语桥》能成为一档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节目?为何能在这么多对外传播文化的节目里脱颖而出?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正是《汉语桥》能成功做好文化使者的奥秘所在。

湖南卫视“汉语桥”:一场《天下一家》的文化交流盛宴

湖南卫视“汉语桥”:一场《天下一家》的文化交流盛宴

《汉语桥》之所以能做好文化使者,首先是消除了文化之间的误解和障碍。在对外传播中,尊重文化差异,突破认知障碍,打破固有偏见是最大的难点。在本届的《汉语桥》节目中,我们看到了留学生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与国人进行零距离交流。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自然感,是最真实的力量,在增进外国人对中国最直观了解的同时,也"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出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在过往的很多节目中,大都聚焦在文化交流的"大江大海",试图给观众带来大而全的"全景展示",而《汉语桥》则另辟蹊径,让中国文化在平凡的生活之中流动,用故事的形式来传递文化的力量,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溪水潺潺"。


《汉语桥》之所以能做好文化使者,其次是做好了一以贯之的创新。创新是创新者的通行证,守成是守成者的淘汰书。《汉语桥》之所以能"火爆"荧屏这么多年,靠的就是求变、求新。在这一届比赛中,创新的力度不减,创新的亮点多样。从调性创新——用话题性、互动性的比赛提升影响到播出创新——用"730黄金时段"和"即录即播"的方式形成品牌聚众效应;从体验创新——"青岛海水稻中心"、"张家界武陵源区"和"科大讯飞"的游学体验再到内容形式的创新——将答题环节与游戏闯关环节相结合……《汉语桥》节目组匠心独运,始终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现实生活,坚持用创新来缓解观众的审美疲劳,在"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的主题下,传递出深厚的中国情怀和浓浓的中国味道。

《汉语桥》之所以能做好文化使者,还因为它涵养了太多的文化情怀和担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千百年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梦想始终是人类心中长明的灯火。作为全国省级卫视的领头羊,坚持和传承这个梦想是湖南媒体人的应有的担当。在《汉语桥》节目中,我们不仅仅能看到外国留学生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背诵中华文化的经典,我们更能看到创办字源网站的理查德﹒希尔斯,收录了8105个汉字的溯源,总数多达96000个古代字形;更能看到被称为"洋村长"的布莱恩﹒林登教授,因热爱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风习俗与历史文化,在中国创立了文化交流驿站,并联合当地居民将白族特色文化发展成为深度旅行体验与国际教育项目;更能看到留学生们已经从简单的语言学习转变成深入了解中国的民俗、手工艺等深层次的文化内核……这些可喜的进步是中国强大的象征,是中华文化自信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宽容、开放胸襟的最好注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当前,"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这句歌词正由梦想变为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汉语桥》一如既往的秉承"以天下为一家"的历史底蕴,抱守"协和万邦"、"不和不生"的文化精神,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做好中外文化的"沟通桥梁"和"文化使者",就一定能让更多、更美好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就一定能让世界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就一定能让中华文明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书写更为辉煌的篇章!

湖南卫视“汉语桥”:一场《天下一家》的文化交流盛宴

湖南卫视“汉语桥”:一场《天下一家》的文化交流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