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統治最長的朝代:長達800年的周朝,爲什麼會走向滅亡?

背景:對於周朝的歷史,包括春秋戰國時期的學說,研究很多。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奴隸主國家政權,分封的對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給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異姓功臣貴族、同姓王室貴族、先代帝王后代和遠氏族部落首領),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諸侯國;被封諸侯的義務是:要服從國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貢獻財物,要派兵隨從周王作戰;周王先後分封的重要諸侯國有:魯、齊、燕、衛、宋、晉等;魯,燕,晉 是周王姬姓封國。分封的作用是:鞏固了西周的統治,拓展了疆域。春秋時期,分封制崩潰。崩潰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口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兼併戰爭,形成了諸侯爭霸的局面。葵丘會盟,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認,標誌著分封制極致滅亡。以鄭國的擴張為切入點,仔細論證鄭國擴張是周朝到春秋戰國演變的因果鏈條上的重要的一環和強有力動力。

中國史上統治最長的朝代:長達800年的周朝,為什麼會走向滅亡?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春秋戰國的思想體系和一系列重大事件是東周時期的最大特點,而導致這些發生的原因有很多觀點。本文基於東周時期的資料綜合,特別是戰爭,滅國,會盟和版圖隨時間的變化,顯示這些具有突發的特點,而且繼鄭國擴張之後,據此推測鄭國擴張是引發這些事件的主要動力。因果關係分析也支持這個推測。

1. 鄭國的擴張概述

鄭國於-806年(周宣王22年)建國,周宣王封弟王子友于鄭(今陝西華縣的東方),原來的封地(現陝西華縣的東方)。通過向虢、鄶之君賄賂,取得十邑之地作為新鄭國之在東方的立足點。周室東遷後,鄭國君為王朝大臣,借天子之名在19年(從-769到-750)相繼滅了鄶、東虢、密、鄢、聃、胙和祭七國。從只有方圓約63公里,面積約4千平方公里小地方,擴張到方圓約105公里,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之後又侵佔宋的西部領土,滅戴國,以及周王的5.5千平方公里,約為周王的53%領土,-698年宋齊衛 陳蔡五國討伐鄭國,歸還王室土地,許復國。

中國史上統治最長的朝代:長達800年的周朝,為什麼會走向滅亡?

春秋初期諸侯國變動

2. 鄭國擴張後戰爭次數大幅度增加

鄭擴張之前70年(從-840到-769),統計18次戰爭,16次戰爭為對外(戎和蠻等)戰爭。對內有2次,都是周天子討伐的戰爭。而自從鄭執行擴張國策以後, 70年增至51次戰場。其實42場是內戰,戰爭由之前的變成了內戰。其實前20(從-769到-750)之內有11次戰爭,有7次是鄭擴張發動的內戰。繼後迅速上升,-699到-650有82次戰爭,而-649到-600有140次戰爭。強烈的提示鄭國引發的內戰啟動了春秋戰國的戰場的序幕。

3. 鄭國擴張後的滅國顯著增加

滅國與戰爭一樣,在西周時期的記載是比較少的事件,西周末年和犬戎攻周,引起一些周邊滅亡。自從鄭擴張導致的中原地帶的滅國急劇上升,而鄭本身在19年之內滅了7國。開啟了滅國的浪潮,於-700到-650期間滅國的國家達到最高峰38個國家。

中國史上統治最長的朝代:長達800年的周朝,為什麼會走向滅亡?

春秋中期諸侯國

4. 鄭國擴張早於其他國家

為比較鄭國與秦楚齊擴張的先後關係,統計了各國的版圖的相對變化。明顯看出鄭的擴張是最早的,而且相對的擴張幅度在早期是最大的。秦在-700之前主要對象是戎,楚也是向南擴張,-720第一次北進,滅權國,是鄭開始擴張後的50年。其他國家都鮮有大量的滅國行為。所以鄭國急速擴張的示範效應不容小覷。

5. 鄭國擴張後引起了頻繁會盟

鄭國的擴張對於中原諸國非常反常,勢必引起諸侯國的交流,溝通甚至聯合應對突然變化的環境,為此統計了會盟次數與時間的關係。鄭擴張之後,諸侯國會盟次數明顯增加。

中國史上統治最長的朝代:長達800年的周朝,為什麼會走向滅亡?

春秋末期諸侯國

6. 鄭國的攻擊和被攻的比率很低

為探索因果關係鄭國的擴張導致了春秋戰國,統計了鄭、秦、齊和楚等四國主動進攻和被別人進攻的比率。從-769到-700鄭國以進攻為主(1.7)而隨後變成0.5,意味著遭到其他國家的屢屢攻擊,變成了被動,在其他各國是最低的。提示鄭國最早的攻擊別人引起其他國家的反感而不得人心。相比秦,楚和齊而言,三國的比率比鄭國高,主要原因,這三國主要側重外敵,對於拱衛中原和內地具有正面作用。

7. 鄭國擴張對楚國擴張的影響

楚國在-770年還比較小而早期的擴張是向南,第一次向中原始在-720滅權開始, 經過鄭國頻繁擴張後的思想醞釀和準備,-704年開始侵隨國,佔領領土。然後約20年,迅猛向中原擴張,滅掉了16個國家。齊桓公時代也只是推遲了楚的北進,繼後又繼續擴張。

中國史上統治最長的朝代:長達800年的周朝,為什麼會走向滅亡?

春秋末期(三家分晉)

8. 鄭擴張對齊管仲改革的影響

最初齊跟隨鄭滅了祝國,疆土一直保持不變,在鄭國擴張後的70年發酵後,直到-693年開始侵紀,然後滅紀,譚,遂和郭。齊桓公和管仲正是在這個時候上臺的,70多年的發酵和楚國的間接影響,對於啟動管仲推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戰爭動議和富國的經濟政策具有重大的影響。

結論:鄭國的瘋狂擴張和滅國行為對當時重視禮儀的中原諸國無疑是一個震撼。無論鄭國的擴張打著什麼藉口,各個諸侯國特別是鄰國,都難以置信這種反常的行為,從思想和國策上都應該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整,例如齊國。而楚國,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和觀察,最早意識到中原諸侯國的矛盾,看到了北進的契機,並付諸實施。並進一步影響齊國及其鄰國更加頻繁的會盟計劃。所以鄭國的擴張攪動了中原的格局,引發了春秋戰國的思想,軍事,文化甚至包括技術等的一系列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