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丽乡愁|乡村,要让年轻人留下

沿着苏州环太湖大道朝西南方向一路开过去,宽阔平坦的道路让心情都飞扬起来了,右手边的太湖碧波荡漾,左手边的乡舍整洁漂亮。

如果你第一次来,怕是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竟然是乡村。


我的美丽乡愁|乡村,要让年轻人留下



西傍太湖、北依园博园的临湖镇灵湖村黄墅就是其中的一处。

01

有人说,故乡终究是回不去了。

对于越来越多在城市打拼年轻人来说,故乡是回忆里的美好,却不敢轻言回归。


我的美丽乡愁|乡村,要让年轻人留下


出生于临湖镇灵湖村的沈卫东,太湖水和小森林都是他日日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美丽。

现在也是这个小村庄的当家人,村委书记。在他心中,故乡的美丽与千年灵气,是他走多远也不能放下的。


我的美丽乡愁|乡村,要让年轻人留下


从部队退伍回来,他就一直致力于乡村管理和建设的工作,一干就是16年。

和大部分农村一样,灵湖村曾经也是经济薄弱村,虽然老天给了绝佳的自然环境——灵湖村85%的地方都在沿太湖一公里生态保护区内。很多时候,这里常常是游人去东山镇游玩要经过的一处不起眼的村落,并不为外人熟知。


我的美丽乡愁|乡村,要让年轻人留下


灵湖村倒也因“祸”得福,因为没有过度开发,保留了原始的乡村风貌,成了沈卫东如今主抓美丽乡村建设最大的筹码。

02

2013年,国家提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 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我的美丽乡愁|乡村,要让年轻人留下


△里尺桥(相传这里距离古太湖正好一里零一尺)

而灵湖村抢抓机遇,在保存乡舍风貌的前提下,还完成了基础设施的升级。

和印象中固执死板的村书记完全不一样,沈卫东很乐意接受外面的新鲜事物。

“我们最终要解决的就是三个业的问题,打造优秀的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用年轻人的面貌,带动乡村发展。”


我的美丽乡愁|乡村,要让年轻人留下



吸引年轻人带活衰老的村庄,闭塞的农民,是沈卫东最大心愿。只要能有年轻人留下,灵湖村的未来,是可以期待的。

为此,灵湖村整合打造了“森林的秘密”、“呼吸森林”、“野外露营·自然”、“森林探险·远足”和“村落风貌·匠人文化”5大特色片区。

内容包含了酒店、民宿、亲子游乐、书店、农家乐、太湖游艇观光、传统手工艺体验等多元化的文旅项目。


我的美丽乡愁|乡村,要让年轻人留下



灵湖村努力将当地本土文化与自然资源升华融合,以期创造出一种多元丰富的空间体验,进而打造一种创新且极具本土文化特色的新乡村模式。

更为的是,把年轻人留下。


我的美丽乡愁|乡村,要让年轻人留下


△游艇区

去年,灵湖村黄墅成功入围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首批试点村庄。

这意味着,他们将会在“钱、地、人”三个方面得到重点保障,也能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03

如今的灵湖村,已经顺利脱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并且逐步发展起来自己的旅游产业。

几年前,沈卫东发现农民都外出打工,民房大量闲,于是结合旅游业发展契机,在灵湖村发展民宿产业。


我的美丽乡愁|乡村,要让年轻人留下


“我们村和农民签订租赁协议,然后再由村里去把这些房子租给民宿经营者,这中间我们不会加价,只是希望能够作为农民和民宿经营者之间的桥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此外,灵湖村还可以为初创期的民宿经营者提供资金扶持。


我的美丽乡愁|乡村,要让年轻人留下


“这是一种联合经营的模式,我们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民房的装修,在此后协议期内收取固定回报。”

尽管这种方式在沈卫东看来,还是比较“笨”且“保守”的方式,但这种创新引进企业的思路却收到了很多好评。

现在村里已经引进了诸如“右见十八舍”这样知名度颇高的民宿入住经营。


我的美丽乡愁|乡村,要让年轻人留下


今年年底,沈卫东颇为期待的匠心学社就要正式亮相了,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之中。据说,项目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恺的设计团队操刀。


我的美丽乡愁|乡村,要让年轻人留下


△建设中的匠心学社


“未来通过匠心学社的项目体验,能够给灵湖再增一抹亮色。”

想下一下,挑个天气晴朗的周末,带着家人开车去灵湖度假,一路太湖风光相伴,体验森林秘境的奇妙,还能一起做个小手艺,在小时候呆过的乡村小院里,陪家人喝杯茶,看看满天繁星。


我的美丽乡愁|乡村,要让年轻人留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