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旅游年年火爆,这个小长假存在的合理性在哪里?

“十一黄金周”可以说是除了春节之外比较重要的一个假期了。每年10月1日,大批大批的景点推出优惠,大批大批的游客蜂拥到景点,把“黄金周”挤成了“黄金粥”。

“十一黄金周”旅游年年火爆,这个小长假存在的合理性在哪里?

政府为何设置“黄金周”小长假?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讲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希望通过长假来鼓励各方面增加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目前,各个国家一般使用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的规模。GDP计算方式有好几种,用的最多一种就是将一个国家里面所有产生的花费都加在一起,算出一个总量。计算公式为: GDP =消费+投资+财政支出+出口- 进口。

从以上公式可见,除了“进口”这一项以外,以上的每一个部分的增加都会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最明显的,莫过于“消费”这一项了。节假日期间,由于给了广大消费者机会,交通、餐饮、景点、酒店等行业的消费会明显增加。因而黄金周在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能量。

“十一黄金周”旅游年年火爆,这个小长假存在的合理性在哪里?

“十一黄金周”旅游年年火爆,这个小长假存在的合理性在哪里?

长假中一个重要政策便是高速公路免费,而这是否会降低政府财政收入?这里涉及一个边际成本问题。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虽然耗资巨大,但那些花费已经是花出去的沉没成本了,而高速公路一旦建成,路上跑一辆车还是一百辆车都没什么差别。政府考虑的便是“边际成本可能会很低”,因此取消假期高速公路收费,而价格影响消费。对于消费者来说,高速公路免费可以促使他们出门旅游,从而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十一黄金周”旅游年年火爆,这个小长假存在的合理性在哪里?

“十一旅游黄金周”为何火爆?

首先,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探讨下。经济学十大原理中提及: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首先,长假本身对于大众就是一种激励。一周的空闲时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一笔时间财富,本身就暗含着鼓励人们出行、消费的意味。与此同时,高速公路免费、酒店机票降价打折、超市商场促销打折等手段层出不穷,面对这些价格上的激励,人们会选择出行、旅游等活动。

“十一黄金周”旅游年年火爆,这个小长假存在的合理性在哪里?

从机会成本来看,长假期间出行意味着放弃待在家中,成本主要是时间和金钱。待在家中意味着放弃游玩、享受、美食以及旅游过程中的美好等。我国已经从“物质消费时代”进入了“精神消费时代”,旅游消费是我国民众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因此,旅游中精神上的满足往往会战胜待在家中金钱的节省。

“十一黄金周”旅游年年火爆,这个小长假存在的合理性在哪里?

从边际效应来看,实际上人们黄金周出游是边际成本作用的结果。激励作用下人们出行游玩,在此过程中,相比于旅游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人多拥挤以及物价上涨等因素对于人们而言已经是边际消费了。相对于一个人或者一家人买机票住酒店等消费,景点门票的上调、食物价格的上涨和人群的拥挤实在算不上什么了。

资源供给不足,景区为何不扩大规模?

在旅游高峰期,交通、旅游资源都承受了巨大压力,经常出现供给不足的状况,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为什么景区不扩大经营规模?从供给角度来看,首先必须要注意到旅游业的显著特点,即季节弹性大。我国许多旅游景点市场在90%的时间里供给能力过剩,在10%的时间内供给严重不足,这个“十一黄金周”,就是属于这10%的范畴,就是如果盲目扩充规模,势必造成旅游淡季的资源闲置和从业人员的季节性失业,产生新的浪费。

“十一黄金周”旅游年年火爆,这个小长假存在的合理性在哪里?

而关于火车、飞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他们的投资耗费非常大,而且成本的收回需要较长周期。而从需求上来看,除去节假日期间,平时是正常运行的。如果政府扩大投资建设,同样也是造成日常资源的浪费。

“十一黄金周”旅游年年火爆,这个小长假存在的合理性在哪里?

“十一黄金周”旅游年年火爆,这个小长假存在的合理性在哪里?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般采取扩大生产或者降低需求两种手段,前面已经分析过,大量增加供给不可能,所以只剩下调控需求一条路。价格,是调节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抑制需求就需要提高价格,但是这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会降低了旅游质量,引起消费者的不满,甚至一些企业会借机暴涨价格从中谋利。这时又需要政府出面来限制价格增长,但这一做法又会违背市场经济规律。

供求不平衡又调控无法,因而越来越多人主张取消长假,将假期平摊到平时或者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以此来减轻长假矛盾。由此引发了取消长假与否的全网争论。你怎么看“十一旅游黄金周”?你觉得它应不应该取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