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为什么有人使朴刀,有人使棍棒?

宋人曾公亮等所编著的《武经总要》,记载了许多中兵器,光是刀,就有七八种,但是并不见说有朴刀,何也?盖因为朴刀兼有农具之用(具体用法代考),所以正经的兵家,不屑于记录。

梁山好汉,为什么有人使朴刀,有人使棍棒?

但是正因为半农半兵,官府不禁,所以宋明以来,走江湖的,多带朴刀。于是它几乎成了《水浒》英雄的标配,“带了腰刀,提了朴刀,背了包裹”,就要去旅行。史进,林冲,杨志,刘唐,朱仝,雷横,宋江,武松,卢俊义,等等,都多曾用过它。

除了朴刀,《水浒》里常见器械是棒。有些好汉,如鲁达,自始至终,不曾使过朴刀。他打死镇关西,逃亡时就是提了条齐眉短棒。后来当了和尚,打了一条六十二斤水磨禅杖。他大概不会使朴刀。

梁山好汉,为什么有人使朴刀,有人使棍棒?

武松他回乡探亲,也是提了条哨棒。这大概是因为他客居他乡,置办不起朴刀?因为纵然是半农具,它毕竟是铁器,比起木棍来,还是要费些银钱。武松不是不会使朴刀,他大闹飞云浦,杀了四个人,就夺了一把朴刀,杀回孟州,血溅鸳鸯楼。朴刀费钱,可以从刘唐身上,找到例证。刘唐这人,最惯使朴刀。可是他来东溪村投晁盖,并不见带。后来为了和雷横斗气,才从晁盖家兵器架上,临时拿了一把。那么爱使朴刀的人,为什么自己没有?因为刘唐是流民,身上没钱,所以置办不起。

梁山好汉,为什么有人使朴刀,有人使棍棒?

宋江杀惜之后,先奔横海郡,后投清风寨,都带朴刀。可是后来两次回老家,一次中途奔假丧,一次下山接父亲,带的却都是短棒。为啥出门带刀,回乡带棒?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带罪回乡,不想引人注意。

萧让金大坚,这俩文人,估计也不会使刀,所以也用杆棒,和王英打斗。不会功夫的文人,拿棒打人,为了壮胆;倘若他拿刀,弄不好划伤自个儿,感染破伤风不是闹着玩的。

拼命三郎石秀,是个狠家伙,他在翠屏山行凶杀人奔梁山,也是拿杆棒(可是同行的杨雄拿的是朴刀)。他不是不会使刀,估计也是没来得及置办。所以他路过祝家店,总惦记人家店里“十数把好朴刀”,最终抢了人家一把自用。

梁山好汉,为什么有人使朴刀,有人使棍棒?

最逗的是卢俊义,书上说他“棍棒天下无对”。他出门时,也带了条杆棒,书上还单有一首诗,专门赞美他这条好棒,说什么“虽然身上无牙爪,出水巴山秃尾龙”,把它比做一条龙。可是后来见了梁山好汉,我们才发现,卢俊义这条棒,原来只是一个朴刀把,还是要装一个刀片才有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