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蘇聯用簡單武器打垮裝備精良的德軍

歷時四年之久的蘇德戰爭,是空前絕後的機械化戰爭,無論是莫斯科會戰,還是斯大林格勒戰役,蘇德雙方都投入了成千上萬的坦克、飛機、大炮,都是鋼鐵洪流的鐵血較量。

蘇聯在衛國戰爭中大量生產簡易武器,特別突出“簡單的武器就是好武器”的觀點,在經濟實力、科技水平不如敵時,能在數量上對敵人形成優勢。蘇聯的體制和德國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可以集中所有的資源辦大事,用它也可以創造戰時軍工生產的奇蹟。

1941年夏,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後,蘇聯人進行工業大搬家,把能搬走的工業設備,全部裝上汽車、火車,搬遷到幾千公里之外的烏拉爾、新西伯利亞,建起新廠房,安裝好機床,立即投產,大批量地生產軍火。這等於幾個月內,蘇聯人把一個工業國向東搬遷了幾千公里,而且隨後還提高了產量,其工業搬遷和重建能力可謂驚人!

此外,蘇聯動員、使用了一切可用的金屬材料。在莫斯科,已建起巨大鋼樑、準備建造全球第一高樓的蘇維埃宮被拆掉,所有的鋼鐵、銅、鋁等回爐融化成鋼錠、銅錠、鋁錠,運送到軍工廠。蘇聯動員了2000多萬婦女、少年從事軍火生產,彌補了2000多萬青壯年從軍參戰後的空缺。

蘇德戰爭,蘇聯用簡單武器打垮裝備精良的德軍

在1942年,蘇聯的工業生成能力不到德國的三分之一,但軍火產量卻是德國的4倍。在此年,德國製造了0.6萬輛坦克,而蘇聯生產了2.4萬輛。在兩年多時間裡,德國生產了1800輛“虎”形坦克和5500輛“豹”型坦克,蘇聯卻生產了5萬多輛T-34坦克,雖然德國的坦克製造工藝精密、操作方便,光學瞄準儀器和防護設備都很先進,但其成本高、耗時長,其平均價格是蘇聯T-34坦克的5倍。蘇聯人甚至把農用拖拉機加上廢鋼板、木板、橡膠,改裝成N-I坦克,大批量地投入戰場。在雙方大規模的坦克交鋒中,最終是蘇聯的鋼鐵洪流佔了上風。

戰爭爆發後4個月,蘇軍損失了1萬多架飛機。蘇聯人缺鋁,於是生產了大批用“斧頭砍出來的飛機”,機身蒙皮是西伯利亞樺木膠壓層板;機翼是木質機構,翼身是油布蒙皮。蘇聯的木頭飛機可勉強與德國鋁製飛機作戰,致命弱點是比較脆弱,使用壽命只有200個小時,而德國人的鋁製飛機能使用幾千小時。但是蘇聯人計算過,在空戰頻繁且損失巨大的戰爭中,平均1架戰鬥機的使用壽命不到100個小時,耗巨資生產成本高昂、結實緊密的鋁製飛機其實是一種浪費。德國人嘲笑蘇聯人的“膠合板飛機”不堪一擊,但後來發現對方的飛機密密麻麻,實在太多了,自己的鋁製飛機根本不夠用。結果,到1943年,蘇聯人靠海量的木頭飛機奪回了制空權。

蘇德戰爭,蘇聯用簡單武器打垮裝備精良的德軍

迫擊炮被許多人認為就是一個“能冒煙的鐵管子”,製造很簡單,價格低廉,只需一個炮筒、一個底座、一個支架就組成一門炮,生產價格只相當於同口徑野炮的八分之一,是陸軍造價最低、最簡便的戰場用炮。由於迫擊炮的膛壓低,不必使用鋼炮,生鐵炮彈也可以用,炮彈價格也很便宜,但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卻有著射速低、射擊精確度差這一致命弱點,德國和美英等國對這類武器一向不大重視,生產數量也不多,蘇聯卻以製造簡便的迫擊炮作為第一線的主要武器。在蘇德戰爭期間,德國一共生產18萬門迫擊炮,蘇聯卻生產80萬門迫擊炮,而且大中口徑迫擊炮的比例更高。

蘇德戰爭,蘇聯用簡單武器打垮裝備精良的德軍

為了彌補迫擊炮射擊準確性差這一弱點,蘇軍採取集中大量迫擊炮進行密集射擊的方式,經常在一個突破點上用上千門迫擊炮一同發射,在敵人陣地上形成一片火海。儘管單個迫擊炮打得不準,集中使用時卻能以大面積覆蓋方式殺傷大量敵人。此外,強大的爆炸震撼力,也會把剩下的敵軍搞得喪魂落魄。

德國的衝鋒槍號稱世界最精良,卻一共只生產出180萬支;蘇聯的波波莎衝鋒槍構造簡單,外形顯得粗糙,產量卻是700萬支。當時的衝鋒槍雖有射擊速度高的優點,但準確性卻比較差,有效射程也只在200米——300米之間,遠不及步槍。不過,蘇軍認為衝鋒槍有一個優點便是適合近戰,不用精確瞄準便可掃射,用“彈雨”打倒敵人。

蘇德戰爭,蘇聯用簡單武器打垮裝備精良的德軍

從士兵掌握武器的訓練時間看,培訓一個步槍神槍手至少需要幾個月,而新兵拿到衝鋒槍後,一兩天後就能有效掌握。像德國、日本那種軍國主義國家,從小學起便對男生進行射擊訓練,其入伍兵拿到步槍後槍法大都比較好,蘇聯倉促動員入伍的人沒有那麼長時間訓練,大量裝備衝鋒槍倒是能最快形成戰鬥力。

戰爭初期,蘇聯曾大量裝備性能不錯的託加列夫半自動步槍,後來發現這種槍的生產成本高,因構造複雜,故障率也高一些,軍工部門便索性停產這種新槍,而大量生產四十多年前設計的老式莫辛·納甘手動步槍,並在衛國戰爭期間總共生產1000萬支。捨棄“自動”而用“手動”,這種造槍原則似乎是一種倒退,卻有著節省費用、產量大的優點,適合大戰中大量裝備部隊。

蘇德戰爭,蘇聯用簡單武器打垮裝備精良的德軍

蘇德兩國進行了4年殘酷的血與火的廝殺,付出人類戰爭史上最慘重的傷亡。蘇聯官兵損失了2000多萬人,德國軍人也傷亡了1300萬人。蘇聯人的損失雖然多700萬人,但由於其生產出了更多的坦克、飛機、槍炮,最終贏得了勝利,捍衛了正義、捍衛了和平。

希特勒總是鼓吹日耳曼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能生產出最好的武器,然而,德國生產出的質量講究的“精英”武器,最終被蘇聯生產的“群眾化”的相對簡便的武器擊敗。規模巨大且時間持久的戰爭最終證明,蘇聯武器生產的原則還是正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