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擅自更改遺詔,奪得十四阿哥的江山?康熙:胡說八道!

康熙本來是要傳位十四阿哥的,但是雍正擅自更改遺詔,奪得了本來屬於十四阿哥的江山?這件事本來就是無稽之談,聽我慢慢為您道來。

雍正擅自更改遺詔,奪得十四阿哥的江山?康熙:胡說八道!

首先,清代傳位詔書、遺詔一向是滿漢合璧的。例子很多,滿漢合璧的詔書網上就有,但是出於版權問題,不能放全文,給截個圖吧——雍正遺詔:

雍正擅自更改遺詔,奪得十四阿哥的江山?康熙:胡說八道!

其次,關於有的新聞說康熙遺詔滿蒙漢三語的問題,我嚴重懷疑是記者分不出滿蒙文來,誤以為上面有蒙文。當然遺詔抄錄頒發全國,也可能是有蒙文版的,但是滿蒙漢出現在同一份詔書上的可能性不高。

然後,再說說改詔書的傳言。遺詔這種東西,其實沒有什麼改的必要,因為本來也不是老皇帝在位的時候寫的。

遺詔一向都是老皇帝駕崩之後起草的,康熙時代關鍵是臨終有無末命,之後就是秘密立儲了。換句話說康熙駕崩後到底誰做皇帝,要看康熙末年皇帝的態度。正史關於此有很多論文,主流觀點還是認為康熙意屬雍正的。再退一步說,讓誰做皇帝都輪不到十四啊,清代入關後,你見過繼承人還被下放到邊疆打仗的麼?萬一掛了誰負責?在胤礽還是太子的時候,康熙就是出去蒙古辦事(順道打個獵)都不肯帶著太子,而是要求太子留在京城坐鎮。由此就可見一斑。

最後,再再退一萬步說,假如看到這裡還有可愛的看官老爺傷心滴捂臉大叫“我不信我不信你們就是改詔書了!”,我就再說說改詔書會是個多麼大的工程。

1. 由於詔書是滿漢文的,所以兩個都要改……

清代漢字“於”字寫“於”,有點不太好改喲~ 腫麼辦!好吧,我們再假設大臣們眼睛都瞎了(- -b),承認了“於”字的正當性——可惜,那時候傳位詔都是寫“皇某子”的,譬如,“皇四子”“皇六子”:

雍正擅自更改遺詔,奪得十四阿哥的江山?康熙:胡說八道!

皇十四子要怎麼改成皇四子!(塗掉了會不會太著痕跡?!)

這還沒完!假如這位皇子彼時是有爵位的,那麼稱號也是要寫在“皇某子”前面的,如雍正遺詔:(我把滿漢文PS在一起做下對比)

雍正擅自更改遺詔,奪得十四阿哥的江山?康熙:胡說八道!

漢文全文是“寶親王皇四子弘曆秉性仁慈……”由於“寶”字在前面一行,且遺詔缺失了,所以把滿文放上來作對比。滿文寫“Boobai cin wang duici age hung li banin salgabuhangge gosin...”

也就是說稱號也要改……但是鑑於每一位皇子的稱號都不同,如雍正彼時是“雍親王”,從胤禵彼時爵位“貝子”改過來實在是有些困難。

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滿文拼寫也更加複雜,比漢文還不好改——意思就是基本上就是沒有辦法改。而且我們不得不考慮到,一個遺詔是寫得很長的,其中這些“稱號+皇某子+名字”的組合會出現很多次,滿漢文還要×2……大家自己算一下這個工作要多大(要多瞎的人才看不見……)

2. 關於胤禛vs.胤禎

關於“十改於”的傳言,有個很重要的理論基礎,那就是禛禎同音的、滿文寫出來一個樣的問題(即均為in jen)——可惜,在清代皇子名諱的滿文寫法上,素來遵從古音,即禎寫作jeng,按照滿文的發音規律讀作zheng。見如下禛-禎滿文對比:

雍正擅自更改遺詔,奪得十四阿哥的江山?康熙:胡說八道!

因此事實上十改於最重要的“理論基礎”,胤禛胤禎滿文寫法一致這一點,事實上也是站不住腳的。

總結:

1. 遺詔為滿漢合璧版本。頒發至地方的詔書或有蒙文版,但滿蒙漢三文同時出現的遺詔可能性比較低,應當是寫新聞的記者不識滿蒙文之緣故搞錯了。

2. 遺詔本來就是新皇即位後文臣撰寫的,不存在“改遺詔”之必要性。

3. 即便廣大看官老爺不想面對這一事實,非要說遺詔是改過的,也可參照上文,瞭解一下改遺詔需要修改滿漢雙語,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 “十改於”這一論點之重要的理論基礎,即禛、禎同音,在清代由於滿文寫遺詔的緣故,根本不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