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P2P網貸,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自2018年6月以來,受工薪階層最喜歡的平民理財產品——P2P網貸,頻繁發生暴雷事件,7-8月份時,最高紀錄平均一天暴雷10家左右,投資人人心惶惶,如驚弓之鳥。

停業及問題平臺的陸續增加,這些問題平臺的暴露都涉及到活期產品、自融、資金池、期限錯配、不合規等問題。

在監管的高壓之下,退出實屬正常,沒必要過度恐慌。經過這輪大整改後,市場將越來越規範,能留下來的平臺,必須要具備強大的實力、過硬的風控能力、可持續經營能力等,這類平臺成為主流,才是對投資者最大的保護。

那麼,如何在波動的時期中選擇安全性高、穩定的平臺呢?綜合資料從以下方面對P2P網貸進行分析:

第一、時刻關注行業動態、瞭解行業信息

在工作忙的情況下,我們一般不會時刻關注行業動態,因為行業信息太多,使我們無法判斷哪些資訊才是重點。在這種情況下,建議投資人下載一個“輕芒閱讀”軟件,把幾家有權威的公眾號收藏進去,比如網貸之家、**天眼等,這些號每天都會更新最新資訊,你只需要花上半小時去了解即可。在節約時間的同時,又能第一時間獲取到金融行業的知識。

第二、平臺是否已提交自查報告

真正想備案的平臺,必須的10月15號前提交平臺自查報告到地方金融監管部門。這也是備案前檢查的第一環節“機構自查”,我們知道,只有交了自查報告的平臺才有備案的機會。如何得知平臺是否真的提交自查報告,這個很簡單,可以從三方面入手,第一,要求客服提供現場提交自查報告的照片;第二,上傳自查報告的資料;第三,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股東信息會被暫時凍結,以及平臺在自查期間隨意更改股東信息,並限制股東出境。

第三、觀察風控是否專業到位

在選擇投資一家P2P網貸平臺時,風控是平臺的關鍵,在檢驗平臺風控時,可以從貸前、貸中、貸後,這三個環節去看,貸前包括借款人的個人信息資料審核等;貸中含借款人的抵押物、徵信記錄等;貸後就是借款人的職業、收入等信息,這些資料可向客服諮詢。借款人質量是否優等,平臺風控做得是否嚴謹,都將會影響借款人的質量,如果風控把關不嚴,反覆出現壞賬,對投資人是不利的。

在借款限額方面,根據監管明確要求各平臺須遵循“小額分散”的原則,即同一自然人在該平臺的借款餘額上限不超過20萬,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該平臺的借款餘額上限不超過100萬,該政策的出臺實際上是為了避免資金的過度集中,從而降低投資風險。

第四、有存管銀行不代表安全

很多投資人看平臺,一是從平臺的知名度去判斷;二是看存管銀行,這兩點都不足以說明安全性,從第一批公佈的存管白名單可以看出,並非知名的銀行就是安全性高的,反而一些小銀行,如百信,過了審核順利進入首批白名單中。而首次測評的銀行中,華興銀行、上海銀行等都是接入平臺數量較多的銀行,反而沒有過審,綜合分析,接的平臺多,也就意味著合規到來時,需要調整的地方很多,這也是不易過審的原因之一。

第五、驗證真假標的

投資時,每個借款標的上都有借款人信息,但因為涉及到隱私問題,重要的信息都打上了馬賽克,無法分辨信息的真偽。建議投資人不要怕麻煩,親自上門一趟,從平臺發佈的標的中,任 意抽取標的,進行借款資料的複核。

隨著監管的合規化,以後只要平臺接入了中國互金協會信用信息共享系統的平臺,投資人可在上面查到借款人徵信記錄,大大方便了做假標的的次數。

第六、信息披露是否完善

信息披露是檢驗一家平臺的試金石,一個平臺的信息披露,能很大程度上反映平臺的基本情況。基本的運營數據,像累計交易金額、累計出借人數等等,這些能反映平臺的體量和規模。還有平臺的大事記,能第一時間反應平臺合規的動作,股東信息這塊,投資人也要多關注,去核實這部分的真假,股東有時候是最能證明平臺的實力,還有每月的運營報告,要重點留意平臺每個月的新增資金流是否正常等。

結尾

在當前合規整改的情況下,想要保證資金安全性,儘量選擇一些積極配合監管,正在努力整改和備案的平臺。除了以上幾點,還可以從投資人的評價、資產端業務、資金端的運營等去審核和考察一家平臺是否靠譜。投資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網貸圈的魚龍混雜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不能太過盲目跟風,不然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最後,嘮叨幾句,在投資群看到很多投資人反應,平臺提現很慢,一些平臺都是一到兩個月才收到賬。這也是受行業環境影響,只要平臺還在安全運營,退出時間長短問題不大。大家站在平臺的角度去想想,如果退出時間快,在行業波動期間,所有投資人都退出了,平臺沒有待收,那麼平臺如何再正常運營下去,一旦無法運營,借款人一方必定出現壞賬,不能正常還款,而投資人為零時,平臺很容易出現暴雷。所以歸根到底,出現暴雷的平臺無非離不開資金兩個字,只要平臺還在安全運營,積極參與備案,投資人就不必過於擔心。


本文系頭條財經“女神理財大賽、分享理財知識”活動參賽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