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信局:40年,溧水工业经济增长1827倍

改革开放40年,溧水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之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声春雷,溧水开启了凿冰破坚的改革开放之路。 1978年,溧水全区工业总产值仅为7178万元,40年后,这一数字增长了1827倍,达到1301.97亿元(2017年)。抽象数字背后,是溧水第二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飞速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40年,溧水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之基,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迈向产业链中高端,以新动能助推新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经信局:40年,溧水工业经济增长1827倍

工业基础从无到有解放前,溧水除了建有一家国营新华米厂外,全县无现代工业。上世纪70年代,溧水先后建立县锶矿、县化工厂、县钢铁厂和县化肥厂。到1978年,溧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为7178万元。 改革开放后,溧水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乡镇工业蓬勃兴起,个体工业发展迅速,全县工业产品质量提档升级。一位老者回忆:“当时,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都以能进入县、乡办的各类国有企业为荣,意味着不用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 2005年开始,溧水提出“工业立县”口号,2007年,南京云海特种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同时,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有序推进,承载能力增强。创维产业园、长安汽车园、总参60所高科技产品生产试验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奠定了溧水近年来工业产业基础。 “十三五”以来,溧水区在大项目招商上持续发力,一批重点项目持续落地,真正实现了工业经济的腾飞。无论是金龙、比亚迪、银隆等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是机场大通关、空港会展中心等临空经济,均在溧水加速形成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临空产业两大特色产业集群正加速向千亿级迈进。 40年来,溧水工业基础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1978年溧水工业经济总产值只有7178万元,到201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301.97亿元,40年里,溧水的工业产值翻了1827倍。

经信局:40年,溧水工业经济增长1827倍
经信局:40年,溧水工业经济增长1827倍

产业加速向高端升级汽车是市民如今出行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溧水人的“造车梦”一直没有停止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京金蛙农用车厂迅速发展壮大,并于1992年跨入全国工业企业500强行业。 但是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农用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南京金蛙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8月关停。2003年1月,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县政府正式签订协议,收购南京金蛙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6月15日,长安汽车南京基地转型升级——溧水新能源项目开工仪式在南京市溧水经济开发区举行。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规划产能50万辆整车(含新能源汽车)。其中一期投资50亿元,实现30万辆整车(含新能源汽车)、30万台系统锂电池包装配生产能力,届时将推出多款紧凑轿跑,小型、紧凑型、中型CROSS SUV等新能源汽车车型。一期项目达产后将实现产值约200亿元。 从农用“金蛙车”到新能源汽车,代表的是溧水整个汽车产业的提档升级。近年来,在开沃汽车、南京比亚迪、南京长安等为代表的一批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带动下,溧水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现已发展成为全省产能最大、实力最强、配套最完善、规划最合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10月9日上午,在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江苏分会场活动启动仪式上,2018年南京市第二批独角兽、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榜单正式发布,共有11家独角兽,52家培育独角兽和87家瞪羚企业入围。开沃汽车成为新晋独角兽,正式迈入独角兽阵营。 近年来,区经信局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区产业加速向高端制造升级,站上新起点,转型再出发。转型,为溧水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73.76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增长超过20%,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点。

经信局:40年,溧水工业经济增长1827倍

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转变记者从区经信局了解到,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溧水工业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溧水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产业链低端企业多,中高端企业少,企业效益水平不高,亩均产出不高,土地利用率不高,仍然处于粗放发展的阶段,迫切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企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此,区经信局结合我区实际先后拟定了《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绩效综合利用办法(试行)》和《关于推进“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把推进“亩均效益”改革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有效抓手,为加快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措施是,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电耗税收、单位能耗销售收入等亩均核心指标为标准,对全区工业企业按类型分别制定评价指标和计算权重,按分值高低将企业划为ABCD四档,从项目申报、土地使用税、土地供给、能源供给、水价、电价、气价、排污权供给等12个方面,推进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对综合评价首档企业,重点保障资源要素需求,加大政策支持;对综合评价末档企业,依法依规实施整治倒逼,推动低端落后企业退出。 “这项制度的落地,将使得‘引导’和‘倒逼’双项发力,坚持‘投入’和‘产出’核心考量,全面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绩效综合评价,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加快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区经信局负责人说。 最溧水/今日溧水记者 沈科达 张灵 通讯员 洪艳最溧水编辑:段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