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扭转局面:华锐风电或首次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近日,华锐风电董事长兼总裁马忠对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三季度均实现了盈利,并且三季报预测全年盈利,如果2018年实现盈利,华锐风电将是自2011年上市以来,第一次连续两年盈利,彻底摆脱了过去经营不善的局面。这也是马忠接任华锐风电董事长以来,首次公开对媒体亮相。

华锐风电曾经是中国风电整机生产的龙头企业,于2011年在登陆A股,股价一度达到90元/股,市值曾接近千亿。但上市之后,经营业绩等各项指标便一路下滑,期间经历管理层变动、亏损数十亿、诉讼缠身、濒临退市等坎坷。如今,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华锐风电经历几年的调整,开始扭转这一不利局面。

最近几年,华锐风电一直在解决重要的历史问题,马忠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比如积累的诉讼、闲置资产、产品短板、质保期内服务等。这些是关系一个企业能否长期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

如以备受国内外关注的美国超导案为例,马忠说,目前已达成和解,为公司赢得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并维护了公司利益,更重要的是,华锐风电因此再次打开了海外市场。

资产处置也是一项大工程,据悉,华锐风电有10多个生产基地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其通过部分资产抵债,其余盘活的方式,处置了这部分资产。

质保期内风电机组的运维是每一家整机企业的责任,截至目前,华锐风电共有700万千万的质保期内机组需要维护,已经出质保的机组规模约为50万千万,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

在补短板方面,此前,华锐风电2MW风电机组一直没有量产,2017年底,新疆某项目使用了华锐风电25台2MW/121风电机组,实现了2MW机组批量生产、装机。

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处理完毕后,马忠表示,除风电整机销售外,华锐风电还逐步增加了新的盈利点。风电机组运维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和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截至2014年12月31日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1.146亿千瓦,2015年12月31日累计风电装机容量1.45亿千瓦,2017年12月31日,累计风电装机已达到1.88亿千瓦,并仍在持续增长。

风电设备质保期一般为2-5年,近年来大批量风电机组逐渐退出质保期并快速增长,基于风电场前期发展带来的运营维护需求以及设备优化提升的需求,催生了庞大的风电后运维市场,风电后运维市场正迎来爆发期。

鉴于风电设备寿命一般为20年以上,且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持续增长,风电后运维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预计到2020年,风电后运维市场容量将达到200亿元,并保持连续增长。面对如此巨大的存量市场和可预见的增量市场,国内各风电开发商、整机商、第三方运维企业纷纷涌入风电运维后市场,形成了三股主要力量。

锐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是华锐风电旗下全资子公司,为集团公司整合服务、技术、供应链、质量控制、生产服务网络等优势资源打造的“风电产业综合服务供应商”。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员工1000余人,产品贯穿风电场建设及运行全过程,涵盖风电机组全生命周期。经过多年发展,锐源公司已累计服务全球数百个风电场运维机组万余台,截至目前在手运维风电项目容量700余万千瓦。

锐源公司已成为风电后运维市场最具技术实力和竞争力的运维公司之一,业务量在行业内位居前列。自锐源公司成立以来,已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客户群体,公司业绩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18年度相比2017年度增长额超过50%。

风电机组运维包括风电机组发电性能提升,目前华锐风电已在山东、黑龙江、内蒙等多个项目完成施工及应用,后续将作为锐源公司核心产品之一,预期未来将实现订单量8000万元以上。高电压穿越技术改造已陆续签订高电压穿越改造合同累计7000万元以上。

为拓展经营业务向风电场开发和运营延伸,华锐风电于2018年6月29日收购张家口博德玉龙公司开发有限公司80%股权并完成股权变更。集团公司委托锐源公司承担玉龙公司风电场设备恢复及后续运维保障工作。

马忠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锐源公司将继续保持业务及利润的持续增长,2018年预计收入超过4亿元。保守预期三年内后运维市场合同额超8亿元,5年内实现合同额超10亿元。”

此外,优化产业链布局是华锐风电的另一项新增盈利点。“公司逐渐打造出了集风资源开发、风电场建设运营、风电整机研发制造、后运维服务、分布式电源及售配电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马忠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