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新版100元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你發現了嗎?

我們都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為什麼新版100元人民幣上的“元”卻寫成了“圓”字呢?這難道是一個錯別字嗎?中國著名語言學家郝銘鑑先生認為100元人民幣上的“圓”就是一個錯別字,應該寫成“元”。

有人說新版100元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你發現了嗎?

1948年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

其實,自從中國有了法定的統一貨幣以後,貨幣上的“元”都寫成了“圓”,為什麼這樣一個“錯別字”竟然在中國的貨幣上流行了100多年的時間呢?這就不得不從明清時期的歷史說起。

明清時期,中國最主要的流通貨幣是銀子,但是官方一直沒有鑄造過全國統一的制式銀幣,全國各地流通的銀兩,都是不同地方的人根據本地區的工藝、材料自己鑄造的,銀兩有各種各樣的形態,每一塊不同形態的銀錠子,其重量和成色都是不一樣的,人們在使用銀子的時候,需要看成色,並且用秤來稱,所以這一時期的銀子是以“兩”作為計量單位的,也被稱為銀兩。

明清時期的海外貿易十分的發達,歐洲國家有大量的制式銀幣開始流入到中國,這些制式銀幣被中國人稱為“鷹洋”、“佛洋”、“銀圓”等等,由於銀子是天然的貨幣,所以當時不存在匯率換算的問題,中國人拿到這些銀圓以後,只要看一看成色,稱一稱重量就可以直接作為貨幣來使用了。

由於外來銀圓的成色、重量統一,且攜帶方便,而中國傳統的銀兩因成色、重量不一致,在使用時需要切割,甚至是重新熔鑄。所以,中國的商人往往喜歡用國外的銀圓,而不喜歡用國內的銀兩。

有人說新版100元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你發現了嗎?

流入到中國的西班牙銀圓

到了鴉片戰爭以後,國外的銀圓更大規模的流入到了中國,嚴重影響了中國本幣的流通和使用,更對中國的金融安全構成了威脅,“廢兩改元”、鑄造統一的制式銀幣提上了議事日程。

1910年,清政府頒佈《幣制則例》,開始嘗試“廢兩改元”,規定銀為本位貨幣,開始發行銀元,《幣制則例》同時也用法律的形式對當時的貨幣單位進行了統一的規定,“中國國幣單位,著即定名圓,暫就銀為本位。以一元為主幣……元角分釐各以十進。”

從此以後中國貨幣的主幣,單位是“元”,名字則為“圓”。

為什麼定名為“圓”呢?

圓的繁體字是圓,有時候也寫作圜,圜者圓也,《說文解字》解釋到:“圓,全也”、“圜,天體也”,凡是環形、圓形的東西都可以被稱之為“圓”。

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都鑄造了不同形態的銅錢,齊國的銅錢似刀形,被稱之為刀幣;秦國、魏國的銅錢似圓形,被稱之為圜錢;中原諸國流通的銅錢似農具“鎛”,被稱為布幣。

由於凡是圓形的銅錢或銀幣,往往被稱之為“圓”,所以在明清時期,外國流入中國的圓形銀幣,也被稱之為銀圓,那麼這樣一來,清政府在進行幣制改革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把銀元稱之為“圓”。

北洋政府時期鑄造的各種銀幣都被稱之為銀圓,但當時的銀圓並未在全國普及開來,主要的流通貨幣呈現出以銀兩和銀圓並存的狀態,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頒佈《銀本位幣鑄造條例》,開始全面“費兩改元”,發行新版銀幣。

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開始發行法幣,規定法幣為唯一的法定流通貨幣,並在市場上回收銀圓,銀圓雖然被放棄了,但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幣,按照慣例依然以“元”為最基本的貨幣單位,且在紙幣上寫有“圓”的字樣,並且還規定一法幣等於一銀圓。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首次發行人民幣,解放軍打到哪裡,人民幣就跟到哪裡,從此以後,人民幣取代黃金、白銀、法幣、金圓券以及其他各種外幣,逐步在全國流通開來,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

有人說新版100元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你發現了嗎?

第五套人民幣的背面

人民幣的基本單位依然是圓,在人民幣上可以看到“圓”的字樣,現在流通的人民幣是第五套人民幣,紙幣面額有100圓、50圓、20圓、10圓、5圓和1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