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当投入无法收回时,你是否还会愚蠢地为其“买单”?

西方有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中国也有一个成语,叫做 “覆水难收。”当一项前期投入变得无法收回时,这种投入就变成了沉没成本,而且,这种沉没成本往往会将当事人“套牢”,使其不断追加投入,不断愚蠢地为其“买单”。

所谓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发生或已投入,而未来无法改变的成本。”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来说,是不可控的成本,但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下一步的决策与行动,也就是说,你很可能为沉没成本愚蠢地“买单”。

沉没成本:当投入无法收回时,你是否还会愚蠢地为其“买单”?

198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系教授霍尔·亚科斯和利物浦大学的卡特·琳布拉默做了一个街头调查,这个调查证明了人们在沉没成本方面总是很容易做出愚蠢的选择,愚蠢地为其“买单”。这个街头调查的问题是这样的:如果你花了100美元买了张去密歇根滑雪的旅行票,但在之后,你又发现一个更好机会,一张威斯康星滑雪的旅行票——只要50美元,于是你也高兴地买了这张票。可是,等到查验日期的时候你才突然发现,这两个旅行的时间是相互冲撞的,而且,两张票都无法退票或者转让。这时,你会如何做出选择呢?是选100美元那个“不错”的旅行,还是选择50美元的那个“更好”的旅行?

调查结果表明,有一半人选择去密歇根——更贵的旅行。尽管它可能不像后者一样有意思,但如果不去参加的话,损失也更大,要多损失50美元。

沉没成本:当投入无法收回时,你是否还会愚蠢地为其“买单”?

在日常生活中,沉没成本也有很多体现。比如,你喜欢的歌手举行演唱会,你花了888元买了一张贵宾票,准备晚上去听演唱会,可惜天公不作美,晚上临出门时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这时你该怎么办呢?是放弃888元的贵宾票留在家里,还是冒雨前去?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冒雨前去。相反,如果这张价值888元的贵宾票是别人送的,那不去的可能性则更大。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为行动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或者是时间,都会对下一次相关选择产生极大的影响,具体而言,就是极有可能因为这些已经投入的东西而做出愚蠢和错误的选择,不管是否能够收回,也不管是否还有价值。

沉没成本:当投入无法收回时,你是否还会愚蠢地为其“买单”?

有人曾经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将前期的成本投入比喻成了万能胶,认为它能将人牢牢地粘在原来的思路上,使其无法做出理性的选择,而且,往往是沉没成本越大,粘得也就越牢。

现在请问一下自己,你是否还在为沉没成本愚蠢地买单?如果是的话,你就需要好好重视这个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