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的由來,外來文化已經將傳統文化欺負成什麼樣了?

萬聖節的由來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萬聖節。萬聖節本是天主教等宗教的節日,天主教把萬聖節定為彌撒日,每到這一天,除非有不可抗拒的理由,否則所有信徒都要到教堂參加彌撒,緬懷已逝並升入天國的所有聖人,緊隨萬聖節之後的是11月2日的諸靈節(All Souls’ Day),這一天緬懷的則是已逝但還未升入天國的靈魂,祈禱他們早日升天。

這一夜是一年中人們認為會“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就像中國的“七月半”。

關於萬聖節由來的,版本繁多,流傳較廣的是: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基督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 。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 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人的魂靈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人的魂靈無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生活。

萬聖節原本是讚美秋天的節日,就像五月節是讚美春天一樣。古代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司——德魯伊德有一個讚美秋天的盛大節日,從10月31日的午夜到次日11月1日,持續整整一天。他們認為,在那天晚上他們偉大的死神——薩曼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統召來,這些惡鬼要受到託生為畜類的懲罰。當然,只要想到這種鬼魅的聚會,就足以令當時那些頭腦簡單的愚民膽戰心驚了。於是他們點起沖天的篝火,並嚴密監視這些惡鬼。萬聖節前夜到處有女巫和鬼魂的說法就是這麼開始的。

萬聖節原來的活動非常的簡單,大部分是在教堂裡進行。但是逐漸的,人們都把萬聖節前夜看作盡情玩鬧、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於是人們不再把這節日用來讚美秋天,讓它變成神怪、巫婆和鬼魂的節日。

萬聖節的服裝,萬人萬相,不只是單調的大鬼小鬼。製作最簡單的鬼服就用一張白床單頂在頭上,摳兩個洞留出眼睛;若要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衣黑褲,再戴上黑禮帽;小孩穿上白衣白褲,再在背後綁一個手電筒在頭上就打扮成了小天使;也有家長把孩子打扮成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

萬聖節的由來,外來文化已經將傳統文化欺負成什麼樣了?


萬聖節前夕,孩子們會提著南瓜燈,穿著各式各樣的稀奇古怪的服裝,挨家挨戶地去索要糖果,不停地說:“trick or treat.''(意思是:‘給不給,不給就搗蛋’)要是你不肯給糖果的話,孩子們就會很生氣,用各種方法去懲罰你,例如:把垃圾倒在你家門口等等,直到你肯給他們糖果為止。

萬聖節主要流行於英語世界,如不列顛群島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如今一些亞洲國家的年輕一輩也開始傾向於過“洋節”。

萬聖節的由來,外來文化已經將傳統文化欺負成什麼樣了?


外來文化的衝擊

面對外來節日文化的流入和衝擊,我們到底該不該將這個節日在民間擴展開來呢?是應該抑制還是鼓勵?還是任其自生自滅?這種文化衝突由來已久,比如西方的情人節,雖然我們也有七夕節;再比如西方的聖誕節,我們也有春節。其實我們東方和西方節日都大同小異,有很多相似的節日和地方,但是也存在很多差異。我們有時候將西方的節日看的更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對自己的文化缺少繼承和發揚,導致年輕人崇洋媚外的出現。

萬聖節的由來,外來文化已經將傳統文化欺負成什麼樣了?

萬聖節的由來,外來文化已經將傳統文化欺負成什麼樣了?


我們在合理看待西方節日的同時,也要正視自己的節日,將傳統文化和實際情況相結合,不斷髮展和充實我們的節日,讓年輕人認識到我們也有豐富內涵的節日,也有有趣的節日,從而達到抑制西方節日過於盛大甚至超過傳統節日的危機。讓年青一代繼承和發揚本國的文化、東方的文化。大家都喜歡有趣的東西,我們如果要發展就必須在“有趣”上面下功夫。

萬聖節的由來,外來文化已經將傳統文化欺負成什麼樣了?


隨著經濟的發展,文化趨於儀式感的減弱,娛樂化不斷提高,我們的節日文化就一直沒走出儀式化的軀殼,讓輕鬆、減壓的外來節日逐漸站穩腳跟甚至讓本來的傳統文化受到很大的衝擊。我們有時候不能侷限於口頭的說教讓年輕一代選擇放棄外來文化,這樣只會增加其逆反情緒,我們應該尋找更明亮的陽光大道。其實我們的春節在娛樂化就做的非常出色,這也是春節一直處於人們心中最重要的節日的重要原因。

萬聖節的由來,外來文化已經將傳統文化欺負成什麼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