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時評」廉潔奉公 兩袖清風

「清风时评」廉洁奉公 两袖清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出自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這朗朗上口的名句真可謂字字珠璣,千百年來為世人所傳誦和推崇,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多少文人志士不僅喜歡《愛蓮說》勾勒出的優美恬淡的意境,更推崇它所倡導的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高尚品格,清廉為官的思想。這篇散文在歷史長河的滌盪中逐漸沉澱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也以一種獨特的廉潔文化形式發揚光大。

聯繫當前的反腐倡廉形勢,《愛蓮說》所體現的“愛廉(蓮)守潔”思想,為弘揚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道德高線,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剷除腐敗,堅定不移地“打虎拍蠅”,使得反腐敗鬥爭呈壓倒性態勢並得到鞏固發展,黨風為之一新,民心為之一振。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通過各種新聞媒體渠道可以看到,一件件黨員幹部違紀違法的案例讓人感到觸目驚心:一個經黨和人民培養多年的領導幹部,竟然在個人私慾的膨脹下,逐漸褪去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本色,淪為權錢色交易的工具,甘願被各色誘惑“圍獵”。在徹底失去防線後,越陷越深,淪為黨和人民的罪人,成為社會的蛀蟲,也使自己墜入罪惡的深淵無法回頭,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這些慘痛的案例除了對黨員幹部有著強烈的警示教育意義,同時也值得我們深思。

顯然,那些受黨教育培養多年,身居顯赫高位卻膽敢以身試法的貪官,斷不是東窗事發後一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可以逃避黨紀國法的懲治。究其蛻化變質的軌跡,確是由於“踏入腐敗的河流,溼了第一隻腳”導致思想滑坡的,因此加強反腐倡廉任重而道遠。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只有以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深化標本兼治,保證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歷史週期率,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增強自身拒腐防變的能力,堅持以一名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際行動上,都要我們做好自己,認真執行黨紀法規。

作為黨員幹部,我們要加強個人思想道德建設,增強自身拒腐防變的能力。要加強自身的政治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黨員素質,築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線。要緊跟黨中央的周圍,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抵制自私自利、以權謀私錯誤思想和行為的侵蝕。

我們更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廉潔自律。必須要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講操守,重品行,注意防微杜漸,自覺拒絕庸俗、遠離浮躁、淡薄物慾、胸懷大志、追求高遠,心存敬畏,不碰紅線,以身作則,廉潔自律。

黨員領導幹部只有廉潔奉公,為官清廉,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理念,才能得到人民百姓的愛戴和擁護,也才能帶領百姓走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為官以清廉為本,自身清正廉潔,才能率先垂範,正己正人;才能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才能化一方之民,正一方之風;才能主持公道,秉持正義;才能大公無私,無欲則剛。

作者/楊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