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鏈傳媒潘旭東:區塊鏈不死,數字資產不滅,規範化勢在必行

All rights reserved 區塊鏈媒體中鏈傳媒BTC:1EbrJt6cC3wCzRmz7WAu1beb8juLZ1UoDU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所謂區塊鏈技術的重要特徵是“去中心化”,有人解讀為“去政府化”“去監管化”,這完全是誤讀。所謂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實際表示“分佈式記賬”。

中鏈傳媒潘旭東:區塊鏈不死,數字資產不滅,規範化勢在必行

我們看到的區塊鏈的應用,如銀行跨國、跨行的結算,IP資產認證,個人信息管理,商品溯源等,似乎都用不到代幣這種激勵機制,但這些行為的前提是,由區塊鏈技術生成的“信息塊”,是以分佈式記賬方式存儲在不同的節點上。

分佈式記賬結合密碼技術和智能合約解決了幾個問題:相對安全性,信息防篡改性,存儲的有效性和持續性,陌生人之間交易的信任問題等等。可以說,分佈式記賬構成了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基礎。

其次,有報道稱要建立“無幣區塊鏈”模式,不如說就是要把區塊鏈的命給革了。代幣是實現分佈式記賬的必要條件,沒有了代幣的激勵制度,除了中心化的機構,誰會去參與記賬,貢獻算力、存儲空間等等,分佈式記賬無法實現,區塊鏈技術也無從發展。

中鏈傳媒潘旭東:區塊鏈不死,數字資產不滅,規範化勢在必行

BTC:1EbrJt6cC3wCzRmz7WAu1beb8juLZ1UoDU

禁止數字資產或關停數字資產交易所,不是最明智的選擇。

區塊鏈技術的誕生確實觸動了現有社會的生產關係,給了“小國”“窮人”造反的工具,比如委內瑞拉發行石油幣來打破美國的經濟制裁;非洲政局不穩定國家居民換比特幣實現資產保值等,既得利益者必然是反對的,但既然全世界都認可了區塊鏈技術的先進性,各國政府也在或明或暗地開發自己的數字幣,那麼,通過政策打壓、禁止、關停、封網等“堵”的措施,試圖“殲滅”代幣市場,只會換來翻牆、換網址、轉移交易所等“對策”,這種堵的治理,只能演變成一場滑稽的全民游擊戰。

同時,諸如日本、新加坡等國卻積極擁抱數字資產交易所,反面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中國的堵也會造成這部分投資資金的外流。

中鏈傳媒潘旭東:區塊鏈不死,數字資產不滅,規範化勢在必行

BTC:1EbrJt6cC3wCzRmz7WAu1beb8juLZ1UoDU

數字資產或者說代幣發行必須受到政府的規範管理,一個無序的數字交易市場,只會讓行業混亂:

1.使眾多投資者被割韭菜,從而使市場成為高度投機的市場;

2.交易本身無法對實體項目的開發起到支持作用;

3.僅以發幣為目的的圈錢和欺詐,嚴重損壞行業信譽;

4.超量發行數字幣,等於各個項目都在向市場投放現金流,也就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將導致市場通貨膨脹、經濟蕭條。

因此,數字資產歸來,必須是在政府的監管之下,與現有的金融工具想融合和統一協調的情況下,才能有更合理、更有價值的發展。

另一方面,任何事務都有兩面性,去中心化有好處,也有壞處。當金融市場出現混亂,世界經濟面臨崩潰時,如果當時已經實現了去中心化,那麼混亂將無法恢復,或者說很難恢復。相對於去中心化,由政府監管下的經濟秩序,將可以由統一的政策手段進行調節,更容易實現經濟的正常化。

中鏈傳媒潘旭東:區塊鏈不死,數字資產不滅,規範化勢在必行

BTC:1EbrJt6cC3wCzRmz7WAu1beb8juLZ1UoDU

如何規範管理數字資產?

一、由政府監管,不是管交易,而是管項目的規範。由政府承擔項目篩選,評估項目價值,確保項目的真實性和現實價值性。同時,規範數字資產上市節奏,確保數字資產市場可持續發展。

二、根據單個項目現實估值確定發行價及數量,防止項目盲目圈錢,融資額超過自身價值範圍。數字資產發行價與發行數量,由項目估值決定,參考IPO標準,對項目的總價值進行限定。

三、可以實行分級增發。即數字資產以當時項目估值決定發行價格和數量,然後在確定的時間間隔之後可以根據項目新的估值,對項目進行增發。以類股票的形式進行規範。

四、規範化管理,將數字資產與IPO等投融資渠道統一在政府的監管範圍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